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上市公司(元宇宙上市公司半年解讀:有蹭概念有真布局 并非聲量最大的就是贏家)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時間,見證了新消費、新經濟賽道上的新興賽道快速成長。如今,多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行業已經來到了由大到強的轉型關鍵期。
過去半年,爆火的“元宇宙”正在零售、文旅等賽道落地;喜茶、奈雪降,茶顏悅色漲,新茶飲即將進入要在擴張和自保中二選一的“品牌固化期”;智能汽車頭部品牌特斯的在過去一年報告自動駕駛事故273起,“自動化自滿”癥是否該治一治了……“敢問路在何方”成為行業的共同呼聲。
六月底,是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對今年上半年業績統計的最后時間,隨后,中報季就將來臨。即日起,封面新聞新經濟和科技部推出半年報觀察系列文章,選取元宇宙、NFT、新電商、新茶飲、自動駕駛、數字虛擬人等領域上市企業部分數據,從負債端、投資端、公司戰略、業務布局等多個維度畫像行業,全面解讀這些賽道的現實與未來。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實習生 孟夏
這幾天,作為二級市場熱門板塊的元宇宙概念板塊再度受到關注。
6月22日,元宇宙概念股異動,歌爾股份開盤后便一字跌停,相關話題也一度登上熱搜;同時,芒果超媒、聯創電子、天地在線、維創數字等個股也跌超5%。截至22日收盤,元宇宙概念板塊114只個股中,僅8只上漲。而在此前一天,該板塊才經歷了一次強勢飄紅,有近百只個股上漲。
在海外市場,與元宇宙領域相關重要消息也在近幾天頻現。據報道,騰訊控股在本周一向其員工宣布正式成立“擴展現實”(XR)部門,被視為加速布局元宇宙。在上周發布的《胡潤中國最具影響力元宇宙企業Top200》上,阿里巴巴、愛奇藝、百度、京東等互聯網科技大廠也榜上有名。此外,微軟、Meta、華為等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也在近期組建了一個名為“元宇宙標準論壇”的組織,并計劃于7月召開會議。
我們該如何看待元宇宙概念板塊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哪些企業能夠能夠把握住元宇宙的風口?進入下半年,元宇宙“掘金”機會在哪?6月22日,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沈陽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預測,元宇宙既存在資本泡沫的部分,也具有實際基礎。從長遠發展來看,互聯網符合“達維多定律”特征,即先進入市場的玩家將搶占超過50%的份額。因此,對該領域加速研究勢在必行,如此才能更好的引導產業發展,造福利民。
元宇宙概念回暖
但含“元”量參差不齊
在今年1月,元宇宙概念股迎來了集體降溫,板塊持續下跌,直到4月底才開始企穩回暖。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A股元宇宙概念板塊指數在4月27日觸底后一路反彈,增長幅度達到26.3%。截至6月21日午盤,114只概念股中共有106只在近兩個月來實現上漲。其中,中青寶、長安汽車、奧拓電子、浙文互聯等個股近10日的漲幅超過20%;數源科技、ST美盛、歌爾股份是僅有的三只跌幅超過10%的個股。
在海外市場,阿里巴巴、百度 、網易等中概股,以及騰訊控股、聯想集團、攜程集團、舜宇光學科技等港股個股在這一時期均迎來震蕩行情。其中,攜程集團、舜宇光學科技、網易等個股在近兩個月間的振幅達到甚至超過30%。
雖然元宇宙風靡的時間并不長,且國內投資市場、產業鏈并未對元宇宙有統一的共識判定,但A股的元宇宙概念股已經擴容至百余只。記者粗略統計,在海外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中,也有超過30只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究其原因,這與元宇宙概念模糊有關。
從財報顯示的業務收入來看,打著元宇宙概念的多數公司,也并非“all in”元宇宙,而是某些業務線與元宇宙產業有交集。比如,中青寶、映客、鋒尚文化等均被質疑過含“元”量不足,但都通過沾上元宇宙概念,享受了板塊帶來的紅利。
