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使用場景及發展前景(普融花:元宇宙發展前景如何)
2021年以來,元宇宙的熱度一直在全球持續上升,公眾對于該領域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雖然元宇宙世界尚未到來,但與之相關的泡沫、騙局等亂象卻頻頻出現。眾所周知,每當一個新行業出現的時候,追逐商機的人們就會紛至沓來。可以發現,目前開設元宇宙培訓課程的平臺越來越多,其培訓內容包括“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元宇宙實現的技術方法”“元宇宙社交娛樂”“元宇宙資產炒作”等。由于元宇宙概念的新穎性,絕大部分公眾對該領域的知識都知之甚少,所以此類培訓課程充分契合了愿意在元宇宙領域開創一番事業的人們的緊迫需求。但事實上,目前業界對于元宇宙的定義并未明確,相關技術框架也十分模糊,所以部分頂著元宇宙培訓師名號的人也未必真的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其培訓內容也是良莠不齊。盲目跟風學習相關內容的學員很有可能收獲寥寥,就更談不上在元宇宙這個新鮮事物中“大展宏圖”了。
除了元宇宙培訓亂象之外,“虛擬貨幣+元宇宙”的概念炒作也甚囂塵上。“元宇宙區塊鏈游戲”“云挖礦”等名詞的出現讓人們對這種新興的賺錢方式趨之若鶩。由于相關監管的缺乏,目前市面上很多虛擬貨幣公司以元宇宙為名,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名詞作為噱頭,把“挖礦”、炒虛擬貨幣包裝成了一系列全新項目,以此達到吸引更多投資者與消費者的目的。雖然目前市場上的確存在元宇宙相關的金融行為,但這些項目具有很大比例的炒作成分,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對于普通消費者,尤其是對行業知識知之甚少的消費者而言,新科技名詞的沖擊與媒體的宣傳很容易將其誘入消費陷阱;一些想在元宇宙興起初期分得一杯羹的人,也極有可能進入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
那么,元宇宙會不會是下一個互聯網潮流,是不是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元宇宙是否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升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我們可以在過往的技術發展脈絡中印證該觀點。2015年虛擬現實(VR)頭戴式顯示器HTC Vive的發布,引領了隨后的VR風潮,因此2016年也被稱為“VR元年”。如今5年過去,盡管有很多國內外廠商推出了自家的VR設備,Google也一度發力VR領域,然而VR產業的發展卻似乎并未達到人們的預期。究其原因,首當其沖的是技術力的限制,目前的VR設備仍舊沒有解決高分辨率高幀率要求帶來的算力不足和延遲問題,導致使用體驗很難滿足沉浸感要求。更進一步,我們還可以深挖VR沒能引領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內在原因。縱觀技術發展史,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乃至可以稱為革命的技術發展,往往伴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就VR而言,其應用場景受到了極大的制約,以至于如今的應用仍舊集中在VR游戲領域。其發展不像互聯網本身的發展,并沒有在人們的社會生產方式中產生影響,因而未能引領互聯網的發展。反觀互聯網本身,其出現和發展極大程度地加速了人類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極大提升了生產力。
如今,VR作為元宇宙的現實基建之一,將自己嵌入到了元宇宙之中,那元宇宙是否能帶來生產力的極大提升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既然現在對元宇宙的發展沒有明確的技術路線,我們不妨展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