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金融未來十年前景(深圳四十年,金融行業的三大遺憾)

金融未來十年前景(深圳四十年,金融行業的三大遺憾)

作者 | 范智林

來源 | 金融智庫

今天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喜慶日子,大家都在復盤深圳40年來的偉大成果。那么老范就不跟著湊熱鬧了,咱們來講點另類的,講一講深圳40年來金融行業的三大遺憾!

“殘缺”的金融中心

眾所周知,目前中國大陸有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上海、北京和深圳。

其中北京是非典型的金融中心,它雖然沒有證券、期貨、黃金交易所,但是卻是央行、四大國有銀行的總部所在地,再加上許多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的總部設立在北京,所以北京的金融影響力卻是十分巨大。

而上海是各類金融機構最齊全的金融中心,不僅擁有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黃金交易所,而且還是許多銀行、保險機構的總部所在地,可以說十項全能、毫無短板。

唯獨深圳比較可憐,既沒有央行、四大銀行等代表國家影響力的金融機構,而且交易所還存在嚴重的短板,只有一個深圳證券交易所,而沒有期貨、黃金交易所,是一個殘缺的金融中心。

實際上,造成這一結果跟國家頂層設計偏愛上海有莫大的關系。

除了證券交易所之外,期貨交易所、黃金交易所也是金融行業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目前國內共有4家期貨交易所和1家黃金交易所,上海獨占了2家期貨交易所和1家黃金交易所,剩下的2家期貨交易所分別位于大連和鄭州。

其實早在1991年的時候,深圳就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開創了國內期貨市場的許多先河。

當時深圳的期貨交易所,曾經創下了我國期貨市場發展中的“八個第一”:

1、全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

2、全國第一家由地方政府頒發期貨交易所的管理規定、交易規則和期貨經紀商管理規定作為交易所運行管理的行政法規;

3、全國第一家推出商品期貨標準合約——《特級鋁標準合約》;

4、全國第一家設立會員的自律組織——會員專業委員會;

5、全國第一家推出標準倉單進行“一手一單一位”的實物交割;

6、全國第一家實行標準倉單抵押用作交易保證金;

7、全國第一家通過有線電話開通遠程傳輸實時信息系統;

8、全國第一家建立交易所年會制度。

但是很可惜的是,這個交易所在1998年底國內期貨交易所大整頓的時候,被撤銷改制掉了,從此深圳的金融行業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短板。

更為可惜的是,深圳的珠寶首飾行業產品占據全國70%以上市場份額,但是2002年國內成立黃金交易所的時候,卻被它給予了上海。

直至今日,上海雖然擁有國內唯一的黃金交易所,但是深圳的黃金、鉑金實物提貨量,卻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銷售量的70%。

深交所“失去的四年”

1989年11月15日,深圳率先開始籌建證券交易所,但是卻遲遲沒有得到央行的批準。之后籌建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卻率先于1990年11月26日獲得央行批準成立,并定于當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

在得到消息后,深圳的領導冒著巨大的風險,搶先在1990年12月1日開門營業,來了個先上車后補票。在既成事實的結果下,央行終于在1991年4月11日批準深交所成立,并于當年7月3 日正式成立。

雖然深交所順利誕生下來了,可是在90年代卻一直不受上頭垂愛。當兩個兒子競爭起來的時候,上頭總是選擇偏袒上交所。

2000年的時候,高層一度考慮要將深交所主板并入上交所,后面由于深圳的領導上京力陳深交所主板并入上交所會給深圳金融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最后總算是爭取到暫不并入的承諾。

但是此后的四年間,深交所開始籌備二板,暫停了主板的新股發行,深圳金融行業迎來了“失去的四年”。

這四年間,由于沒有新股發行,大量金融外遷,金融人才大批流失,原本深圳金融行業跟上海半斤八兩,但是從此卻被甩開幾條大街。直到2004年中小板成立和2009年創業板成立之后,深圳的金融行業才逐漸恢復元氣。

但是在此后的多年里,監管層在對兩家交易所的定位上,卻總是更青睞于上交所。

例如在2004年的時候,證監會規定IPO規模大于1億的公司到上交所上市,小于1億的到深交所上市,讓上交所獲得了更多的優質企業資源。

而后隨著大國企紛紛上市完畢,深交所靠著大量中小企業的上市,IPO規模開始超過并甩開上交所,證監會又于2010年出臺了新規,規定IPO規模大于8000萬的到上交所上市,小于5000萬的到深交所上市,介于5000萬到8000萬之間的自主選擇上市地點。

在長期的競爭當中,深圳的金融行業一直表現出比上海更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但可惜在政策方面始終沒能獲得上海一樣的待遇,以至于深圳的金融行業長期存在較大的短板,只能做一個殘缺的金融中心。

巨頭的外流

21世紀初,上海為了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開始給出一些優厚條件,吸引國內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總部搬遷到上海,并派人與一些銀行高層進行了實質性商談,其中深圳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集團,自然成為了上海極力爭取的對象。

那幾年,由于深交所主板市場的新股發行被暫停,深圳的金融行業陷入了低迷的階段,而上海的金融行業則是春風得意、一枝獨秀。所以在許多金融機構紛紛外遷的大環境下,招商銀行和平安集團也難免經受不住上海的誘惑。

2001年,招商銀行把信用卡中心從深圳搬遷到上海,并且在一年之后正式開始向全國發行貸記卡。到了2002年,招商銀行高層更是放出消息稱,招商銀行內部正在論證將總部搬遷到上海的事情。

而平安保險也在2002年9月16日宣布,將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投資20億元建造平安金融大廈,并且把許多核心業務部門從深圳搬遷到了上海。而到了2005年,平安銀行更是把總部搬到了上海。

除了招商銀行和平安保險之外,當時甚至一度傳出深圳的華為、中興也有意將總部搬遷到上海去,以至于深圳坊間彌漫著一股“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消極情緒。

好在此后深圳地方政府極力挽留,這幾家深圳的臺柱企業總算留了下來沒有搬走,要不然現在深圳的7家世界500強企業當中,就要只剩下3家。

雖然招行和平安最終留了下來,但是部分重要部門搬遷到上海,也極大削弱了深圳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至于深圳現在的金融影響力,要比遠遠弱于上海。

縱觀深圳四十年的發展歷史,雖然金融行業從無到有建成了全國第三大金融中心,可以說是一個巨大成就。但是回首過去,跟90年代深圳金融行業最輝煌的時候相比,現在的相對影響力還是不如當時。

不過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深圳的金融行業再次噴發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所以展望未來,我們還是希望類似的遺憾不再發生,深圳的金融行業才能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