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投機風險的形式有(為避免投機炒作風險 首個滿足監管要求的STO代幣在港發行)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永菲 冉學東 北京報道
加密貨幣相關投機交易活動存在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多重風險,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2021年以來我國禁止加密貨幣發行、交易,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一度成為“禁用詞”。
嚴監管下,加密行業正嘗試通過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證券化通證)尋找新的投資方向。通過類似傳統股權、債券的證券類通證,將現有通證市場納入傳統金融監管是STO最具創新之處,核心就是滿足監管要求。
7月26日,香港加密貨幣交易平臺OSL Digital Securities Limited(下稱“OSL”)聯合Animoca Brands、聯合金融集團、中國富強金融集團、Volmart及大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券商機構,通過私募形式在香港發行了全國首個STO,打破國內發行、銷售零記錄。
BC科技集團(00863.HK,OSL母公司)執行董事及法規事務主管刁家駿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此次STO的每個代幣代表1萬美元,是與比特幣掛勾的美元債券,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以上市公司BC科技集團作為擔保人。本次STO的成功發行,也為今后金融行業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債融資提供了范本。”
加密貨幣發展新實踐
從全球來看,2018年以來,出于對ICO暴漲暴跌、難監管等考慮,將ICO納入到證券法監管范疇,包括美國、新加坡等多國在內的國家開始試驗STO的可行性。美國已經明確了STO的監管框架,發行STO需要持牌機構或者通過SEC注冊,確保符合合格投資人(KYC)、反貪污洗錢(AML)、信息披露、投資人鎖定期限的要求。
STO的優勢較為明顯,如減小監管摩擦,通過程序化監管推進交易全球化;7*24小時的交易時間可以提高市場效率;降低融資成本與發行費用;證券代幣化提供的可編程監管和交易邏輯,為證券及其衍生品開拓了新投資形式。
受限于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國內對于STO發行的嘗試一直處在理論層面。2022年1月28日,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聯合發布《有關中介人的虛擬資產相關活動的聯合通函》,指出時至今日,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虛擬資產的途徑,應最新市場發展要求與分銷虛擬資產“相關產品”的需求,發布該分銷虛擬資產基金的通函。首次允許注冊機構及持牌企業通過并僅通過與證監會授權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合作,以提供數字資產投資服務。
彼時,刁家駿指出,該通函為有意入市參與虛擬資產市場的證券行及銀行提供全面發展藍圖。
歷經半年的籌備,OSL作為持有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證監會)頒發的第1類(證券交易)及第7類(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受監管活動的牌照,聯合Animoca Brands、聯合金融集團(Head and Shoulders Financial Group)、中國富強金融集團(China Fortune Financial Group Limited)、 Volmart 及大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Monmonkey Group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等金融券商機構成功發行國內首張STO。
BC科技集團首席財務官胡振邦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了該STO的條款,他表示除了帶有固定利率票息外,還有與比特幣的表現掛勾的額外票息,有效期為3個月。當比特幣漲到某一價位,票息就可以從原有金額上升到更高的金額。此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通過美元與USDT等穩定幣均可進行認購。
“本次發行STO并非為上市公司BC科技集團融資,更多的是為了從零實踐STO,此次以美元債作為基礎資產只是起步,未來還會有更多不同類型的STO將在市場上推出。”胡振邦強調。
對于此次發行STO,胡振邦坦言,STO作為新型金融產品,并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確實存在一些風險,但是作為符合香港嚴厲合規要求的持牌機構,在網絡安全方面、電子錢包安全方面都有嚴格把控。STO的發行、分銷、交易均被列為受監管的活動,目前通過私募形式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發行。
避免較大風險敞口
發生在5月的LUNA/UST脫錨崩盤,死亡螺旋清算至今,對于整個加密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近日安銀、虎符在內的多個交易所深陷財務危機;在加密行業持續低迷下,包括Coinbase Global Inc.和Gemini Trust Co.等大型加密交易所在內的加密企業已經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LUNA/UST崩盤事件,對于加密交易所來說是一次警示。胡振邦向記者表示:“OSL完全沒有LUNA/UST的風險敞口,過去幾個月發生的災難性事件,對我們基本沒有影響。從建立之初,我們對于風險管理的要求已經接近傳統金融的水準,LUNA/UST此類的代幣達不到我們的風險管理要求。”
“OSL目前馬上要啟動孖展(Margin)業務,OSL此前也一直提供數字貨幣、數字資產借貸服務,客戶的資產在OSL上均進行隔離處理,保持監管要求的傳統金融領域中更高的法定資本金水平、流動資金水平。此外,對每個客戶的設定風險管理要非常嚴格,一旦客戶出現風險跡象,我們會馬上把限額降到可控制水平,我們有傳統金融風險管理工具,基本不經營高杠桿業務。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合法合規,上市公司BC科技集團通過普華永道的審計,透明財務狀況,積極與大型金融機構合作,將數字資產的風險降到最低。”胡振邦介紹。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孖展”是香港對杠桿式交易制度的稱呼,又稱保證金交易,屬于高級金融衍生產品,是賺錢速度最快的投資工具之一,是投資最快到達目標回報的最佳途徑。機構為控制風險只為買賣部分大型藍籌股提供此項服務,同時還會根據單只股票波動情況調整孖展比率。
此外,對于是否會有裁員、研發等相關成控制問題,胡振邦也介紹指出,我們一直關注成本結構與市場環境的匹配程度,在人員、業務等方面進行了節省成本調整,但是數量比較小。此外,公司在科技當面的構建基本完成,公司科技顧問職位將大幅減少。研發方面,也已經過了資金投入高峰期,正在逐步縮減投入。下半年,在成本方面將會有大約40%的下降。下一步,更多的資金將會用于挖掘潛在客戶,與更多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與高凈值投資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