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什么概念股(引多家科技巨頭紛紛布局,“元宇宙”到底是個啥?)
來源:讀特
2021年10月2日,家長帶著孩子在2021中國科幻大會科幻產業展上觀看元宇宙展區。(CFP供圖)
試想一下這樣的世界:你可以自行制定形象、身高、體型、樣貌,過“第二人生”;可以吃飯、逛街、跳舞、辦公、洽談甚至無所事事地放空,實現“第一人生”里肉身無法做到的自由飛行和瞬間移動……如今,這個充滿科幻的想象有了具象的載體——元宇宙。
元宇宙,英文MetaVerse,即超越現實的虛擬宇宙。2021年,元宇宙迎來了它的風口。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認為,2020年是人類社會虛擬化的臨界點,為2021年成為“元宇宙元年”做了鋪墊。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它將給人類社會帶來何種改變?我們距離元宇宙又有多遠?
元宇宙熱 多家科技巨頭布局
元宇宙“出圈”了。11月5日凌晨,前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在微博表示:“我們的下一個創業項目,竟然也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意指其回歸科技行業的方式或是投身元宇宙創業項目。
這是元宇宙熱潮席卷而來的一個縮影。2021年,元宇宙呈現出了超乎想象的爆發力,珠海市橫琴新區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更是將2021年稱為“元宇宙元年”。瞄準全球性科技風口,與元宇宙相關的概念股如雨后春筍般冒頭,且股價一路飆升。
今年3月,騰訊投資的元宇宙概念股Roblox(羅布樂思)上市首日即大漲。5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打造一個“企業元宇宙”。8月,圖像處理和人工智能芯片生產商英偉達宣布,推出全球首個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礎的模擬和協作平臺。
“元宇宙將會顛覆未來的人類社會。” 社交媒體公司Facebook(臉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如此評價。10月,其公司Facebook直接改名為Meta(意為元宇宙的“元”),公司股票代碼將從12月1日起變更為“MVRS”(元宇宙英文“Metaverse”的縮寫)。
隨著多家互聯網巨頭乃至許多初創公司紛紛聚焦這一賽道,元宇宙的市場空間正在被業界所期待。據彭博行業研究預計,元宇宙相關業務的市場規模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2030年將快速擴張到15000億美元,6年時間里幾乎實現翻倍增長。
元宇宙熱潮背后,是相關技術的發展已經到規模化應用的臨界點。在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喻國明看來,近年來,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VR)等前沿技術為社會、行業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改變,但這只是在局部上有突破,對于整個社會的改變并未起到脫胎換骨的作用。而元宇宙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由技術邏輯所構成的未來發展愿景,這個愿景的本質就是把互聯網各種要素和領域形成大融合的趨勢。
“另一方面,當今時代呈現出斷裂式的發展特點,從過去的發展趨勢來對未來做把握和預測已經難以為繼。元宇宙作為互聯網未來世界融合的目標,它能夠為各種前沿技術提供方向性的定位,這樣每一個單一技術的發展就有了輕重緩急,有了自己的發展邏輯。” 喻國明說。
改變 開拓現實世界的疆域
可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一詞出自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書中描繪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數字空間“Metaverse”,為地理空間所阻隔的人們可通過各自“數字替身”(avatar)相互交往,度過閑暇時光,還可隨意支配自己的收入。作者將這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稱之為“元宇宙”。在電影《黑客帝國》《頭號玩家》中,都可以看到元宇宙的概念。
目前,互聯網業對于元宇宙的最終形態還未有定論。在《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將元宇宙定義為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于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于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事實上,元宇宙正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在廣州南沙,若你站在明珠開發大廈上,通過虛擬現實設備或者手機端,你就能看到一座未來之城——整個明珠灣靈山島尖規劃中但尚未建造的建筑、景觀、裝飾設計疊加在現有的實景上,所有設想都以1∶1的比例精準出現在規劃中的位置。這是南沙初創的AI企業宸境科技打造的第一個城市級別“鏡像世界”。
在廣州南沙的明珠開發大廈上,通過虛擬現實設備或者手機端,能看到明珠灣靈山島尖未來的規劃圖景。
宸境科技創始人胡聞告訴記者,元宇宙的核心是創造出無數個平行空間,人們在這個空間里進行交互,例如游戲、娛樂、教育等。元宇宙之所以備受期待,是因為人們可以從原來手機上簡單的2D交互、屏幕型的交互,上升到三維空間里的交互,其最大的功能是拓寬了既有的社會實踐疆界,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以及信息的互通。
如今,元宇宙正在構筑更多的想象空間,許多“類元宇宙人物”已經出現。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上天時,和航天員一起上天的還有一個數字人:新華社首位數字記者小諍。10月,全國第一檔元宇宙綜藝節目《2060》在江蘇衛視播出,節目把動漫人物當作了主角,以虛擬形象進行競演。
未來 元宇宙發展需“去泡沫化”
我們距離元宇宙還有多遠?多數業內人士指出,元宇宙產業鏈非常長,有很多問題需要未雨綢繆。比如產業和市場都亟須回歸理性,以及監管審查、數據安全、學術研究和前瞻性立法也應當提上日程。
胡聞告訴記者,元宇宙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但當前國內仍缺少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芯片、光學材料的研發上還存在薄弱環節。“這啟示我們在未來仍需做好5G+AI+AR這一基礎設施建設,為社交、娛樂、信息獲取等場景應用提供更好的底層支持,賦能開發者在上面開發各類應用。”
《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元宇宙產業仍處于“社交+游戲場景”的奠基階段,還遠未實現全產業覆蓋和生態開放、經濟自洽、虛實互通的理想狀態。元宇宙的概念布局仍集中于游戲社交領域,技術生態和內容生態都尚未成熟,場景入口也有待拓寬,理想愿景和現實發展之間仍存在漫長的“去泡沫化”階段。
但顯而易見的是,當前,元宇宙已經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創新方向。除了產業圈方面,其在學術界也備受關注。喻國明認為,若把元宇宙看作是一個未來媒介的話,那么媒介本身的發展,其實就是一種權力資源的重新解構、重新分配。如何處理好賦權之后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連接、溝通、協同、共識,以及新的組織機制,是未來元宇宙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原標題《多家科技巨頭乃至眾多初創公司紛紛布局 什么是“元宇宙”?》)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竹 見習記者 陳行)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