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計算機網絡名詞解釋匯總(計算機網絡名詞解釋、簡答題目匯總)

計算機網絡名詞解釋匯總(計算機網絡名詞解釋、簡答題目匯總)

第一章 名詞解釋

這是書本上的課后習題上的:

1-26 試解釋以下名詞:協議棧、實體、對等層、協議數據單元、服務訪問點、客戶、

服務器、客戶-服務器方式。

答:實體(entity) 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軟件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客戶(client)和服務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是

服務的請求方,服務器是服務的提供方。

客戶服務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

協議棧:指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采用分層模型后,每層的主要功能由對等層協議

的運行來實現,因而每層可用一些主要協議來表征,幾個層次畫在一起很像一個棧的結構

對等層:在網絡體系結構中,通信雙方實現同樣功能的層.

協議數據單元:對等層實體進行信息交換的數據單位.

服務訪問點: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即交換信息)的地方.服務訪問點

SA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實體上就是一個邏輯接口.

2-04 試解釋以下名詞:數據,信號,模擬數據,模擬信號,基帶信號,帶通信號,數 字數據,數字信號,碼元,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全雙工通信,串行傳輸,并行傳輸 。



答:數據:是運送信息的實體。

信號:則是數據的電氣的或電磁的表現。

模擬數據:運送信息的模擬信號。

模擬信號:連續變化的信號。

數字信號:取值為有限的幾個離散值的信號。

數字數據:取值為不連續數值的數據。

碼元(code):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

值的基本波形。

單工通信:即只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雙工通信:即通信和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不能同時接

收)。這種通信方式是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過一段時間再反過來。

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

基帶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

像文件的數據信號都屬于基帶信號。

帶通信號——把基帶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后,把信號的頻率范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以便在

信道中傳輸(即僅在一段頻率范圍內能夠通過信道)。

這些是課本中的:

