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元宇宙(元宇宙沒搞懂, 元賬戶層 又來了:進入Web3.0的傳送門)
轉載:巴比特資訊
作者:劉秋杉
編輯:好困
【新智元導讀】世界上有一個人口規模大概在數十萬的特殊群體,他們有著令人費解的信仰(不亞于二次元群體),本來一直致力于建設加密貨幣,為了迎合世界范圍的認可,后來演變為以「區塊鏈」為主陣地,一種聽起來更像是造福人類(而非對抗主義)的革命性技術。
當前的 Web3.0 更像是一個有限集合,可見的元素僅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去中心化創作者經濟(NFT&Gamefi&Metaverse)、去中心化賬戶與身份(Connect Wallet)。
區塊鏈敘事
可謂稀少,甚至沒有任何硬件科技的支撐,完全從虛擬出發,試圖直接挑戰監控資本主義下的「傳統互聯網」。
「區塊鏈敘事」一直支撐著行業人度過了五六個年頭,改變敘事的結果便是變得更加龐大,以區塊鏈為基石的新一代網絡已經形成,有著跟傳統互聯網完全不一樣的底層架構和底層邏輯,并出現了幾波規模不小的網絡效應(尤其是 2020 年和 2021 年兩年時間里)。
當「區塊鏈敘事」不再足以支撐今天的行業擴張主義時,為了開啟第二個十年的偉大征程,Web3.0(更確切的表述為「下一代互聯網」)被正式推上時代舞臺。
Web3.0 同主推它的行業一樣,并不存在提出者或者權威中心,而是全球數十萬人「莫名其妙」所共識出來的產物,它聽起來要比「區塊鏈」更像是造福人類的信息革命。
因此,在第二個十年的開端之際,技術的概念在淡化,雖然區塊鏈技術已經風靡了全球,深入人心,但它已經很難再去代表這個特殊行業即將要做的「偉大事業」——它越來越相信自己能夠孕育出互聯網級別的新產物。
無限游戲賬戶
一時間,全行業似乎找到了一種渴望已久的真理或者主義,紛紛用 Web3.0 來「套」過去十年里實踐出的一切落地場景。
被認可最廣的當屬「Connect Wallet」特征,顧名思義——任何應用服務都可以用「錢包」來登入,也是行業人自認為「吊打互聯網」的革命性體驗,因為它是如此的簡單和「炫酷」。
誠然,「Connect Wallet」并非一種新事物,它作為一種操作很早便出現在加密世界,尤其出現在 2019 年那波鏈游潮中(MetaMask 之盛名由來已久,早已助力 2017 年那波加密人成功進入 Ethereum 網絡)。
只不過在 2020 年「DeFi Summer」和 2021 年「NFT Year」連環推動下,去中心化錢包(尤其是瀏覽器插件錢包)越來越成為極其重要的網絡協議層,因為它代表了人類個體對自身身份價值和資產所有權的最高掌控,完美嫁接了公私鑰體系與資產經濟活動。
將「樸素」區塊鏈網絡帶入「智能化」時代,就像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打通了所有 App 間的智能化鏈接(諸如登入、分享、推薦、通訊錄、導入圖片等)。
這是一種數字資產進入極度活躍經濟活動發展階段所出現的必然性,感謝偉大的 2019~2021 創造出的無比豐富的數字經濟活動。
當你在這個去中心化網絡中生成了自己的錢包賬戶,它便會跟隨你的一生,沒有任何外力可以摧毀它,創造即永恒,一種「數字永恒」。
隨著時間推移,參與的鏈上活動(行為)增多,你的賬戶也關聯了更多事件和數據,就像你的人生簡史或者檔案一般。當你通過去中心化錢包將自己的賬戶一鍵接入某個鏈上應用時,應用層便會自動獲取「人生檔案」中有用的部分,為你提供服務或者獎勵。
我們暫且稱這樣一種對最底層的區塊鏈公私鑰體系、交易記錄與智能合約操作記錄的更上層封裝為「元賬戶層」(Meta-account Layer),它是進入「Web3 元宇宙」的「傳送門」和「Avatar」。
一路走來的加密人會(正在)逐漸形成一種意識:越來越重視自己的 MetaMask 錢包,并逐漸將越來越多的資產配置活動轉移過來,且越來越有激情參與新鮮事物的崛起和傳播,與此同時更加格外注意自己所參與一切鏈上活動的信譽和「高端感」,仿佛感到全世界都在看著自己。