巨頭爭相試水
沒有一家大廠與元宇宙無關
電影《失控玩家》中的城市被認為是元宇宙概念的一個典型實例。除騰訊外,各大互聯網和科技公司都在競相打造自己的元宇宙。
在眾多已落地的元宇宙項目中,百度推出的元宇宙產品“希壤”可能是最接近人類想象的一個。繼百度在其中召開AI開發者大會后,本月初,集度汽車旗下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ROBO-01也在其中亮相。百度的AI數字人“希加加”成為首位車主,駕駛這款概念車出場。
在去年布局VR設備硬件領域、云游戲,并成立“元境先生”之后,阿里巴巴于今年4月對國內消費級AR眼鏡制造商Nreal投資6000萬美金。
攜程集團與AR公司亮風臺也于上周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合作研發出端云融合的AR計算平臺HiAR Space,打造“超實境智慧空間,布局元宇宙探索旅游新模式。有相似思路的上市公司還有宋城演藝、金馬游樂等。
顯然,沒有一家大廠與元宇宙無關,差異主要是各自著眼于不同業務范圍。比如,聯想重點著眼于工業范疇,希望利用AR技術助力打造“工業元宇宙”,比如推出了聯想晨星AR(DaystAR)AR一體化混合現實智能眼鏡new G2 Pro。歐菲光依舊圍繞老本行光學業務組建元宇宙事業部,負責VR/AR領域的光學鏡頭、影像模組、光機模組和整機組裝制造等業務。
360創始人周鴻祎也在此前明確表示過,360是元宇宙各派中的數字孿生派。他支持產業元宇宙的發展,認為將元宇宙及相關概念用在產業互聯網,幫助中國的企業和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有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將是未來的藍海。
無論是部分賽道的巨頭們還是初創企業,都認為元宇宙賽道擁有龐大的藍海市場。根據花旗銀行預測,到2030年,元宇宙經濟的潛在市場規模可能在8萬億美元到13萬億美元之間。
元宇宙已迎來商業化
并非聲音最大的就是贏家
那么,對于元宇宙未來的商業化預計應該如何評估?推進元宇宙的最大障礙又是什么?
在沈陽看來,元宇宙目前已經迎來商業化,比如在商業企業服務領域、政府領域、軍方領域中,元宇宙商業化正在逐步成熟。但是由于在觀念上還沒有完全跟進,導致很多人認為“元宇宙”很大很空,沒有去跟進它的本質。
沈陽提到,元宇宙是三維化的互聯網,行業要認識到這一本質。和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現在的投資力度與之還有差距,尤其是在操作系統層面、引擎層面、硬件制造層面,如果不加速投入的話,會有很大的卡脖子的風險。
談及元宇宙潛力企業的標準,沈陽表示,并非喊的聲音最大企業,最后就一定是贏家。他認為,從全球范圍看,以微軟為代表,能收獲巨大業務訂單,在投資方面處在領先地位,且原有布局已比較完善的科技公司才可能是布局元宇宙板塊實力最強的公司。
雖然元宇宙已被普遍認為是互聯網生態的下一個演變趨勢,但行業內還沒有針對元宇宙形成完整的技術性標準,由此,元宇宙的開發熱點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沈陽將其總結為基礎設施、內容生兩個方面。其中,基礎設施包括5G/6G網絡體系架構、自主芯片設計、云計算+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平臺、區塊鏈引擎、游戲引擎等;內容生態則分為B端和C端應用,包含游戲社交領域應用開發,打造全新休閑娛樂模式,為科研、工業制造、醫療、教育等領域助力等。同時,還應關注數理思維開拓、物理規則制定、地理空間創造、 心理狀態調節、事理邏輯判斷、倫理秩序維護等研究方向。
記者快評
元宇宙是未來還是偽命題?一直是業界的兩種聲音,誰也沒有說服誰。有意思的是,現在元宇宙市場正如“薛定諤的貓”。
一方面,無論是部分賽道的巨頭們和初創企業都認為元宇宙賽道擁有龐大藍海市場,為此瘋狂砸錢挖人。而另一方面則是當初喊得“元宇宙”口號喊得最響亮的兩家科技巨頭,微軟和Meta卻先后陷入發展困境。
這一退一進間,消費級市場最頭部的元宇宙玩家Meta和企業級市場最重磅的元宇宙玩家微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究竟誰做出了更好的選擇,也許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