一、
1、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件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聯機系統是由一臺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于通信子網的一種。
4、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絡模型。
5、PSE是分組交換設備。作為網絡的中間節點,它具有存儲轉發分組的功能。
6、PAD是分組裝配/拆卸設備。在發送方將大的報文拆成若干分組,在接受方將屬于同一報文的分組再重新組成報文的設備。
7、FEP是前端處理機。設置在中心計算機與通信線路之間,專門負責通信控制。
8、IMP是接口信息處理機,是網絡中間節點的統稱。
二、
1、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2、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3、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4、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5、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6、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7、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符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符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8、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9、FEC:又叫向前糾錯,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接收端不但能發現錯誤,而且能確定二進制碼元發生錯誤的位置,從而加以糾正。
10、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1、MODEM:又稱調制解調器。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2、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3、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于近距離通信的局域網。
14、串行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并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5、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6、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7、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18、沖擊噪聲:呈突發狀,常由外界因素引起;其噪聲幅度可能相當大,無法靠提高信噪比來避免,是傳輸中的主要差錯。
19、ARQ:又稱自動請示重發,是一種差錯控制方法;要求接收方檢測出差錯時,就設法通知發送端重發,直到正確的數據收到為止。
20、數據:為有意義的實體,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
三、
1、 網絡協議:為進行計算機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或約定的集合。
2、 語義:涉及用于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3、 語法: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 定時: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 網絡的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
6、 OSI:開放系統互連,是ISO中的術語,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7、 端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是指資源子網中的主機。
8、 中繼開放系統:是ISO中的術語,指通信子網中的節點機。
9、 DTE:數據終端設備,是對用戶擁有的連網設備和工作站的統稱。
10、 DCE:數據電路終接設備或數據通信設備,是對為用戶提供入網連接點的網絡設備的統稱。
11、 零調制解調器:當用RS-232C直接連接兩臺近地DTE時,為使電纜兩端的DTE通過電纜看過方都好像是DCE,所采用交叉跳接的信號電纜。
12、 V系列接口標準:是數據終端設備與調制解調器或網絡控制器之間的接口,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接口。
13、 X系列接口標準:是適用公共數據網的宅內電路終接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接口,它制定較晚,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接口。
14、 100系列接口標準:是DTE與不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調制解調器)之間的接口。
15、 200系列接口標準:是DTE與帶自動呼叫設備的DCE(如網絡控制器)之間的接口。
16、 X.21建議:是一個用戶計算機的DTE如何與數字化的DCE交換信號的數字接口。
17、 鏈路管理:數據鏈路層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
18、 反饋差錯控制:用以使發送方確認接收方是否正確收到了由它發送的數據信息的方法。
19、 ARQ法:又稱自動請求重發,發送方將要發送的數據幀附加一定的冗余檢錯碼一并發出,接收方則根據檢錯碼對數據幀進行差錯檢測,若發現錯誤就返回請求重發的應答,發送方收到請求重發的應答后,便重新傳送該數據幀。
20、 停發法:又稱空閑重發請求,規定發送方每發送一幀后就要停下來等待接收方的確認返回,僅當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確接收確認后再發送下一幀。
21、 go-back-n策略:當接收方檢測出失序的信息幀后,要求發送方重發最后一個正確接收的信息幀之后的所有未被確認的幀。
22、 選擇重發策略:當接收方發現某一幀出錯后,仍然后續來的正確的幀存放在一個緩沖區中暫不向上層遞交,同時向發送方要求重新傳送出錯的那一幀;一旦收到重新傳來的幀后,就將其與存于緩沖區的中的其幀一同按正確順序遞交高層。
23、 發送窗口;發送方已發送但尚未被確認的幀的序號隊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別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離為窗口盡寸。
24、 異步協議:以字符為獨立的信息傳送單位,在每個字符的起始處開始對每個字符內的比特進行同步,但字符間的間隔是不固定的。
25、 同步協議:以多字節或多比特組成的數據塊為傳送社交晚會產,僅在幀的起始處同步,幀內維持固定的時鐘。
26、 BSC: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協議,又稱二進制同步通信,采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屬于數據鏈路層協議。
27、 信息幀:又叫I幀,用于傳送有效信息和數據。
28、 控制幀:又叫S幀,用于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29、 無編號幀:又叫U幀,用于提供鏈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種控制功能。
30、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是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標識法。
31、 虛電路服務:網絡層向運輸層提供的一種面向連接的,使所有分組序到達目的系統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32、 阻塞: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絡來不及處理,以至引起這部分及至整個網絡性能下降的現象。
33、 死鎖:網絡阻塞嚴重,導致網絡通信業務停頓的現象。
34、 間接存儲轉發死鎖:在一組節點之間,某節點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下一節點的分組,這種情況依次傳遞構成循環,造成多節點間的死鎖。
35、 直接存儲轉發死鎖:兩個節點彼此的所有緩沖區都裝滿了等待輸出到對方的分組,造成兩節點既不能接收也不能發送分組的現象。
36、 網絡服務質量:是指在運輸連接點之間看到了某些運輸連接的特性,是運輸層性能的度量,反映了運輸質量及服務的可用性。
37、 抽象語法:是對數據一般結構的描述,是應用層實體對數據結構的描述。
38、 上下文關系:抽象語法和傳輸語法之間的對應關系,稱上下文關系。
39、 重新同步:會話層在已經應答發送方正確接收后,在后期處理中發現錯誤而請求發送方重發。
40、 FTP服務:是一個用于訪問遠程機器的協議,采用客戶/服務器模式,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傳輸操作。
41、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是一個應用層協議,是簡單的基于文本的,可靠的,有效的數據傳輸協議。
42、 地址轉換協議ARP:在網絡層將IP地址轉換為相應物理網絡地址的協議。
四、
1、 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占有媒體的特殊山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
2、 載波監聽:即發送站點在發送幀之前,先要監聽信道上是否有其他站點發送的載波信號,若無其他載波,可以發送信號;否則,推遲發送幀。
3、 沖突檢測:即發送站點在發送數據時要邊發送邊監聽信道,若監聽到信道有干擾信號,則表示產生了沖突,于是就要停止發送數據。
4、 時槽:是一個固定長度的二進制位串,對應一個特定的時間片段,每個站點只能在時間片內發送數據。
5、 服務訪問點:簡稱SAP,是一個層次系統的上下層之間進行通信的接口,N層的SAP就是N+1層可以訪問N層服務的地方。
6、 局域網操作系統:是在局域網低層所提供的數據傳輸能力的基礎上,為高層網絡用戶提供共享資源管理和其他網絡服務功能的局域網系統軟件。
7、 傳輸時延:是指一個站點從開始發送數據幀到數據幀發送完畢所需要的全部時間,也可是接收站點接收事個數據幀的全部時間。
8、 本地網橋:指在電纜允許的長度范圍內互連網絡的網橋。
9、 比特環長:當數據幀的傳輸時延等于信號在環中和上的傳播時延時,該數據幀的比特數就是以比物度量的環路長路。
五、
1、 ISDN:是由綜合數字電話網演變發展而來的的一種通信網絡,它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以支持廣泛的業務,支持語音和非語音的通信業務,它為用戶連網提供了一組少量的標準多用途網絡接口。
2、 數字位管道:指的是用戶設備和ISDN交換系統之間傳輸比特流的接口。管道中雙向傳輸的比特流是由多個獨立信道的比特流采用時分多路復用形成的。
3、 信元:ATM的信元是具有固定長度的幀,共53字節。其中5個字節是信元頭,48個字節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類業務的用戶數據,信元頭包含各種控制信息。
4、 幀中繼:是一種新型快速分組交換方式,它在繼承了X.25的特點之后,簡化了其網絡層協議功能而發展起來的。
5、 ISP:internet服務提供商。
6、 URL:即統一資源定位器,WWW上的每個網頁都按URL格式命名惟一的地址。
7、 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對應IP地址的子網主機標識區域全為"0",其余部分全為"1"。用于兩臺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
8、 萬維網:又稱WWW,是Interner上集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資源網絡,是Internet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9、 intranet:表示一組在特定機構范圍內使用的互連網絡,它們沿用的internet協議,采用客戶/服務器結構,也叫內聯網。
10、 防火墻:是一種安裝在網間連接設備上的軟件,在被保護的intranet和internet之間堅豎起的一道安全屏障,用于增強intranet的安全性。
匿名服務器:是指不需要專門的用戶名和口令就可以進入的系統。

