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交所價格00388(香港交易所(00388.HK):短期市場承壓,長期市場競爭力在強化)
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5%,符合預期。MSCI A50股指期貨、SPAC制度咨詢、債券通南向推出均有利于強化競爭力。盡管短期ADT受內地監管、美國Taper預期、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承壓,但長期價值基礎(商業模式、“超級聯系人”地位)不改。
▍2021Q3歸母凈利潤32.5億港元,符合預期。
2021年前三季度總收入162.2億元,歸母凈利潤98.6億港元,均同比增長15%。2021Q3總收入53.1億港元,與2020Q3相若,環比增長4%;歸母凈利潤32.5億港元,同比下滑3%,環比提升17%。主要由于ADT回升帶來交易及結算收入增長,但投資收益減少以及營運支出增加致使利潤略有下降。業績符合我們預期。
▍2021Q3 ADT回暖帶來交易及結算收入提升,但10月以來交投轉向清淡。
2021Q3單季ADT為1653億港元,同比提升17%,環比上升9%,帶動交易及結算收入同比增長11%,環比提升22%。前三季度ADT為1803億港元,同比提升43%。截至2021年10月26日,10月ADT為1313億港元,處于今年以來低位。若未來2個月市場情緒仍然不高,預計2021年全年ADT~1700億港元。
▍互聯互通貢獻繼續提升,持續受益于“超級聯系人”角色。
2021年前三季度北向及南向ADT分別為1232億人民幣及462億港元,互聯互通總收入達到20.94億港元,同比增長55%,占總收入的12.9%。2021Q3北向及南向ADT分別為1393億人民幣及425億港元,創造收入7.74億港元,同比增長27%,占總收入的14.6%。預計隨著MSCIA50股指期貨的推出以及互聯互通機制的優化,滬深港通收入貢獻將繼續提升。
▍前三季度IPO融資額創新高,新經濟主戰場地位日漸穩固。
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73家公司于港交所上市,IPO融資額達到2859億港元,位列全球第四;其中87%來自新經濟及生物科技股。采用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的三個新章節上市的公司融資額達到1807億港元,同比增長45%,占總融資額的63%。2021Q3受市場波動及行情影響僅完成IPO 27宗,但截至9月末已遞交上市申請的企業超過200家,其中包括50多家醫療健康公司,處于歷史高位。預計未來市場回暖及原擬赴美上市公司轉港股準備充分后,上市節奏有望加快。
▍多項市場改革措施落地,港交所圍繞錢、貨、場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力。2021Q3期內:
MSCIA50股指期貨:MSCIA50股指期貨合約于2021年10月18日正式開始交易,首日成交量(1,395份合約成交,名義價值為9,350萬美元)創港交所所有新期貨記錄最高。雖然交易量尚需時間積累,且2022年6月30日前該合約處于交易費用寬免期,短期內對盈利貢獻不大。但綜合考慮帶來的潛在保證金投資收益和陸股通收入增量,預計2-3年后有望增厚港交所年收入4%以上。此外,易方達基金等四家中國內地基金公司推出的MSCIA50互聯互通ETF于10月26日結束首募,根據中國基金報報道,認購總規模超過300億元,預計將進一步推動投資者的風險對沖需求。
SPAC制度咨詢:2021年9月17日港交所刊發《有關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咨詢文件》,就引入SPAC上市機制進行為期45日的咨詢,該咨詢將于2021年10月31日結束。相較于美國及其它市場,該制度設計規則門檻更高,以期引入高質量的SPAC公司,防止加大市場波動風險。SPAC模式與傳統IPO形成互補,有助于港交所爭奪優質上市資源,吸引更多專業投資機構及全球資金,進一步鞏固新經濟主戰場定位,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
債券通南向通推出:內地機構投資者可投資香港及全球市場,有助于港交所布局FIC市場。此外,MarketAxess成為北向通第三個交易平臺,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途徑進一步擴寬。
▍短期市場受地緣政治、美國Taper以及監管因素等影響承壓,但長期交易所核心競爭優勢仍在強化。
作為離岸市場,香港市場大部分資金來自海外和中國大陸的機構投資者。基于國際投資者對香港離岸市場的定位,當本土流動性邊際收緊時,港交所交投受到的沖擊較本土更明顯。在當前中美關系緊張、中概股監管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頭部公司受到反壟斷監管的影響下,投資者趨于保守,市場波動風險加大。但長期來看,只要海外資金不放棄中國大市場,頭部公司的稀缺價值終將體現在中國資產配置之中。港交所的長期價值依然取決于其獨家經營的商業模式,以及日益強化中的“超級聯系人”地位。
▍風險因素:
美國Taper速度和幅度超預期,日均成交量大幅下降,股市大幅下跌,重要標的上市進度低于預期,SPAC制度推出進度及效果不及預期。
▍投資建議:
參考當前市場數據及財報數據,調整2021/2022/2023年ADT預測分別為1708/1822/2241億港元,調整2021/2022/2023年歸母凈利潤預測至127/ 151/ 181億港元(前預測值130/154/183億港元),對應EPS預測10.0/11.9 /14.3港元(前預測值10.3/12.2/14.5港元),現價對應PE分別為47/40/33x。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