<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比特幣怎么挖礦(馬斯克譴責比特幣能耗,“挖礦”到底多費電?)

比特幣怎么挖礦(馬斯克譴責比特幣能耗,“挖礦”到底多費電?)

澎湃新聞記者 陳良賢 王亞賽

特斯拉的 CEO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直被人視作加密貨幣比特幣的堅定支持者。除了在個人社交媒體的簡介上寫“#比特幣”,允許顧客直接用比特幣購買特斯拉汽車,甚至還在 2021 年 4 月的社交媒體上贊同比特幣有助于阻止全球變暖,引來無數專家批評。

但誰也沒有想到,馬斯克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站臺比特幣能拯救地球還不到一個月,北京時間 5月13 日,這位弄潮兒宣布旗下汽車將停止接受比特幣付款,理由是擔心比特幣開采正越來越多地使用化石燃料。

這一消息直接導致比特幣暴跌,從 5.7 萬美元一枚,跌到了 4.9 萬美元一枚。而今年 4 月,比特幣的單價一度沖破 6.4 萬美元,總市值達到 1.2 萬億美元。

其實,不管馬斯克承不承認,比特幣的能源消耗一直是個大問題。

能源大省內蒙古就曾發文要求到今年 4 月底,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挖礦項目會在內蒙古全部關停,相關文件稱,此舉是為了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過剩產能。

比特幣到底有多耗能?何以成為各方都關注的一個環保問題?

挖礦也在內卷

要想搞清楚比特幣的能耗問題,就繞不開它的運行機制。

我們知道比特幣采用了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也就是說,大家手上都有一本一模一樣的賬本,每當新交易積累了一定數量后,就會更新到每個人的賬本里。

那么記賬權該歸誰擁有?

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想了一個方法:做數學題。誰先最先計算出隨機哈希函數的正確答案并提交,誰就擁有一次記賬權。這些題目沒有取巧的解法,就是枚舉法,讓計算機不停地算;本身也沒什么實際意義,就是一個工作量證明。而想要把假交易放進去而不被發現,理論上需要有比其他所有人加起來還強的算力。

為了吸引大家參與,記賬成功的人可以獲得比特幣獎勵和交易手續費,這就是常說的挖礦。礦機的算力越強,挖礦速度越快,挖到比特幣的概率也就越高。

2009 年 1 月,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獲得 50 個比特幣的獎勵。當時挖礦門檻極低,用普通的電腦就行。2010 年,有人用安有 GPU 的個人電腦挖礦成功,1 個 GPU 顯卡相當于幾十個 CPU,大量礦工開始使用 GPU 來挖礦。

但很快,FPGA 礦機、ASIC 礦機先后面世,這些專門為數字貨幣挖礦定制的集成電路設備,只專注于挖掘數字貨幣,運算速度也呈指數式增長。

但解題時間并沒有隨著整體算力的增加而減少,因為題目的難度是隨著算力而變動。全網算力的迅速提升,挖礦難度也開始大幅上升。

某種程度上,這是幣圈的內卷。

隨之而來的,是單個礦工所掌握的算力在整個網絡中微不足道,單兵作戰的挖礦收益幾乎為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礦工把算力集中在一起,組成一個龐大的算力組織,挖礦所得的收益再根據每個礦工貢獻的算力占比,進行分配,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就是礦池。

目前,主要的比特幣礦池都在中國。

比特幣制造大國

比特幣挖礦的成本主要有兩樣——機器和電費,前者相對固定,而后者則有很大的彈性。

例如,礦廠電力遠比家庭電費便宜,因此同一臺礦機,在新疆礦場挖價值 10 元的比特幣要交 5 元電費,而在家挖礦挖 10 元的比特幣要就交 10元 電費,家庭礦工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這也決定了,比特幣的發展注定是逐“電”而居。礦主會選擇將比特幣礦場布局在電力低廉的地區。

為了降低電費,礦場首選電力資源充足而電費便宜的地區,例如火電資源充足的新疆、內蒙古和水電資源充足的四川、云南,就是中國挖幣礦場最多的地方。

比特幣的環境隱憂

為了獲得記賬權,每個礦工都在算題,但最終勝出者只有一位,這意味著龐大的算力大部分時候做的都是無用功。

而這無用功所消耗的電量是巨大的。

如果把比特幣視作一個國家,它將位列全球耗電量最大的前 30 國之一。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截至 2021 年 5 月 10 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大約是 149.37 太瓦時(1 太瓦時為 10 億度電),這一數字已經超過馬來西亞、烏克蘭、瑞典的耗電量,已十分接近耗電排名第 25 名的越南。

不過,比特幣爭議核心不純粹是能源消耗有多大,而是這些消耗背后隱含的碳足跡。

加密資產管理公司 CoinShares 在 2019 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真正的問題不是比特幣是否使用了大量能源,而是這種能源從何而來。”

這同樣也是為什么內蒙古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關停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省份。

為什么是內蒙古

很多比特幣的支持者之所以認為挖礦行為不是巨大的資源浪費,是因為這些行為消耗的是中西部地區的用不掉的電。

澎湃新聞曾采訪過一位 95 后比特幣礦場主大田。他曾在 2020 年年初,去內蒙古建礦場,因為那里有政府的電費補貼。礦場以云計算中心、大數據存儲中心的形式引進,就能獲得每度電 0.12 元的補貼,即原本每度電 0.38 元,加上補貼后實際只要 0.26 元。

礦場獲得了廉價電力,當地解決了電力過剩,看起是雙贏。

但在內蒙古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火力發電的環境問題多,且 GDP 能耗高。

根據統計,經濟總量占全國 1.7% 的內蒙古,卻消耗了全國 5.2% 的能源。“十三五”前四年,能耗強度累計上升 9.5%,2019 年能源消費總量較 2015 年增長 6562 萬噸標準煤,已達到“十三五”增量目標的184%;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二五”的 0.2 上升到 1.5 。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過度依靠煤炭的內蒙古,節能減排成為了主要議題。2021 年 3 月,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布《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見稿)》要求,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并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大田的礦場搬離了內蒙古,在水電資源豐富的四川、云南等地開起了新礦場。

而馬斯克也和比特幣“翻臉”,畢竟特斯拉作為一家受益于人類碳中和目標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自然無法名正言順地與目前還依賴化石燃料的比特幣站在一起。

責任編輯:呂妍

校對:張亮亮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