補充:

HTTP:超級文本傳輸協議的縮寫,用于管理超級文本與其他超級文本文檔之間的連接。

HTML:超級文本標識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的簡寫,用于建立web頁面和其他超級文本語言。

FTP:文件傳輸協議的簡寫(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tcp/ip協議中用于向網絡登入顯示文件及目錄清單的傳輸文件的協議。ftp支持多種文件類型和文件格式,包括ascii文件和二進制文件。

IP:(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是tcp/ip網絡協議通過跟蹤包的互聯網絡地址,給出站點信息分配路由并識別入站信息來控制信息包的轉發。

WWW:是internet上的一個巨大的超級文本集,由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在瑞士開發出來的,它不僅是一個工具,還是叩響internet的最靈活的、最激動人心的工具。超文本連接把位于internet網中的不同位置的單獨的html頁信息(文件、圖形、音頻、視頻等)聯系了起來。

URL:(uniform reaource locator)即通用資源定位器。含有訪問方法信息和資源信息web broswer用它把用戶和指定的文檔或地址中的homepage連接起來無須用戶了解資源的具體物理位置。

POP3:即郵件接收服務器。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即電子公告牌系統。是配備有一個或數個調制解調器作為信息的傳遞或信息中心源的計算機系統。這種電子公告牌系統通常只為特定專門行業服務,并且一般由軟件銷售商和不同pc用戶組織起來建立。

TCP/IP協議:通信協議,包含了在internet上的網絡通信的標準,以及一組網絡互聯的協議和路徑選擇算法,TCP是傳輸控制協議,保證在傳輸中不會丟失;IP是網絡協議,保證數據被傳到指定的地點。

TELNET:遠程登陸

網卡:用于電腦連接到局域網的擴展卡或其他的設備,也稱做網絡適配卡、適配卡和網絡接口卡(NIS)。

子網:網絡的一部分,他是物理上的獨立的網絡段,與網絡其他部分共享網絡地址,并用子網號區分。

子網掩碼:32位的值,它使IP報文的收件人能區分IP地址的網絡ID部分和主機的ID部分。

網橋:將多個網絡、子網或環連接成一個個大的邏輯網,網橋中保留節點的地址表,在他的基礎上,可以向特定的子網轉發數據包,這樣,就減少了在其他的子網上循環而導致的網絡堵塞,網橋比轉發器、更復雜。

網絡路由器:他是將網絡連接起來并將網絡信息導向其他網絡上的設備,通常網絡信息全自動尋找多個路由器,并選擇效率最高的路由。

DHCP:動態的主機配置協議的縮寫,它承擔著IP地址和相應的信息的動態的地址配置。DHCP提供安全、可靠而且簡單的TCP/IP網絡設置,避免地址沖突,并且通過地址分配的集中的管理幫助保存對IP地址的使用。

