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用什么手機(馬斯克為什么嘲笑“元宇宙”?虛擬和現實世界有什么本質差別?)
元宇宙的概念最近非常火,扎克伯格的臉書把未來的戰略都堵在了元宇宙上,而這兩天另外一位科技大佬馬斯克卻在采訪中嘲笑“元宇宙”,說“沒有人愿意把屏幕整體綁在臉上”,馬斯克也表示,看不到元宇宙有什么引人注目的應用場景。
不知道大家對元宇宙怎么看,我其實也并不看好元宇宙,可能又是一個資本圈錢的概念游戲。但是今天我們不聊元宇宙的概念,而是來聊聊元宇宙所代表的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到底有什么本質的差別?是:感知。這里的感知不是酷炫的視覺和音效,而是人和真實世界的互動。
心理學家康拉特對針對美國大學生群體做了一項調查顯示,過去30年間,美國大學生的共情能力在持續下降,尤其是過去10年尤為突出,現在大學生的共情能力相較于30年前下降了40%。而另外一項研究報告發現,大學生的自戀水平和共情能力的變化恰好相反,呈直線上升趨勢。
康拉特說: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大學生是“自我的一代”,他們是近代以來最以自我為中心、最自戀、最好勝、最自信,也是最個性的一代。當然這里并沒有要抨擊大學生群體的意思,這樣的趨勢其實不僅僅出現在大學生群體,隨著這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人的品性和人際關系確實出現了這樣的趨勢,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感覺到。
共情能力下降和自戀水平的上升會導致什么呢?心理學說,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人的精神疾病正在加劇,自我、好勝,過度追求個性、自由和權力,這些都會導致人的精神壓力增加,而共情能力的下降還會導致人際關系冷漠和道德感的缺失。
那是什么導致共情能力下降和自戀水平上升呢?當然原因有很多,但感知力的下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隨著這些年科技的發展,人和人,人和真實世界的互動越來越少,導致了人的感知能力在下降。很多人幾天不出門也能衣食無憂,拿著手機刷一天也沒什么問題。但是長期缺乏和現實世界的真實互動,缺乏是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會導致很多心理疾病,也會讓我們的共情能力下降。
因為共情能力,本質上是一種換位思考和感知的能力,如果長期缺乏和真實世界,真實的人的感知和互動,那么人的共情能力就會下降,我們很難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很難對真實環境作為有效的反饋,長期沉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當你面對一個真實的人的時候卻手足無措,就是這種感覺。
現在有社恐的人越來越多,患抑郁癥和各種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普遍,缺少真實的感知,缺少和真實世界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們生活在元宇宙里面,戴著智能眼鏡,穿著各種智能設備,在虛擬世界中和世界相處,我們很難想象真實世界將是什么樣子。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