我們都在談進入元宇宙需要一種 Avatar,但是否真正想過 Avatar 的構建路徑是什么?在游戲世界中,我們先是被廉價贈予了一種數字軀體,然后通過不斷地打怪、升級、通關、經營、社交等賦予其靈魂——一種從軀體到靈魂的構建模式;但如果軀體被回收了,你的靈魂是否可以遷移,在這種寄生關系中,軀體是宿主,靈魂太「卑微」。
這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種范式可以扭轉二者之間的角色,讓靈魂擁有無限軀體,讓游戲變為無限游戲。
轉眼間我們又來到了一個新的游戲世界「荒野以太坊大鏢客」,但這次不太一樣了:你需要「Connect Wallet」,向游戲世界導入你的 MetaMask 錢包,也就是「元賬戶層」。
如果被讀取到有 CryptoPunk NFT,你將被賦予一種「外星人」或者「僵尸」軀體,如果被讀取到有 BAYC NFT,將會是一種喜歡重金屬風的「猿猴」軀體,如果被讀取到二者兼有,那就有意思了,新物種即將誕生——「外星僵尸猿」。
總之,「荒野以太坊大鏢客」根據「人類共識層」(今天 NFT 的繁榮的確是一種人類文化共識層的建立)準備了無限性的「軀體」。
在游戲中,你會經歷很多,完成很多有價值的事,收獲很多「勛章」和「圣杯」,這些都將以數字資產的形式發生「躍遷」,被以 NFT 的形式永久記錄于你的「元賬戶層」。
當你退出游戲后,這些便是你現實世界的「勛章」和「圣杯」,它們會因為「荒野以太坊大鏢客」這部游戲的共識程度而被現實世界所認可其價值。
如果你向別人交易了你的「勛章」,再次回到游戲中,也便失去了該項經驗(當然,「靈魂」是否應該「綁定」,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參見 Vitalik 《靈魂綁定》)。
似乎這樣都說得通了:
a) 為什么 NFT 會如此火熱并迅速發展成為一個 400 億美金的市場?
因為元宇宙解析器需要以 NFT 為「源代碼」去解析還原立體可感的虛擬世界,沒有比 NFT 更適合攜帶超文本的加密載體了。
NFT 的價值邏輯與經典 IP 類似,但徹底資產化了,今天的 NFT 市場僅僅是一個故事的開端,時間的價值將會與其進行疊加,讓其日臻完善。
b) Web3 是否真的看得見?
區塊鏈只是 Web3 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樣 NFT 資產也是如此。縱使 NFT 資產市場無比繁榮,但如果只在原生加密網絡上像同質化加密資產一樣被玩轉,比如通過中心化賬戶映射到 CEX 中的交易區,或者在更為小眾的網絡中以 DEX 為交易驅動,終究也只是代表了一種加密世界內游戲。
「元賬戶層」的出現,更確切地說,「元賬戶層」的正式確立,讓區塊鏈也好,公私鑰身份或者形形色色的加密資產也罷,開始能夠更便捷和自然地走入傳統互聯網,從 OpenSea 開始,想象日后會被越來越多的傳統互聯網產品和大型游戲所接納,請多一個選項「Connect Wallet」,則是給用戶多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打開了這道門,Web3 才真的看得見了。
c) 元宇宙是否太過遙遠?
目前兩條線(指的是 Meta 的互聯網元宇宙和加密世界的「資產元宇宙」)獨立發展,短期確實難以看到質變的效果,也是目前大家雖然都熟知元宇宙的概念,但卻打不起創業者斗志的主要原因。
我們想根據第一性原理大膽預測一種可能性,這種格局將在 2022 年和 2023 年開始出現微妙的「坍塌」,「元賬戶層」會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當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將目標轉移到「元賬戶層」上,真正的元宇宙面貌會闊然開朗(它就像伴隨你的「哆啦A夢的口袋」或者百寶箱,藏著你所有的大秘寶),「涌現是生命的必然」,所以請期待這樣一個特殊事件或者里程碑!