網絡名詞解釋

address地址:Internet上計算機或節點地唯一標識,可以是數字表示的IP地址或以域名表示的地址。

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一種用過兩對電話線實現高速數字連接的線路。

ASCII: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有96個可顯示的大寫和小寫字母、32個非顯示控制字符。

Bridge:網橋,連接兩個采用相同協議的網絡節點部件的設備,局域網中一種使得異行網之間能交換數據的設備。

計算機網絡: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終端及其它設備,用通信線路連接起來,按一定的方式進行通信并實現資源共享的系統。

集中式網絡:是呈星行或樹行拓撲的網絡,其中所有的信息都要經過中心節點交換機,各類鏈路都從中心節點交換機發源。

分散式網絡:其特點是所具有的集中器和復用器有一點的交換功能,且是星行網和格狀網的混合體。

分布式網絡:其特點是任何一個節點都至少跟其他兩個節點直接相連,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廣域網:其作用范圍通常為幾十到幾千公里。

局域網:其作用范圍一般是一座樓房或一個小單位,在一公里左右。

ISO:七個層次的體系結構: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協議:是70年代中期美國為ARPANET開發的網絡體系結構和協議標準。

INTERNET:建立在一組共同協議上的路由器/交換設備/計算機和線路的物理集合,或者一組共享的資源集,甚至可以被認為是網間互聯和信息互通的方法。

域名:Internet節點的完整表述,包括主機名,子域名及域名,全用點隔開。Internet上的每一臺主機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

電子郵件(E-Mail)、遠程登錄(Telnet)、文件傳輸(FTP)。

電腦病毒:通過附在其他程序上而自動復制自己,或進行不必要的操作,從而破壞正常的程序和數據,甚至破壞操作系統。

防火墻: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的界面上設置一道屏障,防止不可預料的、潛在的訪問和破壞侵入內部網。

主機:向用戶提供服務的、具有網絡控制處理功能的高性能計算機。

通信子網:由一些專用的通信處理機(如結點交換機等)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通信鏈路所組成。

協議:是通信雙方預先約定好的和必須遵守的規則。

第二章 簡答

1-01 計算機網絡向用戶可以提供那些服務?

答: 連通性和共享

1-02 簡述分組交換的要點。

答:(1)報文分組,加首部

(2)經路由器儲存轉發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試從多個方面比較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的主要優缺點。

答:(1)電路交換:端對端通信質量因約定了通信資源獲得可靠保障,對連續傳

送大量數據效率高。

(2)報文交換:無須預約傳輸帶寬,動態逐段利用傳輸帶寬對突發式數據通信效率高

,通信迅速。

(3)分組交換:具有報文交換之高效、迅速的要點,且各分組小,路由靈活,網絡生

1-08 計算機網絡都有哪些類別?各種類別的網絡都有哪些特點?

答:按范圍:(1)廣域網WAN:遠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網。

(2)城域網:城市范圍,鏈接多個局域網。

(3)局域網:校園、企業、機關、社區。

(4)個域網PAN:個人電子設備

按用戶:公用網:面向公共營運。專用網:面向特定機構。

1-09 計算機網絡中的主干網和本地接入網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答:主干網:提供遠程覆蓋\高速傳輸\和路由器最優化通信

本地接入網:主要支持用戶的訪問本地,實現散戶接入,速率低。

1-14 計算機網絡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答:速率,帶寬,吞吐量,時延,時延帶寬積,往返時間RTT,利用率

1-16 計算機通信網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與性能特征有什么區別?

答:征:宏觀整體評價網絡的外在表現。性能指標:具體定量描述網絡的技術性能。

1-21 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系?

答:網絡協議: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

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

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提供服

務。

協議和服務的概念的區分:

1、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

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2、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但服務是“垂直

的”,即服務是由下層通過層間接口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

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稱為服務原語。

1-22 網絡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義?

答:網絡協議: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

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01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物理層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答:物理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物理層要盡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

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

為串行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

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1)由于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信領域中,

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的設備所采用,加之,物理層協議涉及的范圍廣泛,所以

至今沒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層協議,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規程,將

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接口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2)由于物理連接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的物理協議相當

復雜。

2-05 物理層的接口有哪幾個方面的特性?個包含些什么內容?

答:(1)機械特性

明接口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電氣特性

指明在接口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4)規程特性

說明對于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3-01 數據鏈路(即邏輯鏈路)與鏈路(即物理鏈路)有何區別? “電路接通了”與”數

據鏈路接通了”的區別何在?

