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的比特幣(年度烏龍事件:11年前中本聰的比特幣地址動了?)
如果你有一直關注加密貨幣的新聞,那么你該知道,昨晚從一個2009年1月產生的比特幣地址中轉出了約50個比特幣。
當然,考慮到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廣闊空間,50個比特幣并不是一筆大數目。在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市場中,這大約是50萬美元。盡管由于該地址年代的臨近與比特幣網絡最初的創建有關,因此許多人很快就將交易的含義推論了出來。
最受關注的理論是,此次比特幣交易是由比特幣的匿名創建者中本聰(SatoshiNakamoto)進行的。
而這一判斷正確與否尤其重要,因為預計中本聰從2009年至2010年中約挖出了一百萬枚比特幣,當時他是從事加密貨幣的僅有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然而一位杰出的程序員認為,區塊鏈數據清楚地表明,該交易并非來自比特幣創造者。
比特幣交易并非來自中本聰錢包
著名的比特幣教育家和程序員吉米·宋(Jimmy Song)隨后發表了一篇帖子,強調了為什么昨晚的可疑交易極不可能是由中本聰自己發送的。
Song的論點歸結為挖掘中的一種稱為“額外隨機數”的功能,該功能可以從區塊鏈信息中得出。根據程序員的說法,隨機數允許個人查看一個人的比特幣軟件運行了多長時間。
這就是說,如果有人在短時間內將其機器用于開采比特幣,那么額外的隨機數將具有較低的價值。
在上述可疑交易中發送的比特幣沒有以中本聰藏匿的額外隨機數標記,這意味著除非比特幣創建者正在運行另一個采礦實例,否則極不可能是他。
其他早期采用比特幣的人也表達了這種觀點,他們斷言當時不僅僅是中本聰在挖礦。
長期加密貨幣交易員“鯨魚熊貓”寫道:“僅作記錄:這不是一個已知的中本聰的地址或任何東西,因為那時甚至有多個礦工。”
已知Nakamoto在網絡實際發布之前,已將比特幣白皮書分發給可能包含數十個人的加密郵件列表。通過口口相傳,甚至在加密貨幣上線之前,它的新聞就可能已經傳播開來。
仍不完全是看漲跡象
盡管已經有效地證實這不是中本聰的交易,但這并不是說一切都很好。
“即使不是中本聰,它仍然是最早采用該系統的人之一,這與中本聰移動比特幣一樣重要,”一位評論員推測。“這意味著11年后,他們決定開始轉移比特幣。”
他說,盡管可以放心的是,今天的神秘交易不是比特幣的創造者開始銷售一百萬枚BTC,但這位匿名的早期采用者可能造成的拋售壓力仍可能壓低價格。
不過,這是否成立還有待觀察。
在查看了與此交易相關的地址,沒有發現明確的嘗試將比特幣丟到交易所中,也沒有試圖將比特幣整合到另一個“舊的” BTC地址中。
原文來源于bitcoinist,由BluemountainLabs團隊編譯,英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文轉載請聯系編譯。
作者:區塊鏈騎士;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得得號平臺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linggeqi@chain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