人們等待的遙遠并非來自實現的不切實際,而是不敢于面對與過程一起往復的一次次摧毀與重建。
引用華大基因 CEO 尹燁的一句話,「未來是現在的積分」。
關于涌現,作者在《元宇宙:物理學、終極媒介與無限游戲》中有一段很好的解釋:「涌現根據強度分為幾種不同類型,依次為:簡單涌現、若涌現、多重涌現和強涌現。最后的強涌現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涌現,它產生了一個全新世界,是原有系統打破自身邊界和屏障的躍遷和進化,在其中產生了新的主體類型和和角色、其中各個層次和要素之間具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重因果反饋關系——可以看到,元宇宙就是這樣一種強涌現,它從物理宇宙涌現而來,但最后又統攝、融合物理宇宙成為具有更大真實連續譜的宇宙」。
創世主義與「圣杯」
頂層設計在復雜系統中是無效的。生命科學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演化(Evolution)
元宇宙系統亦是如此!
所謂 Web3,創世主義(原教旨主義)是顛覆傳統互聯網所有權,直接展示層是一個關乎賬戶和資產的超級賬戶層,最終目的是創造一個「能與物理宇宙進行互操作的巨大元素型終極媒介」——元宇宙。
而游戲是目前元宇宙給世人最直觀的想象空間和大型競技場,它或許會成為一種新時代開啟的「跳板」!
「荒野以太坊大鏢客」本身與傳統頂級 3A 大作并無區別,只是在對待游戲玩家的「軀體」和「靈魂」上作出了與傳統游戲的革命性變化。
它劍走偏鋒,借助一種通向 Web3 的「神秘青銅門」——元賬戶層,率先打破了傳統游戲封閉賬戶的邊界和桎梏,并趁機對外開放和延展了游戲的「經驗線」。
雖然看似失去了游戲最寶貴的「賬戶權」,玩家不再受控于自己所創造的虛擬世界,但通過嫁接公私鑰賬戶體系和(加密)數字資產的形式向 Web3 網絡輸送「世界觀」和「數值目標」,它已經變得「無處不在」!
Web3 網絡,究其本質,并不能原生替代互聯網的價值,而是成為一種互聯網價值中繼網絡——世界上任何可以抽象為數字化形態的有價值事物都將在 Web3 網絡中擁有「Avatar」,并被無限場景所捕獲;所謂價值,來源于創造,無限創造,則無限價值。
另外一部游戲「以太坊頭號玩家」認可其「世界觀」,玩家在「大鏢客」中的資產化「經驗」可以直接賦予到「頭號玩家」中的「軀體」,生來即「勇猛」,或者實現電影《頭號玩家》中的經典 IP 互通。
而在「頭號玩家」中積累的「經驗」也會被「大鏢客」認可,如此往復,「經驗」傳遞,一個「人物」,不同世界穿梭,「靈魂」在迅猛成長。
玩家既在游戲中,更凌駕于游戲上,不再是玩家隨封閉游戲世界設定而動,而是各個游戲世界設定隨玩家和資產而不斷創造無限劇情,比如每多一樣 Web3 共識的「經驗」資產,游戲升級都會與之匹配。
隨著越來越多的游戲世界加入元賬戶層的共識,一種全新的游戲變革將會到來——無限游戲!
(以下關于如何締造「無限游戲」的一絲遐想,摘錄自中信出版社《元宇宙:通往無限游戲之路》)
1. 元宇宙中(鏈上)并沒有什么加密貓、加密狗,而只有基因組。
基因組以分片形式存儲于區塊鏈分布式網絡。而且一開始只有垃圾基因組,它是所有基因誕生的搖籃,是編程的語言。
語言先于編譯器,在元宇宙中,第一個編譯器是生殖協議G0。在自然界,第一個編譯器是RNA,它將DNA編譯為蛋白質。
2. 與目前確定性的區塊鏈不同,我們需要為區塊鏈引入隨機性。
可參考的方案包括可驗證隨機數、外部預言機等。隨機性是基因突變的根基,沒有人能夠在鏈上修改基因,除非基因組自發的產生隨機突變。
3. 新基因由垃圾基因隨機突變而產生。
剛開始產生的基因很短,只有幾個字符。后面產生的基因更長,因為它不能以舊基因作為前綴。
在生物中廣泛出現的基因(一般是古老基因)較短,出現概率較少的基因(一般是新基因)較長。它們是一種霍夫曼編碼,對于變長信源,霍夫曼編碼的信息密度最高。
4. 在生殖協議中,基因本身不編碼任何蛋白質和功能。
它們在元宇宙中表現出的屬性(生物外觀、體力、智力等屬性)由其它編譯器編譯。