答:數據鏈路與鏈路的區別在于數據鏈路出鏈路外,還必須有一些必要的規程來控制數

據的傳輸,因此,數據鏈路比鏈路多了實現通信規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

“電路接通了”表示鏈路兩端的結點交換機已經開機,物理連接已經能夠傳送比特流了

,但是,數據傳輸并不可靠,在物理連接基礎上,再建立數據鏈路連接,才是“數據鏈

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數據鏈路連接具有檢測、確認和重傳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

理鏈路變成可靠的數據鏈路,進行可靠的數據傳輸當數據鏈路斷開連接時,物理電路連

接不一定跟著斷開連接。

3-02 數據鏈路層中的鏈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試討論數據鏈路層做成可靠的鏈路層

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鏈路管理

幀定界

流量控制

差錯控制

將數據和控制信息區分開

透明傳輸

尋址

可靠的鏈路層的優點和缺點取決于所應用的環境:對于干擾嚴重的信道,可

靠的鏈路層可以將重傳范圍約束在局部鏈路,防止全網絡的傳輸效率受損;對于優質信

道,采用可靠的鏈路層會增大資源開銷,影響傳輸效率。

3-03 網絡適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網絡適配器工作在哪一層?

答:適配器(即網卡)來實現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這兩層的協議的硬件和軟件

網絡適配器工作在TCP/IP協議中的網絡接口層(OSI中的數據鏈里層和物理層)

3-04 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幀定界、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為什么都必須加以

解決?

答:幀定界是分組交換的必然要求

透明傳輸避免消息符號與幀定界符號相混淆

差錯檢測防止合差錯的無效數據幀浪費后續路由上的傳輸和處理資源

3-06 PPP協議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為什么PPP不使用幀的編號?PPP適用于什么情況

?為什么PPP協議不能使數據鏈路層實現可靠傳輸?

答:簡單,提供不可靠的數據報服務,檢錯,無糾錯

不使用序號和確認機制

地址字段A 只置為 0xFF。地址字段實際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為 0x03。

PPP 是面向字節的

當 PPP 用在同步傳輸鏈路時,協議規定采用硬件來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

樣),當 PPP 用在異步傳輸時,就使用一種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適用于線路質量不太差的情況下、PPP沒有編碼和確認機制

3-14 常用的局域網的網絡拓撲有哪些種類?現在最流行的是哪種結構?為什么早期

的以太網選擇總線拓撲結構而不是星形拓撲結構,但現在卻改為使用星形拓撲結構?

答:星形網,總線網,環形網,樹形網

當時很可靠的星形拓撲結構較貴,人們都認為無源的總線結構更加可靠,但

實踐證明,連接有大量站點的總線式以太網很容易出現故障,而現在專用的ASIC芯片的

使用可以講星形結構的集線器做的非常可靠,因此現在的以太網一般都使用星形結構的

拓撲。

1.網絡層向上提供的服務有哪兩種?是比較其優缺點。

網絡層向運輸層提供 “面向連接”虛電路(Virtual Circuit)服務或“無連接”數

據報服務

前者預約了雙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網絡資源。優點是能提供服務質量的承諾。即所傳送的

分組不出錯、丟失、重復和失序(不按序列到達終點),也保證分組傳送的時限,缺點

是路由器復雜,網絡成本高;

后者無網絡資源障礙,盡力而為,優缺點與前者互易

3.作為中間設備,轉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有何區別?

中間設備又稱為中間系統或中繼(relay)系統。

物理層中繼系統:轉發器(repeater)。

數據鏈路層中繼系統:網橋或橋接器(bridge)。

網絡層中繼系統:路由器(router)。

網橋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橋路器(brouter)。

網絡層以上的中繼系統:網關(gateway)。

4.試簡單說明下列協議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IP協議:實現網絡互連。使參與互連的性能各異的網絡從用戶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統一

的網絡。網際協議IP是TCP/IP體系中兩個最主要的協議之一,與IP協議配套使用的還有

四個協議。

ARP協議:是解決同一個局域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問題。

RARP:是解決同一個局域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問題。

ICMP:提供差錯報告和詢問報文,以提高IP數據交付成功的機會

因特網組管理協議IGMP:用于探尋、轉發本局域網內的組成員關系。

5.IP地址分為幾類?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分為ABCDE 5類;

