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幣有幾個賺的(聽說這款虛擬幣能“月賺百萬”?)
聲稱零門檻入會 高回報誘惑高消費
不久前,夾浦派出所接到某企業報警,稱其公司一股東向數十名員工推廣一款名為“EP環境保護”的APP。
通過安裝了這個名為“EP環境保護”的APP,進行認證,登錄之后,每天完成平臺上的垃圾分類任務,還可以收獲一定數量的環保幣。
雖然說進入這個平臺沒有強制交錢的規定,但據后續加入的員工透露,要想賺錢就必須先往平臺上充錢。
企業員工
買這個東西要花錢,這個轉換器要1000個EP幣,現在(環保幣)100多一個就要10萬多,50天能產出1260個,等于說多260個EP幣,100塊錢一個就是26000元。
轉換器可以產生更多的虛擬幣,還可以和炒股一樣,直接從平臺上買賣現成的EP環保幣獲利。員工們反映,深入了解該APP后發現,哪怕真的花錢買了這些轉換器和環保幣,也不能直接出售。
聲音來源 網絡操作教程:每個人注冊之后是1級,平臺限制3級以下不能交易
問:怎么樣提升等級呢?
聲音來源 網絡操作教程:你去推廣四個會員
企業員工
最主要就是拉人頭,人頭拉進去,他的經驗值就有了,有經驗值就能交易。他拉我們一個人,我們就是他的(下線),他的貢獻值、活躍度就增加。
據了解,“EP環境保護”平臺共有五個級別,等級越高,貢獻值就越高,會員不僅可以從所發展下線在平臺充值的費用中抽成,還能降低自己的交易手續費。宣傳資料顯示從環保新秀到環保英雄,可實現200元到100萬元不等的月收入。
雖然會員可以通過出售環保幣獲利,但交易“EP環保幣”時,平臺不僅在交易數量和次數上有嚴格限制,還會根據會員的等級,收取50%到20%不等的手續費。要想降低手續費,就必須通過發展下線的方式獲得貢獻值。
長興縣公安局民警 范竟成
為了促使會員“拉人頭”,該平臺規定,當會員的活躍度小于一定值時,前期拉人頭的獎勵就會被打折。活躍度只能通過購買轉換器獲得,轉換器價格越大,活躍度越高。
環保幣涉嫌傳銷 公安提醒勿盲目跟風
以免費入門位噱頭,打著垃圾分類的幌子。這個名為EP環境保護的APP,通過高回報誘惑高消費。
該“EP環境保護”平臺宣稱,他們是基于區塊鏈技術,以全民垃圾分類為理念,通過幾個月時間專門打造的一個垃圾分類的APP,總部位于馬來西亞吉隆坡。但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有人以2000元的價格出售現成的垃圾分類、區塊鏈、礦機、EP環境保護類APP。
聲音來源:APP銷售人員
這是我們開發的程序,給錢就可以拿去用,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一步定制。
除了誰都可以買之外,這位銷售人員表示,他們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按需定制,實現控制平臺內虛擬貨幣的價格、數量等功能。
隨著投資人的不斷增加,該EP虛擬幣也水漲船高。單價也從2019年10月份的10余元每枚漲至目前的100余元每枚。調查發現,采用該種投資模式的平臺本身并不產生利潤,前期投資者的收益,來源于后期會員的投資,會員收益沒有保障。
長興縣公安局民警 范竟成
待獲利金額達到一定數量時,項目方很有可能會拋售所有的虛擬幣,整個平臺隨之崩潰,也有可能直接關閉該APP,讓投資人血本無歸。
公安部門表示,這種現象,本質上也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很有可能演變成違法犯罪。目前長興仍有人在炒作此前已經被曝光的GEC環保幣。
小鋪派出所副所長 殷為民
投資購買一個叫GEC環保幣的,前前后后本金投資了50萬,據說賬戶上還有錢,是有盈利的,但是提取不是很順暢,有些門檻比較高。
殷所長表示,從賬戶上來看他們轄區的這位投資者確實有盈利,但截至目前投進去的50萬本金都無法兌現。
公安提醒,不僅投進去的錢可能血本無歸,因為該APP要求會員注冊時必須上傳個人身份證,存在個人信息泄漏、被不法分子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等重大風險。
長興縣公安局民警 范竟成
如果犯罪嫌疑人拿到他人的身份信息,可以去銀行開戶,也可以去工商注冊公司。而注冊公司之后,別人可以盜用他人姓名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一旦被公安查獲改違法事實,他也有可能被涉入其中。
有理性的網友評論說:別想著一夜暴富,別覺得投資這些你就能賺大錢,有這個機會,人家憑什么給你,早就自己就偷偷賺大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