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SWIFT的數據流動更快)
文/Emily Mason
在關注區塊鏈技術5年之后,銀行界用來管理跨境支付的全球系統SWIFT正在對這一技術進行新的評估。
這一次,SWIFT的目標是加快企業行為相關數據的傳輸,這些行為包括影響投資者和世界各地資金流動的股息支付、交換報價和兼并事件。
該領域目前的做法是,數據在到達資產管理公司、經紀人和投資托管人等終端用戶之前,要經過各種中介機構,而且還可能發生矛盾或錯誤。終端用戶還必須手動對數據進行排序、比較和協調。
鑒于這種情況,區塊鏈很可能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該技術的一個特點是,區塊鏈是不可變的分類賬本,而這種特性的一個關鍵優勢就是,它們通過共識機制運行,要求參與的網絡對每個數據項的定義達成一致。這本質上意味著區塊鏈在注冊數據之前會對數據進行驗證。
包括花旗集團、先鋒集團(Vanguard)和北方信托(Northern Trusts)在內的多個領先金融機構都參與了這次試點。
SWIFT首席創新官Tom Zschach表示:“包括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在內的創新和新興技術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有吸引力,我們一直在尋找驗證這種技術并實現其潛力的方法。”
該試點項目將使用企業科技公司Symbiont的Assembly平臺。企業行為數據將使用SWIFT網絡進行通信,由SWIFT翻譯成單一格式,然后上傳到Symbiont的區塊鏈。一旦到達那里,Symbiont的區塊鏈將對信息進行比較,并創建一個單獨的記錄以供共享。使用區塊鏈創建單個記錄的目的是減少對數據的手動檢查,從而節省時間和金錢。
“該解決方案允許我們接收所有數據,使用智能合約來規范這些數據并進行內部比較,而不是強迫用戶進行調節。這樣一來,你就能得到一份絕佳的信息記錄。”Symbiont的CEO Mark Smith說。“區塊鏈技術的一大價值就是,你會擁有一個不可更改的賬本,以及擁有信息的來源。”
SWIFT成立于1973年,是一家非營利性機構,在全球擁有11,000家金融機構會員。該組織為銀行間的通信提供基礎設施,每天為價值1.5萬億美元的支付提供便利。此外,該網絡在促進跨境支付方面尤為重要:它在不同國家的銀行之間傳遞信息,告訴銀行是應該接受存款還是取款。雖然SWIFT為銀行提供了關鍵的支付和消息基礎設施,但由于其連接的是代理銀行網絡,該機構一直被詬病為速度慢、成本高。
SWIFT的缺點已經吸引了諸多來自加密貨幣界的挑戰者:Ripple正在通過其代幣瑞波幣(XRP)推廣一種更快、更便宜的跨境支付系統;Meta公司試圖通過其穩定幣Libra打入這個市場;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在研究自己的數字貨幣,將其作為解決低效跨境支付的潛在方案。SWIFT本身以前也曾將區塊鏈作為解決銀行間通信效率低下的潛在解決方案。
2017年,SWIFT與Hyperledger Fabric區塊鏈合作,研究其技術是否可以幫助銀行釋放儲存在世界各地資金過剩的儲備賬戶中的現金,而對這些賬戶的維護是為了確保跨境支付能夠執行。他們希望區塊鏈可以提高這些海外賬戶的可見度,這樣銀行就可以在不冒支付延遲風險的情況下減少在這些賬戶中的資金。富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大通都是該試點項目的參與者。試點得出的結論是,區塊鏈可以改善流動性管理,但每個成員銀行都需要升級自己的系統,這樣才能使這個方法發揮作用。
近日宣布的試點項目將在一小部分參與機構中進行測試,并將在本月底之前提供更多反饋。Tom Zschach說:“在這一點上,我們確實把這些試點視為研發項目,而創新的一個好處是它不一定非得成功。它實際上是關于我們解決某個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本次的試點里,亟待解決的就是一個對托管人和資產管理人來說非常具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