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供應商的貨款,在法律上如何解決(哆貓貓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超百萬,已進行法律訴訟)
繼兒童零食品牌「哆貓貓」單方面砍掉經銷商合作,拖欠費用結算問題,還欲借經銷商之手搭橋與母嬰連鎖門店做直供被曝光后。
曾為哆貓貓代工的廠家也站出來發聲:這個品牌視合同為無物,還不善待供應商。一邊以各種借口拖欠供應商貨款,單單一家就高達百萬;另一邊以各種無法認定責任主體的客訴,對廠家供應商進行高達幾十萬至上百萬的罰款。
那具體情況是怎么回事呢?母嬰前沿進行了深入了解:
哆貓貓拖欠單一供應商貨款就高達百萬元
據原是哆貓貓合作供應商的李某透露,他和哆貓貓合作的時間并不算長,僅一年時間不到。但在此期間,他卻發現哆貓貓資金鏈可能存在很大的問題,拖欠貨款似乎成為了“家常便飯”。
“在合作前期哆貓貓和我們貨款往來還表現的很正常,拿的五批貨都是現款現結,后來因為它們的量大,我們就約定賬期為月結30天,付款方式為每月5日前對賬,10日前開票,15日前支付貨款。但也就從有賬期開始后,哆貓貓就再也沒有按時付過款。”李某告訴筆者。
據了解,從正式開始供貨,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哆貓貓以各種理由將賬款期從1個月拉長至3個月乃至更長時間,欠貨款累計最高達300多萬,如果加上物料包材就有400多萬。
李某稱:“每次對完賬開票出現問題,哆貓貓都閉口不談,直至15號我們催打款,才告知我們原因,導致賬期一延再延,貨款一拖再拖。”
事實上,對于拖欠貨款一事,李某曾多次向哆貓貓管理層反饋,但卻如石沉大海般沒有反響。“我跟哆貓貓采購部門的老大劉宇反映過這個問題,但得到的回復是,合同不變但賬期要改成兩個月。”李某表示。
這一改意味著,貨款到供應商賬戶上的時間至少要三個月,如果又碰上開票等問題,那這筆貨款何時能回到供應商的荷包里就成了未知。
因此,李某也對劉宇表明:“如果是兩個月的賬期,我做不了,因為哆貓貓當月貨款就好幾百萬,兩個月就接近700~800萬,我的資金流無法支撐,結果劉宇跟我說,如果我不同意就不給我付款。”
最后經過多次協商,李某也僅僅索要回來部分欠款,還有200多萬元難以追回,目前它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想以此方式拿回應得的欠款,而法院也已經依法對哆貓貓進行了財產凍結。
以客訴、違約為由,對供應商扣款百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哆貓貓財產被凍結的之后不久,其該品牌的法務部就給李某發了一封函件,寫著“自我司與貴司合作以來,我司一直嚴格按照合作協議約定履行相關義務,但貴司多次出現延遲、拒絕發貨情形,且所供的產品多次出現異物等重大質量問題......我方有權按照相應條款約定采取暫停結算、解除合同等措施,并追究貴司的違約責任。”
同時,哆貓貓還向李某通知,要以每條客訴1000元進行扣款,共計約11萬元;要以采購總金額的百分之三十作為違約賠償,共計約85萬元;要以逾期超過10日的訂單累計發生總金額的30%進行扣款,共計約39萬元。也就是說,以上述三理由,哆貓貓總計要扣除李某135萬元。
對此,李某表示:“哆貓貓的扣款理由簡直可笑,我們當時給它代工5個單品,是整條生產線都給這一個品牌生產,把其他的貨全部推掉,它要什么我們全力配合,結果它先違反合同約定,未付貨款遠超我們約定賬期,嚴重影響了我們公司的資金周轉和生產排期,對此我也多次電話、微信,甚至本人親自去拜訪督促支付貨款都沒有用,老板非常狂妄自大,動不動就說業務的事情找劉宇,法律的事情找法務,反正到最后就是沒人解決欠款的事情,這也使我不能正常履行的發貨職責,間接也導致了我們二者之間合作失敗。”
