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區塊鏈(回歸技術本源,錐體區塊鏈如何在中心與去中心之間尋求平衡?)
在元宇宙出現之前,區塊鏈代表的并不僅僅只是區塊鏈技術本身,更多代表的是圍繞區塊鏈而延展的一系列應用,但是這么多五花八門的應用卻并不能夠真正代表區塊鏈本身,而僅僅只能代表一個概念的皮毛。本質上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是普適的可以應用到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之中。當前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是局限的和單一的,這種狀態反映出來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不成熟的。因為只有在區塊鏈并不成熟的時候,資本才會局限在為數不多的場景之中收割流量、博取關注,而停滯在這樣的情況中將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目的背道而馳。
我們回顧一下區塊鏈技術的原本特性,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整個數據庫由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組合而成,每個區塊在生成時都會自動的加蓋時間戳并被附上唯一的數值,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絡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于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而每個區塊鏈都遵循統一規則,該規則基于密碼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且數據更新過程都需用戶批準,由此奠定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無需第三方介入,點對點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無中心化代理、大規模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現實。但這么多優勢特性之下,去中心化的概念并不是極致的,去中心化邏輯是弱化中心化模式的控制和集中性,以更大化去中心化模式下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諸多便利和優勢,并不是要絕對性的去除所有的中心 ,絕對性的去除所有中心的結果必然是混亂和無序的,且不可挽回的。
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并不是一定都要叫做區塊鏈應用,區塊鏈只有真正回歸技術的本質,拋棄所有的幻想和急功近利,重新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區塊鏈的終極出路是通過技術手段在中心與去中心之間尋求平衡。區塊鏈不斷演進,呈現出多中心、弱中心趨勢即為印證。區塊鏈正從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鏈衍生出多中心的聯盟鏈、私有鏈,其設計理念和落地場景帶有一定的中心化控制,相當于設置了一個管理員的角色,需要“授權”才可訪問數據庫。
毫無疑問,錐體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區塊鏈更大范圍的落地提供了無限想象空間。錐體鏈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三維網絡架構區塊鏈模型,通過政府主導、政府機構編碼上鏈、多中心參與的政府智能化社會運行體系,形成一種全社會共享的安全認證服務基礎設施。
以國家為單位來看,一個國家就是一個錐體,按區域管理關系,各省市管理機構分別為節點;按職能性質來看,每種業務或管理職能結合層級區域管理關系也形成一個錐體;每個節點,既是區域管理關系的中心、又是業務職能的管理中心,兩者交叉貫穿,每個節點內部也自成一個錐體。
錐體區塊鏈中尊重國家主權,尊重各級機構職能中心職能權利,避免監管難題;以各職能中心為管理節點進行串接形成職能鏈,可通過節點業務職能的關聯共識機制,減少成本,提高效率。
通過引入機構編碼、終端編碼、認證鏈技術,錐體區塊鏈構建一種全新的三維區塊鏈模型,通過搭建錐體區塊鏈網絡,認證為核心,以人證機認證、個人認證、法人認證為基礎,結合其他各種資格認證,形成公開、透明、可信的認證體系。以“認證”為靈魂,數據歸政府機構等數據管理主體,用戶請求正確性驗證,政府等相關組織出具驗證結果的模式,大力推動權威數據的有效使用率。
同時,基于區塊鏈的“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錐體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物聯網、物流、社保、醫療、數字版權等領域也有長足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