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應用可分為哪兩大用途(區塊鏈的用途何在?一種可具有成千上萬種應用的工具)
聲明:國內禁止ICO融資和虛擬貨幣的交易、炒作;本人未持有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及進行相關行業投資;本文是個人出于興趣而做的記錄,不構成投資建議。
中本聰于2009年1月17日在比特幣0.1版發布寫道:
經歷了十多年的失敗,人們都認為這事兒(電子貨幣)注定成不了……如果十年后電子貨幣還沒有普及,我會感覺很奇怪。
(比特幣)可以在小的細分市場里先用起來,比如積分獎勵、捐贈卡、游戲幣等……
比特幣已經可以用于發送付費電子郵件了……還有訂閱網站為避免免費試用影響到付費訂閱。
也許應該留些比特幣在手里,萬一火起來了呢。
加密數字貨幣的崩盤是當前的熱門話題。悲觀者則認為它生來就不完美,其失敗是注定且徹底的;而樂觀主義者認為比特幣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支付方式、全球經濟甚至政治格局。
現在,即使從最高峰跌去了2/3的市值,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網絡仍擁有近6萬億人民幣的市值,這個成就恐怕是中本聰所沒有想到。
比特幣、以太坊等各種區塊鏈去中心網絡儼然已經成為互聯網的重要構成,并且給互聯網增加了一組全新的協議——用于價值表示和價值轉移的區塊鏈協議。
自此,在數字世界中,我們可以在兩個人之間直接進行價值轉移,無需任何中心化信用中介的介入。
這一改變不只是技術的進步,它還將從經濟、管理、社會層面帶來變化,它可能會改變人類交易的方式,如改變貨幣、賬本、合同、協同等。
區塊鏈對互聯網的影響
區塊鏈對我們所熟知的互聯網技術、商業模式和互聯網公司進行了升級與迭代:
技術上,區塊鏈是對現有信息互聯網的升級,它是一組關于“價值”的技術或協議:價值表示功能、價值轉移功能、價值表示物。
產業上,它將像互聯網業一樣形成一個全新產業,區塊鏈產業正處在一片空白且機遇無限的階段。
經濟上,互聯網已經擴展為“互聯網+”,賦能一個個產業,而區塊鏈誕生之初就展現出“區塊鏈+”的可能性。
宏觀上,主要由互聯網相關技術驅動的數字經濟已經基本成型,并在持續高速發展中,未來區塊鏈將成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
區塊鏈的可能應用場景
區塊鏈本身不知道它存儲的是什么數據。因此,區塊鏈上所存儲數據的范圍和應用范圍就變得非常廣泛,目前,區塊鏈可使用到以下情形:
“加密貨幣”:管理數字資產的所有權。
微支付:使用傳統的支付方式進行小額支付的成本很高。
數字資產:管理數字資產所有權的轉移。這些數字資產具有特定的價值,或在現實世界中代表具有價值的商品。
數字身份:根據獨特的數字簽名來驗證身份從而進行授權。
公證類服務:數字化存儲和驗證文件或合同的所有權。
合規和審計:審計個人或組織的商業活動,并以合規的方式進行追蹤。
稅收:根據交易或所有權來收稅,減少逃稅或雙重收稅。
投票:創建選舉、分配選票并進行投票。
檔案管理:比如創建和收集就醫記錄。
目前來看,區塊鏈有四種主要的用途:用作確權工具,用作存證平臺,用于通證經濟激勵,應用于金融網絡。
未來,根據區塊鏈的特征和它能夠存儲各種數據的特點,我們可將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到存在證明、非存在證明、時間證明、順序證明、身份證明、作者證明、所有權證明等場景中。
互聯網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技術的發展是無法預估的,充滿了挑戰,但同時技術的發展又讓人類社會受益無窮。區塊鏈或許是互聯網誕生后人類又一個重大的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