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歷史有多少年了(原來歷史中早就有“元宇宙”概念)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快晚上11點了。
因為有些事情耽擱了今天歷史類文章的更新,當然雖然我只有八個粉絲,希望我以后的努力不會白費就好了。
隨便說點最近的所見所聞。
最近同事在搞一個“元宇宙”軟件,說是開放了用戶利益,可以通過觀看廣告獲得某些有價值的碎片,等碎片湊齊之后,就可以獲得金錢或者商品。
我當時一聽,這是什么東西?這不就是跟之前那些讀書軟件通過閱讀時長隨機獲取特定的碎片,再通過碎片合成卡片,同時獲得抽獎資格,再抽獎獲得商品的套路一樣嗎?
的確在某些圈子里關于“元宇宙”這個東西的熱度又重新燃了起來,并且加大了對于“元宇宙”的宣傳和推廣,在我所認知的環節里面,好像這次所推廣的群體是廣大底層平民,也就是對于底層的平民有了新的政策和變化。
記得幾年前這個所謂的“元宇宙”概念剛出來的時候,曾經有人在虛擬世界里花了巨資購買了虛擬房產,還有虛擬藝術品一類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消磨,這些東西的熱度慢慢減弱。從意識形態上說在我們平民老百姓眼里,這些信息就跟鬧著玩一樣,可是,說真的那并不是鬧著玩,那些有錢人用現實中的錢實實在在的在網上買了一棟房子,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看不見,但是那棟房子用另一種方式卻的確存在。
它既然不存在,怎么還有價值呢。
他的價值來源是什么,其實我也不知道,或許可能是下個金融危機的泡沫也說不定。不過話說回來,20世紀90年代初,錢學森開始了解到“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并給其取名為“靈境”。他認為,靈境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將擴展人腦的感知和人機結合的體驗,使人與計算機的結合進入到深度結合的時代。而且在1994年錢學森院士還將“靈境技術”能夠推動人類文化大發展和科學大發展提出了概念性的理論。當然在現在看來,那太超前了,誰能想到在30年后能夠真的實現這樣的一種技術,當然現在講這種技術運用的大概都是資本,他們在這方面看到了大量的利益。而我們平民老百姓,所能看到的也就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話說回來,對于這次的“元宇宙”推廣,加大了對于平民的誘惑力,不論是新人還是老人,只要你不是這個圈子里那些能夠實操后臺的人和商家,基本上都是基礎勞動力,當然這些勞動力并非沒有利益,這也就是說這次的推廣其實是眾望所歸的,因為雖然平民可能吃不了多少肉,但是卻能給你喝湯,弄不巧人品好點還能真的吃到肉,也就是說這次的推廣,不僅僅是提出了人人可以盈利,不論商家還是用戶,只要付出一定量的“勞動力”就能獲得利益,再加上概率性的問題,吃肉也不是問題,用官方的話說,就是“去中心化”和“讓用戶盈利化”。
“去中心化”的本質,其實就是以用戶為基準,有些類似于“群眾”是社會基礎的那種概念,你可以直接理解為,以單個個體為單位,組成一個龐大的思維虛擬世界,再簡單一點,就是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想要創造一個巨大的虛擬世界,而這個世界里的所有人就是用戶。寫到這里,我其實自己都開始迷糊了,因為這玩意兒,解釋起來真的不好解釋,因為每一個詞放在“概念”中他就不一樣了,如果真的是我解釋的樣子,那么創造這個世界的人,他能夠在虛擬世界充當造物主的存在,而所有用戶只是其中不相關聯的個體。
再說為什么說用戶都是“基礎勞動力”,也就是所謂的群眾利益化,當然如果以官方的說法,我估計沒幾個人能聽懂,我其實也半迷糊的狀態,但是大概意思就是,你付出自己的“流量勞動”會獲得一些虛擬世界里特定的東西,也就是“觀看廣告”,“每天的網絡活躍度”,這些東西在虛擬世界中都是可以擁有價值的,當然這個價值是什么,就是你在現實生活中所“觀看廣告”、“完成網站任務”“每天的活躍度”所用的時間!是你現實的時間!他所存在的價值也可以用來衡量現實中的貨幣,而且有專門的物價管理,就類似于現實中的貨幣匯率。
用更簡單的說法,就是利用了視頻流量+時長抽卡+商品兌換+元宇宙的虛擬貨幣概念+現實貨幣+匯率!這里面還夾雜了一個虛擬貨幣概念和NFT概念(NFT:非同質化貨幣,你可以暫且理解為虛擬貨幣),只要在中國的國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是被嚴格管控的,為什么嚴格管控,原因就是會嚴重影響市場……當然我在這里就不多解釋了,既然國家管控,那就是說明,這個東西的本身風險極大的。
所以,有些新東西,平民老百姓你可以去玩玩看看,別當真,就當是個游戲,別以為看到了什么新商機,覺得可以賺大錢,其實只是被當做了“流量勞動力”,耗費了你的時間,至少你看文章和視頻的時候,能讓你長知識和娛樂身心!當然,我并沒有說新東西不好!他也是時代的產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