每一類地址都由兩個固定長度的字段組成,其中一個字段是網絡號 net-id,它標志主

機(或路由器)所連接到的網絡,而另一個字段則是主機號 host-id,它標志該主機(

或路由器)。

各類地址的網絡號字段net-id分別為1,2,3,0,0字節;主機號字段host-id分別為3

字節、2字節、1字節、4字節、4字節。

特點:

(1)IP 地址是一種分等級的地址結構。分兩個等級的好處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機構在分配 IP 地址時只分配網絡號,而剩下的主機號則由得到該

網絡號的單位自行分配。這樣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僅根據目的主機所連接的網絡號來轉發分組(而不考慮目的主機號),這

樣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項目數大幅度減少,從而減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儲空間。

(2)實際上 IP 地址是標志一個主機(或路由器)和一條鏈路的接口。

當一個主機同時連接到兩個網絡上時,該主機就必須同時具有兩個相應的 IP 地址,其

網絡號 net-id 必須是不同的。這種主機稱為多歸屬主機(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個路由器至少應當連接到兩個網絡(這樣它才能將 IP 數據報從一個網絡轉發到

另一個網絡),因此一個路由器至少應當有兩個不同的 IP 地址。

(3) 用轉發器或網橋連接起來的若干個局域網仍為一個網絡,因此這些局域網都具有同

樣的網絡號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網絡號 net-id 的網絡,范圍很小的局域網,還是可能覆蓋很大地理范

圍的廣域網,都是平等的。

7.試說明IP地址與硬件地址的區別,為什么要使用這兩種不同的地址?

IP 地址就是給每個連接在因特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分配一個在全世界范圍是唯一

的 32 位的標識符。從而把整個因特網看成為一個單一的、抽象的網絡

在實際網絡的鏈路上傳送數據幀時,最終還是必須使用硬件地址。

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與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夠標識具體的鏈路通信對象、IP地址

給予邏輯域的劃分、不受硬件限制。

5—01 試說明運輸層在協議棧中的地位和作用,運輸層的通信和網絡層的通信有什么

重要區別?為什么運輸層是必不可少的?

答:運輸層處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層,同時也是用戶功能中的最低層,向它上面的應

用層提供服務

運輸層為應用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邏輯通信,但網絡層是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

通信(面向主機,承擔路由功能,即主機尋址及有效的分組交換)。

各種應用進程之間通信需要“可靠或盡力而為”的兩類服務質量,必須由運輸

層以復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載到網絡層。

5—03 當應用程序使用面向連接的TCP和無連接的IP時,這種傳輸是面向連接的還是

面向無連接的?

答:都是。這要在不同層次來看,在運輸層是面向連接的,在網絡層則是無連接的。

5—05 試舉例說明有些應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語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對VOIP數據報損失由一定的承受度,

但對傳輸時延的變化較敏感。

有差錯的UDP數據報在接收端被直接拋棄,TCP數據報出錯則會引起重傳,可能

帶來較大的時延擾動。

因此VOIP寧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9 端口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端口要劃分為三種?

答:端口的作用是對TCP/IP體系的應用進程進行統一的標志,使運行不同操作系統的計

算機的應用進程能夠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數值一般為0~1023.標記常規的服務進程;

登記端口號,數值為1024~49151,標記沒有熟知端口號的非常規的服務進程;

6-01 因特網的域名結構是怎么樣的?它與目前的電話網的號碼結構有何異同之處?

答:

(1)域名的結構由標號序列組成,各標號之間用點隔開:

… . 三級域名 . 二級域名 . 頂級域名

各標號分別代表不同級別的域名。

(2)電話號碼分為國家號結構分為(中國 +86)、區號、本機號。

6-06 簡單文件傳送協議TFTP與FTP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各用在什么場合?

答:

(1)文件傳送協議 FTP 只提供文件傳送的一些基本的服務,它使用 TCP 可靠的運輸

服務。

FTP 的主要功能是減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統下處理文件的不兼容性。

FTP 使用客戶服務器方式。一個 FTP 服務器進程可同時為多個客戶進程提供服務。FTP

的服務器進程由兩大部分組成:一個主進程,負責接受新的請求;另外有若干個從屬進

程,負責處理單個請求。

TFTP 是一個很小且易于實現的文件傳送協議。

TFTP 使用客戶服務器方式和使用 UDP 數據報,因此 TFTP 需要有自己的差錯改正措施

TFTP 只支持文件傳輸而不支持交互。

TFTP 沒有一個龐大的命令集,沒有列目錄的功能,也不能對用戶進行身份鑒別。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