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帶來的創新商業模式(國內數字藏品的9種商業模式(上))
數字藏品被稱為元宇宙的“船票”,數字藏品行業因其低門檻的特點受到各行各業的喜愛,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國內數字藏品平臺尚不足百家,而不到4個月后的今天,國內數藏平臺數量已經超過330家,而且數藏平臺背后出現了越來越多國有資本、互聯網大廠、上市公司的身影。
浙江國資系數字藏品平臺“虛獼數藏”、“唯一藝術”,山東首個國有數字藏品平臺“海豹數藏”,上海和廈門國資委旗下的數字藏品平臺“Bigverse”,國務院控股的數字藏品平臺“友盾數藏”都在這段時間相繼發布。
圖1 國內主要數字藏品平臺
本文總結了國內數字藏品的各種主流商業模式,現分享如下:
數字藏品銷售
這個是所有平臺都支持的商業模式,就是把文物、藝術品拍攝或3D掃描后做成數字藏品上鏈,然后限量發售(幾千份到幾萬份不等),每份數字藏品的價格普遍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之間,也有少數平臺的好數字藏品售價為數千至數萬元。為了防范數字藏品的金融風險,目前我國大部分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暫未開啟二級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6家央媒發行過數字藏品,分別為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新華社(新華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科技日報,共發行數字藏品超 40 萬份,銷售金額超過 600 萬元。央媒旗下的數字藏品、數字版權平臺已有時藏、新華數藏、靈境?人民藝術館等 4 家。
數字藏品拍賣
2022年4月23日,在第 27 個世界讀書日,“中國青年報 2022 世界讀書日中華民族讀書典故系列”數字藏品上線阿里拍賣。中國青年報此次推出的數字藏品包括《囊螢映雪》、《韋編三絕》、《高鳳流麥》、《溫舒編蒲》、《鑿壁偷光》和《牛角掛書》共6個主題,每個主題限量發售1000份,其中1件增價拍賣,其余999份均以29.9元直購,其中部分藏品的拍賣價格高達30萬。直購價僅需29.9元的數字藏品卻在阿里拍賣中達到三十多萬元,這種天價數字藏品并不是阿里拍賣首次發生。
圖2“中國青年報 2022 世界讀書日中華民族讀書典故系列”數字藏品
阿里拍賣作品是作品著作人通過“知信鏈”進行版權確權及作品版權登記,購買人通過拍賣可以獲得除署名權等人身權以外的作品版權,并通過“新版鏈”智能合約自動完成該作品“作品版權憑證”過戶。
用戶可登錄“版鏈元”微信小程序,查看自己拍下的數字作品版權,登陸"版鏈元"小程序查看數字作品版權時,需使用競拍成功時所填寫的收貨手機號進行微信小程序授權。
目前,阿里拍賣支持聯盟鏈有知信鏈、新版鏈等,根據阿里官方提示,相關數字藏品均需持有90天后,方可進行合規轉讓。
實物商品附贈
當你在網上購買了一件喜歡的實體商品時,一個數字藏品同時也歸到了你的名下。從普通消費者到數字藏品收藏家,就是這么簡單。這種模式最鮮明的特點在于“實體商品+數字藏品”的形式,數字藏品通常不能單獨購買,而是隨用戶購買指定的實體商品送出,當訂單達到一定金額后還有機會進行抽取或直接獲贈其他數字藏品。京東“靈稀”,天貓數字藏品頻道屬于這類模式的頭部平臺。
圖3 京東“靈稀”的數字藏品贈送活動
圖4 天貓數字藏品頻道的抽簽買贈活動
實物定制權
2022年4月22日,三款“江南絲憶”主題的數字藏品在鯨探平臺正式發售,不到1分鐘,這三款總量60000份數字藏品便被搶購一空。與以往任何一期發售不同的是,本期的數字藏品多了實物的賦能。擁有這份藏品,就可以使用它付費定制由萬事利絲綢“西湖一號”AI設計、生產且與藏品相對應的絲巾實物,藏品是限量發售,因而絲巾也是。想一想還是挺有意思的。之前是買商品送對應的藏品,現在是買藏品定制限量款實物。所以在這個層面,它不僅是鯨探的創新、也是國內數字藏品的一個創新。
圖5 江南絲憶數字藏品與實物對照圖
這是“鯨探”首次將數字藏品與定制化實體藏品進行綁定,這種模式延展了用戶擁有數字商品的使用權益,拓寬了數字藏品的應用場景。對于數字藏品與實體商業的結合,相當于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