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游戲充值6萬(5.3萬元 14歲男孩癡迷網游 媽媽一年血汗錢充值了)
三原縣張女士14歲的孩子喜歡玩一款叫《和平精英》的游戲,假期20多天時間,通過游戲充值和租號,一共花了媽媽銀行卡里5.3萬元。而這些錢,是媽媽開小店近一年的利潤。發現這一情況后,張女士正在和游戲平臺及租號網購店鋪協商退款。
孩子偷偷充值,家長沒發覺
9月2日,張女士介紹,自己和人合伙開了一個甜品店,今年8月底的時候,她決定關了店鋪,和合伙人算賬分紅。“店里所有入賬都存在我的一張銀行卡里,平時不動用。8月底我一看卡內余額嚇了一跳,卡內的錢只剩個零頭,我查了銀行流水,發現錢都被充進游戲平臺和網購平臺的幾家店鋪里面了,一共花了5.3萬余元。”
張女士稱,店鋪入賬的銀行卡曾和她的一部舊手機綁定過,這部手機她送她爸用了,沒有解綁銀行卡。“我問了孩子,發現是他在假期偷偷使用了外公的手機,給游戲充值,還在某平臺數家店鋪里租號玩游戲,玩的都是《和平精英》。我的付款密碼孩子知道,銀行卡的短信提醒也關閉了,所以,孩子二十多天充了這多錢,大人都沒察覺。”
張女士說,事發后,她狠狠批評了孩子,但讓她疑惑的是,未成年偷偷充值這么多,游戲平臺都照單全收,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為何完全失效。此外,孩子在數個網購店鋪租號的時候,商家只是口頭詢問了一下年齡,孩子虛報稱23歲,便暢通無阻,商家不斷誘導,讓孩子錢越充越多,從開始的幾百塊,逐漸發展到一次充3000多、5000多,甚至8000多。
最多向一商家轉款2.6萬元,家長希望退款
張女士提供的轉賬記錄等證據顯示,從8月6日至8月28日,張女士的賬戶向《和平精英》游戲平臺、某平臺“小石頭租號”“懶羊羊手游電競租號”“鑫夢網絡游戲專營店”、虛貝玩家等商家多次轉款。
其中,向《和平精英》游戲直接充值92筆,金額1.8萬余元;向網購店鋪“小石頭租號”轉賬60多筆,金額2.6萬余元;向“懶羊羊手游電競租號”轉賬五六筆,金額4700多元;向“鑫夢網絡游戲專營店”轉賬1筆,金額600多元;向虛貝玩家轉賬13筆,金額2400多元。
張女士稱,事發后,她分別向騰訊客服、虛貝玩家客服,以及其他網購商家聯系,希望退款。
9月3日,張女士表示,網購平臺客服表示,“懶羊羊手游電競租號”愿意退款100%,“小石頭租號”愿意退款90%。騰訊客服表示,將盡快給她退款。
張女士與虛貝玩家客服溝通的錄音顯示,對方給出的處理方式是可以將賬戶余額補充到1000元,然后張女士申請提現。客服表示,平臺輸入身份證號就可以使用,無法驗證對方是不是未成年人,而且很多平臺都是這樣。
律師:游戲公司存在過錯,有責任退游戲款
對于此事,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14歲孩子與游戲公司屬于消費服務合同關系,根據《民法典》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14歲小孩兒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實施的法律行為如其父母未同意、未追認的,屬于效力待定合同,法律后果歸于無效,無效合同自始無效,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游戲公司是應當退款的。
趙良善稱,游戲公司為未成年人提供虛擬貨幣充值交易服務,違反了《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第20條規定“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應當遵守以下規定: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務”。同時,為杜絕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文旅部發布了《關于規范網絡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游戲平臺實行實名認證制。本事件的游戲實名認證形同虛設,名存實亡,游戲公司未嚴格落實實名認證制度,因此,游戲公司存在過錯,有責任退游戲款。
趙良善律說,2021年6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針對網絡游戲監管,明確規定國家建立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電子身份認證系統,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并且不得讓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游戲或者游戲功能。防止未成年人虛擬貨幣消費任重道遠,希望游戲公司盡快完善技術(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真正執行實名認證制度,加強審核力度,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華商報記者 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