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元宇宙(我所理解的NFT和元宇宙(上))
編輯導語:近來,NFT和元宇宙這兩個概念十分火爆。NFT,即非同質化代幣,某種意義上可稱為一種數字資產,這一形式在受到追捧的同時,也可與文化產業領域結合,呈現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元宇宙這一概念尚未有非常明確的定義,但各大玩家已經將版圖擴向這一領域。本篇文章里,作者就闡發了他關于NFT的理解,一起來看一下。
這段時間,互聯網和科技圈大熱的詞匯,非「NFT」和「元宇宙」莫屬。
也許有人覺得這兩個概念非常的新鮮,不知所云,沒關系,我來簡單科普科普。
所謂NFT(Non 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代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一種資產類型。在加密資產中與之相對的是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像大家熟知的比特幣就是同質化代幣,類似傳統金融中的“標準化產品”。與同質化代幣相比,NFT其實 更“個性化”,類似傳統金融中的“非標產品”。
而元宇宙已經不算新鮮概念了,今年三月份Roblox在美股上市的時候就已經在海外被資本市場熱烈追捧過一次。它最早由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文森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中創造,書中描述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網絡世界,未來人類在這個沉浸式數字世界中,以虛擬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
如果大家對元宇宙這個概念的理解還是有些陌生和模糊,建議可以看看電影《黑客帝國》、《頭號玩家》,在電影的世界里跟著主角一起穿行,可以更好地體會到關于“元宇宙”的描述。
NFT和元宇宙,打算分兩篇來講。
這一篇,我們先來聊聊NFT。
一、NFT到底有多火
我們來看幾組關于數據,可能會比較直觀:
2021年3月11日,世界上最大的傳統拍賣行之一——佳士得,歷史上首次以 NFT形式拍賣了數字藝術家 Beeple 的 NFT 作品《每一天:前 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底價 100 美元,最終以 6934.6 萬美元成交,一舉成為在世藝術家成交作品第三高價。此次拍賣讓 NFT 也開始被圈外人了解。
3月22日,Twitter 的首席執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更是為 NFT 的繁榮進行了助推,以近 30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在 2006 年的第一條推特消息的 NFT 副本。
5月,佳士得拍賣了 CryptoPunks 的 NFT 作品,包含 9 個 24×24、8 位元風格像素的朋克頭像,該拍品以 1696.25 萬美元成交。
NFT的火爆,確實讓我甚至很多區塊鏈行業從業者都始料未及。以前在區塊鏈行業工作的時候,有很多概念在圈子里傳的很開,但是卻一直破不了圈,沒辦法把傳播半徑擴大到更多的普通用戶身邊去。
但NFT這一次卻顯然不同,我不止一次看到很多平時基本不怎么聊互聯網、科技話題的公眾號,竟然都開始聊起了NFT。
從此可窺見,NFT的火爆確實非同一般。
二、NFT崛起的原因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NFT如此火爆呢?
分析一個行業為啥那么火,我們不妨從4個方面去做分析:
需求:行業里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共識是什么;
供給:行業里的供給如何;
基礎設施:行業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齊全;
經濟背景:整個大的經濟背景怎么樣。
放到NFT這個領域,我們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分析和結論。
當前 NFT 崛起的原因在于:
需求層:NFT 價值共識的形成(價值載體、確權工具);
供給層:應用場景落地和創作群體蓬勃發展的強支撐;
基礎設施:NFT 產業價值鏈中基礎設施層(公鏈等)和協議層(NFT交易平臺等)的完備;
經濟背景:整個加密市場景氣外溢至NFT市場。
正是基于上述這些原因,NFT的價格和交易量才能不斷地持續突破新高。
未來,無論是共識、市場和技術基礎,還是落地應用和創作者等方面,大概率都將繼續加強。這些因素的加強,也會不斷地激勵這些NFT創作者,在嘗試借助技術的革新拓展人文價值的承載極限。
三、NFT是泡沫么
什么是NFT?一張白紙賣出20萬,24個單詞售價110萬,一塊“JPG石頭”賣出2000萬。
這就是NFT。
驚喜嗎,意外嗎,有泡沫嗎,泡沫大嗎?
看看《讓子彈飛》里的的臺詞,你就明白了:
“得先讓豪紳出錢,帶著百姓捐錢。豪紳捐了,百姓才跟著捐。錢到手后,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或許你一開始瞧不上NFT,沒關系,那就一直漲,直到“漲服”你為止。等到你終于忍不住要買一件NFT躬身入局的時候,大戲已經演完了。
但人類歷史上的科技創新,哪一次不都是伴隨著泡沫起來的呢。互聯網如此、AI 如此、區塊鏈肯定也是一樣。
只是在這場游戲中,真正的贏家可能并不是那個親自參與淘金熱的年輕人,而是給年輕人賣水的店鋪老板。
#專欄作家#
壹百度,微信公眾號:倒退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產品之旅》作者,AI、區塊鏈資深產品人,擅長多平臺產品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