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充值怎么證明是未成年充值的(“熊孩子”利用上網課充值上萬元買游戲幣 律師:怎么證明系未成年人操作是維權關鍵)
“3月11日一天,孩子就花了3000多元買游戲幣。”5月13日,江蘇省徐州市的屠先生對上游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表示,從2月29日開始,其11歲的兒子在上網課期間先后購買了26次游戲幣,總花費上萬元。
為了退回這筆費用,屠先生幾經波折卻沒有結果。律師表示,向未成年人銷售游戲幣屬違法行為,但如何證明確系未成年人購買卻是維權難點。
11歲男孩買萬元游戲幣難退回
屠先生介紹,11歲的兒子上小學五年級,前段時間一直在家里用手機上網課,因孩子平時懂事,且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自己從未擔心過孩子會利用上網課的時間打游戲。“我發現支付寶的錢少了,查詢賬單才發現這個情況,從2月29日開始至今,他花了上萬元購買游戲Q幣,前后支付26筆。”
屠先生提供的賬單信息顯示,其兒子玩的是一款名為《逃跑吧少年》的網絡游戲,充值均通過淘寶店鋪進行,收款人所在城市涉及杭州、湖北、湖南等地。支付金額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3月11日支付3000元。
屠先生多次聯系淘寶客服,希望能退回費用,但被告知需找游戲公司處理。
上游新聞記者查詢發現,《逃跑吧少年》系深圳抱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游戲。上游新聞記者多次撥打該公司電話均未無人接聽。
淘寶客官方服則表示,屠先生可通過申請售后要求客服介入進行處理。
3月11日,屠先生的兒子花費990元購買游戲幣,當天累計花費3000元。受訪者供圖
證明是未成年人操作是關鍵
上游新聞記者發現,近期“熊孩子”利用上網課期間使用手機的便利玩游戲,且花費大筆費用支付游戲開支的情況屢見不鮮。包括屠先生在內的多名家長認為,商家向未成年人銷售游戲幣本身就是違法行為。
北京市圣運律師事務所連大有律師表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也就是說,交易的相對方對于未成年人交易,需要催告未成年的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進行追認,如果沒有追認,則合同無效。認定合同無效之后,要基于合同取得的利益進行相應的返還。對于游戲經營者或直播平臺一方要返還金錢義務,而未成年人一方則要返還相應的游戲貨幣等虛擬財產。
同時,《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中,除了對以未成年為對象開發的游戲有相關規定外,也明令不得以隨機抽取等偶然方式,誘導網絡游戲用戶采取投入法定貨幣或者網絡游戲虛擬貨幣方式獲取網絡游戲產品和服務。并嚴格禁止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
因此,遇到未成年人私自交易的行為,家長一方面可以和游戲平臺進行協商退款,另一方面也可以準備證據走司法途徑進行維權。對于平臺違法違規的也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舉報查處。
連大有律師表示,這類案件的難點在于未成年的代理人如何舉證賬號在不知情的情況被孩子使用。因此,家長要保護好自己的賬戶和密碼,對未成年盡到監督責任,游戲平臺方也要從技術上盡到謹慎審核義務。
上游新聞記者 時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