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電子發票和普通發票的區別(“區塊鏈電子發票”應用案例發布)
本報見習記者 張博
7月6日,中國工程院《中國區塊鏈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發布“發現100個中國區塊鏈創新應用”欄目之“區塊鏈電子發票”應用案例。
據了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商事主體激增,商事活動頻繁,發票需求量指數級增長,尤其在線上電商經濟快速崛起、線下非現金支付基本全覆蓋的情況下,傳統發票服務體系面臨嚴峻考驗。于消費者而言,紙質發票索票難、保管難、查驗難。于企業而言,需進行票種核定、防偽稅控設備發行等環節,管理成本高,使用效率低。于稅務局而言,紙質發票的印刷、審批、發售等環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風險防控效率低。
基于此,2018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公司成立“智稅創新實驗室”,于2018年8月成功推出了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并受國家稅務總局委托在深圳地區開展區塊鏈電子發票試點工作,最終實現將“資金流、發票流”二流合一,將發票開具與線上支付相結合,打通了發票全流程。區塊鏈電子發票以互聯網產品的形態誕生,做到稅務機關各環節可追溯、業務運行去中心化、納稅辦理線上化、報銷流轉無紙化。
區塊鏈電子發票采用區塊鏈底層技術進行發票無紙化管理,以交易相關人為節點,將交易及發票相關信息實時上鏈,覆蓋了注冊、領購、開票、報銷、納稅申報全流程,實現了全流程、立體化監管。
目前,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已上線稅務人端、納稅人端和微信小程序,開票和收票的標準接口均已打通,與多家開票服務商及多個報銷平臺實現了對接,目前累計開票超5000萬張,日均開票超12萬張,累計開票金額超650億元,已覆蓋批發零售、酒店餐飲、港口交通、房地產、互聯網、醫療等百余行業,已經上線的企業包括沃爾瑪、招商銀行、銀聯、萬科物業、深圳地鐵等知名企業。
總體來看,區塊鏈電子發票項目緊緊圍繞“發票資產化、數據價值化”的核心理念,通過制度技術雙革新,聯通大數據平臺、電子稅務局打造發票全流程電子化的區塊鏈發票體系,實現“按需開票不收費、過程監控無死角、數據服務無盲區”,提升發票使用效率,為治好納稅人用票的痛點和提升稅務機關征管能力服務。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