而對于客訴一事,李某更是表示十分氣憤:“他說我們有問題,發過來卻有大多數都是如小饅頭碎了、客戶體驗不佳(如吃了拉肚子、過敏),甚至還有買了又退的,把這些莫名其妙的客訴問題都算在我們頭上,可我們是整車發過去的,再由哆貓貓零售快遞出去,那產品碎了問題究竟在誰?再說后兩個原因,我覺得不但無賴還無恥!這種非質量問題產生的退單不應由我們來為哆貓貓承擔損失。更關鍵的是,哆貓貓把這些判定為質量問題,卻一下訂單就是200多萬、300多萬,簡直就是自相矛盾。”
事實上,在凍結期間哆貓貓采購總監劉宇也多次聯系李某提出調解,但都被李某以“只接受人民法院判決”為由拒絕。
針對此事,筆者向哆貓貓進行核實,對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不是隨意扣供應商貨款的這么一家公司,但首先他先得承擔起產品質量問題的責任,因為我們在合作過程中陸陸續續發現很多產品質量問題,也多次提出了整改需求。可如果工廠一次次都敷衍我們的話,我們有必要說采取一些措施去讓他去解決這些問題,你把這些問題整改到位了,我該付你的錢一分錢也不會少,尤其是后續我們也妥協了,提出可以給他結清貨款,并且把包材消化完,但他那邊執意要走法律途徑解決,那現在我們也只能配合他走法律途徑解決等法院判決。”
值得一提的是,除卻李某外,還有一家為哆貓貓代工的廠家也找到母嬰前沿表示,也遭遇賬期超時被拖欠貨款,以及無任何證據就給出高額的客訴罰款等問題。
瘋狂的哆貓貓“燒錢”出圈,資金鏈愈發緊張?
眾所周知,“哆貓貓”創立于2020年9月,是北京啟旭貝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兒童零食品牌。雖然僅成立一年多的時間,但卻已經完成了總規模過億元的四輪融資,其中不乏有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厚為資本、翊翎資本等知名VC。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其中有三輪融資都是在2021年3月到11月完成的,而這段時間也正處于兒童零輔食市場瘋狂擴張的關鍵時刻。按理說,這段時間也正是哆貓貓和李某合作頂峰時期,那為什么哆貓貓融進了這么多的資金,卻還一再將賬期延期、拖欠供應商貨款,難道資本催發下的零輔食市場已經不能由品牌說了算嗎?
談及這個問題,原因可能在于,哆貓貓的瘋狂擴張打法太燒錢而忽略了品質保證,其不僅與明星、網紅,母嬰KOL、垂類自媒體合作進行品牌推薦,讓品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曝光,而且還在線下快速擴張,據媒體報道“哆貓貓現已完成線上主流電商的布局,同時已鋪設近15000家母嬰終端門店和精品商超。”
同時,有業內人士反映,哆貓貓還以低價策略搶占市場。據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哆貓貓抖音官號“11.11”期間環比“6.18”增長超過5倍,天貓整體同比增長超20倍。那么在這些數據背后,哆貓貓著急殺出一條血路來為品牌進行高效融資續血,只對用戶數據呈現說話,從而忽視了渠道和供應商的利益,這就是典型的“互聯網野蠻玩法”,它未必適用于實體渠道和傳統供應鏈。
因此,不難想象,在燒錢圈粉、高補貼獲客下,哆貓貓從商品中獲取的利潤可能不足以覆蓋所有成本。
眾所周知,無論是元宇宙、社區團購、網約車等風口項目上,很多平臺慣用的套路就是燒錢,占據消費者心智,最后完成市場布局后進行收割。
但是資本從來不是“雪中送炭”,嗜血的背后,也是深淵反噬的時刻。其實早在《哆貓貓以鐵腕政策砍掉經銷商,“卸磨殺驢”成行業通用法則?》(點擊可跳轉查閱)中,就曾寫到資本界有句話叫做“資本是一頭逐利的怪獸,當大部分產業利潤被轉變為獲客成本時,并導致企業利潤率下降、甚至為負時,資本就會自然退去。”所以,哆貓貓如此急切想要“量”,來體現自己強勢發展,無非是想尋找快速回血的時刻。
但“資本法則”和“互聯網法則”并不適用所有實體,這也是今天哆貓貓被行業倒戈的原因所在。
哆貓貓走到今天,在兒童零食領域也算小有名氣,但如今卻被多位供應商聯名指責、抵制,還被渠道經銷商多發抗議投訴。這也值得引起哆貓貓注意與思考: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