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供應鏈與供應鏈金融有何區別(區塊鏈“敗退”供應鏈金融)
本報記者 鄭瑜 北京報道
金融科技探索不斷加深,供應鏈金融曾被視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大展身手的重要領域。但出人意料的是,當技術與場景發生實際碰撞后,卻“勸退”了一波區塊鏈公司。
北京某區塊鏈創業公司內部人士日前表示,他們已經決定逐步放棄供應鏈金融場景,“我們經過初期探索后,認為供應鏈金融場景下,區塊鏈公司比拼的不是技術能力,而是尋找核心企業‘金主’的資源”。
另一位杭州區塊鏈原生公司的負責人也表示,他們已經在短暫嘗試供應鏈金融場景后選擇了放棄。
為何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不如預期?如何理性認識區塊鏈技術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價值?
無法解決核心風控問題
在談及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場景無法適配的原因時,被提到最多的就是技術的局限性。
“供應鏈金融中最常發生的風險是欺詐,比如賣家或者買家有一方欺詐,甚至應收賬款債權人與債務人虛構應收賬款作為轉讓標的,與保理人(銀行等資金提供方)訂立保理合同融資。”有商業保理公司高管表示。
在上述高管看來,如果底層數據是虛假的,在鏈上存證的合同與發票都是虛假的,強調數據共享中的不可篡改風險還有什么意義?因此,如何防范源頭欺詐才是供應鏈金融最關心的問題。“區塊鏈本身并不具備識別真假的功能,僅僅強調上鏈存證,并不能解決傳統產業供應鏈金融關心的重要問題。區塊鏈給我們呈現的是一種‘載體’價值,解決了后端共享等問題,而這并非我們所最關心的。在前端數據到信用的轉換環節仍需要從源頭保證真實,如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等是區塊鏈不可替代的工作。”
實際上,不但處于供應鏈金融資金環節上的相關方感受到了這一點,區塊鏈技術公司也逐漸發現了在該場景下的“無力感”。
前述杭州區塊鏈公司負責人表示,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在于,中小企業缺少抵押物。在債務風險問題突出的情況下,圍繞供應鏈中核心企業,向核心企業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相當于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企業做信用背書,解決銀行“不敢貸”的問題。而關鍵在于,有信用優良的核心企業存在,不需要區塊鏈技術解決痛點。如果沒有這樣的核心企業存在,區塊鏈也無法解決源頭數據真實性問題。
“單純提供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行業中并不能生存。更直白地說,現在行業中比拼的是區塊鏈技術公司擁有的核心企業資源。即便是與核心企業合作了,區塊鏈公司也并不占據話語權。在供應鏈金融鏈條上,區塊鏈技術公司類似于軟件提供服務商一樣的存在。”有從業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區塊鏈技術公司在供應鏈金融行業中更像一個“軟件服務方”。
“我們在與央企接洽區塊鏈項目的過程中,發現對方接入區塊鏈的意愿很低,尤其很多財務人員不理解為什么需要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有布局供應鏈金融場景的區塊鏈技術公司總經理坦言。
技術不能脫離場景
“一些區塊鏈技術公司希望找到國有大型企業合作的情況并不少見,但是如果經過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大型核心企業本身是一個中心化的體系,使用傳統的 ERP 系統(實現信息集成的管理系統)作為自身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已經能夠解決其當前絕大部分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宋華告訴記者。
宋華進一步解釋道,“如果供應鏈金融要素單一,比如僅基于核心企業的某一業務的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那么區塊鏈技術在采購、銷售以及為上下游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環節中,實際上并無太大價值,上鏈只會增加成本。核心企業的數據管理顯然屬于集中化模式,只需從ERP系統把握核心企業自身業務數據的及時性與真實性,已經可以較大程度上防范金融風險。”
宋華認為,當下區塊鏈技術公司的困境,并非源于供應鏈金融場景與區塊鏈技術天然無法融合,而是在于相關方并未真正從產業生態出發,以場景需求為出發點。“技術歸根結底是需要應用的,必須扎根場景才能找對技術的發力方向。區塊鏈公司需要深入產業場景,否則在脫離場景的情況下,僅是兜售自身模塊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則不能與產業中的復雜場景適配。”
“對于區塊鏈技術,不能將之視為能敲打所有釘子的錘子,而應該看作一種高度與場景結合的定制化技術。金融科技公司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幫助供應鏈上的公司定制全流程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如果金融科技公司無法提供運營等綜合服務,那么就會自然而然地淪為技術服務方的角色。”宋華指出。
在宋華看來,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點應該圍繞復雜主體出發,比如依托產業集群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在這一場景下,其數據信息治理并非單一化,而是需要多主體協同管理數據,因為不存在所謂的核心企業,區塊鏈分布式與不可篡改的特性就起到一定作用。“當供應鏈金融涉及復雜要素管理時,區塊鏈亦存在發揮作用的空間,例如涉及國際貿易中信用證結算、倉單交易等。”
宋華強調,應該將區塊鏈技術視為供應鏈金融在特定場景下的基礎設施,在賦能產業方面,廣泛結合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其他數字技術發揮具體作用。“特別是如何從數字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實現數據獲取、存儲、計算、分享、應用等各環節的有效結合和共同作用,這是區塊鏈技術縱深發展的問題。此外,在交互環節方面,如今各行各業、各類機構都在應用區塊鏈技術強化數字管理,每個主體都在部署自家的區塊鏈,如何有效、順暢、靈活地實現跨鏈運營亦是產業金融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