比如,細菌編譯器G2將基因A編譯為固氮基因,一種能通過光合作從空氣中吸收氮的能力,另一種細菌編譯器G3將基因A編譯為噬菌基因,一種吞噬其它細菌的能力。按照生物學的觀點,在G2、G3中,基因A為同源異型基因。
但是,同一款元宇宙游戲只能支持一種編譯器,即在它的游戲中,基因A只能編譯為其中一種類型的基因。
5. 一開始元宇宙中沒有任何物種,而只有基因組(包括外顯子和內含子),直到染色體發生融合。
發生羅伯特易位后的子代與親代的染色體數目不相等,因而不能配對,子代與親代所屬種族產生了生殖隔離。
如果子代找到一個與他一樣發生相同羅伯特易位的異性同類,那么他們可以結合繁衍后代,這樣,我們會見證元宇宙中一個奇跡:新物種的誕生。第一位完成此過程的玩家有權對新物種進行命名。
由于只是染色體數目不一致,基因組成與親代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此時新物種在所有編譯器的表觀與功能其實與親代是相似的。
但之后,他們的基因發生突變后,將不再與親代種族共享突變,他們與親代物種的差異性將越來越大。
6. 基因并不穩定,在元宇宙進程中會發生突變。
但相對來說,環境更不穩定,因為編譯器是后天的,可以隨時修改。
比如,突然冒出一款非常火的新游戲,它支持的編譯器將之前某個不利基因dd(通常是隱性基因)編譯為一種很牛的屬性,那么,物競天擇,那些攜帶了dd的生物將涌進這塊大陸,取得生存與競技優勢。
但這種優勢也并不恒定,紅極一時的游戲有一天也會曲盡人散,當這塊大陸凋蔽之時,該基因的純合體也會隨之衰落,而以雜合體隱性基因的形式存續。
7. 元宇宙中也會存在基因武器和病毒。
但與現實中的情形相似,成功的基因武器和病毒不是以殺死對方為目的,而是以與對方共存甚至寄生為目的。因為過早的殺死對方(寄主),自身也因為失去寄主而滅亡。
病毒也是一種無限游戲,它們生存的目的和人類一樣,就是延續。所以,從基因的角度,其實無所謂的生物與病毒,更無所謂靈長與野獸,高級與低級生物,它們都是基因的組合,副本的保管者而已。
8. 基因會競爭,編譯器也會競爭。
基因競爭是為了延續自己,編譯器競爭也是為了延續自己。
編譯器就是元宇宙的游戲環境,他們競爭以吸引更多的物種(NFT)涌入內部,隨著它吸引的物種越多,該游戲承載的資產價值也越大,用戶、社交聯系、品牌與影響力都隨之擴大,最成功的編譯器可能構成一種文化,一種現象,一種超主權聯合體,像Facebook之于互聯網。
隨著該編譯器的流行,會有越來越多的游戲支持該編譯器,正如編程語言的網絡效應一樣,使用它的人越多,它就越有市場。
9. 編譯器是有壽命的,但基因幾乎是無限壽命的。
正如恐龍已經滅絕了,但恐龍的編碼前肢的基因仍以HOX的形式在鳥類中存在,雖然在后者的編譯器中,它表現為翅膀。
所以,編譯器的有限性并不損害元宇宙的無限性。編譯器是生生不息的,它們都只不過是基因的「煊染」罷了。
10. 元宇宙的游戲視角應該是一種基因視角,而不是物種視角。
由于區塊鏈的無限性,NFT可以被認為是永生的。這樣一來,我們以NFT形式定義游戲角色就顯得滑稽了,難道鏈上的英雄、狼人、野獸或外星生物的壽命是無限的?這似乎與我們的文化相沖突。
但其實這并不矛盾,因為游戲角色的有限性其實是體現在編譯器(游戲環境)的有限性。當編譯器沒有市場了,或者支持該編譯器的游戲平臺都倒閉了,那么你的英雄、狼人等游戲角色就死亡了。
正因為只有第一性原理在鏈上,比如生殖協議,NFT(基因庫)等,其它游戲邏輯是運行在鏈下,所以,游戲的無限性、有限性就不言而喻了。
游戲角色(物種)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鏈上的數據(基因)是無限的。
如果此邏輯成立并推廣的話,這不由得讓我們倒吸一口涼氣,如果人類生存的現實世界也是一個元宇宙的話,作為「游戲編譯器」的宇宙反而是有限的,人類的基因與意識反而是無限的。
如果我們身處的宇宙走向熱寂的話,我們的基因和意識還能選擇另一個編譯的宇宙而生存嗎?
元宇宙需要確立出一種可以實現快速迭代的系統,「不斷迭代,以致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