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幣的騙局怎樣進行的(綽號“辣條”,最成功的的山寨幣:萊特幣LTC)
作者 | 李火華出品|白話區塊鏈
“比特金、萊特銀”,這句口號在業內廣為流傳。
曾經被諷刺“只修改了比特幣幾個參數”的萊特幣,卻一度穩居市值第二的位置,幾番大小牛熊市之后,現在也依然排名前五,并且是近期少數幾個跑贏比特幣的主流幣,被投資者親切地稱為“辣條”。
今天,白話區塊鏈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辣條”。
01
萊特幣的誕生
2011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在谷歌工作的程序員李啟威從一篇描述“絲綢之路”的報道中了解了比特幣。閱讀完比特幣白皮書之后,他被比特幣及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深深吸引。
于是,他買入了比特幣并用普通電腦進行挖礦,一邊挖礦一邊思考如何創造出更好的電子貨幣體系。
李啟威
那時,市場上已有不少克隆比特幣的山寨幣。李啟威克隆了山寨幣Tenebrix的源代碼,調整了幾個參數后,創造了山寨幣Fairbix。由于預挖礦遭受社區的聲討以及客戶端軟件Bug,這個幣草草收場,以失敗告終。
失敗后,李啟威馬上開始了第二次發幣。
這次他克隆的是比特幣的源代碼,并調整了幾個參數,取名“Litecoin(LTC,萊特幣)”。
02
萊特幣和比特幣的不同之處
既然萊特幣是克隆了比特幣的源代碼,并調整了幾個參數,那和比特幣相比,萊特幣有什么不同呢?
其實,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算法不同。雖然都采用了PoW共識機制,但萊特幣采用的是Scrypt算法,而不是比特幣的SHA-256算法。因此,在早先普通電腦還能挖礦的年代(ASIC礦機誕生之前),普通電腦更容易挖萊特幣。
第二,速度更快。比特幣網絡大約每10分鐘出一個塊,萊特幣的出塊時間約2.5分鐘,出塊速度是比特幣的4倍左右。所以,萊特幣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小額即時支付的需求。
第三,總量更大。比特幣的總量約2100萬枚,萊特幣的總量約8400萬枚,是比特幣的4倍。
萊特幣和比特幣類似,最開始的挖礦獎勵也是50枚,每4年左右時間減半(每84萬個區塊減半)。
03
小結
從2011年開始,就有不少幣種克隆源代碼、山寨比特幣,在2017年的“分叉大潮”中,更是有大量的團隊硬分叉比特幣,創造出新的“比特幣”(比如:超級比特幣、比特幣鉆石等等)。
為什么那么多山寨、分叉比特幣的幣種,都“泯然眾人矣”,不少甚至直接歸零,而萊特幣卻能脫穎而出、風生水起呢?萊特幣最大的價值是什么?歡迎到留言區留言。如果不了解也沒關系,我們下周為大家解答,敬請期待!
——End——
『聲明:本系列內容僅供區塊鏈科普入門學習,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如有任何錯漏,敬請留言指出。』
作者:白話區塊鏈;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得得號平臺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linggeqi@chain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