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在薦股詐騙中老師的角色怎么判刑(輕信薦股群“老師”我被騙10萬元)

在薦股詐騙中老師的角色怎么判刑(輕信薦股群“老師”我被騙10萬元)

加入某投資薦股微信群,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不斷地學習炒股知識,與“老師”們建立信任后被拉入 “數字貨幣”投資平臺,在“老師”循循誘導下,投入的資金最終跟著“老師”一起失蹤……近日,島城市民李女士撥打早報理財熱線82933232反映,她在投資過程中就陷入到此類騙局,10萬元資金被卷走。記者了解到,隨著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概念的火爆,近來各種騙局打著所謂 “虛擬投資平臺”的幌子渾水摸魚,并宣稱“高收益”來誘導受害者跌入投資陷阱。

/熱線/

進群洗腦 跟著“老師”投資10萬元沒了

“加入薦股群前,我感覺自己防詐騙意識挺高的,可是在群里呆時間長了,最后還是沒經得住誘惑,稀里糊涂就上了‘數字貨幣’的當。”現年60歲的市民李女士撥打早報理財熱線82933232訴說被騙經歷。今年9月份,愛炒股的李女士被拉入了一個股票推薦群,起初,她看群里都是陌生人,自己也緊繃著防止被騙上當的弦。 “一開始,我也不在群里說話,就是看看他們推薦和議論的股票,然后照著買一買。行情好的時候,也掙了千數塊錢。 ”嘗到一絲甜頭的李女士慢慢接受群里推薦的股票,緊接著群里邀請了一位“股票老師”在群內授課,講解炒股知識,李女士覺得反正就是聽一聽,學習點知識,也不至于上當。

“時間一長,緊繃著的神經開始松懈,按照那個‘老師’說的,我的股票有掙有賠,但投資思想上有點接受他了。 ”李女士告訴記者,9月份的一波低迷行情,她手中的股票虧損了一兩萬,這讓她有些著急。也正在此時,在一次授課中,“老師”告知李女士,股票近期形勢不好,已無法掙錢,可以嘗試數字貨幣投資,該項目高收益高回報,投資后很快便可以把股票虧損的錢賺回來。 “對方說,這是個新鮮投資事物,能賺著錢。我之前也聽說過數字貨幣,覺得新鮮,就跟著進入了他們的數字貨幣平臺。 ”李女士告訴記者,這個平臺是以外幣交易,資金必須先轉給“中間人”,再由“中間人”兌換成美元充進李女士的賬戶。 “一共投資了10萬元,投了之后不久,我在群里說想使用資金,接著就被踢出群了。 ”李女士說,群里的“助理”“老師”一瞬間都失聯了,將自己拉黑,10萬元就這么稀里糊涂被卷走了。

“后來,我回想了一下,群里那些人,有的是上海的,有的是廣州的,還有保定的,看著全國各地都有,真假難辨,也許群里20多個人就我一個是普通老百姓,其他的全是騙子和托兒。那個數字貨幣平臺肯定也是騙子搭建的假平臺。 ”李女士坦言,自己被高收益沖昏了頭腦,落入了騙子的圈套。 目前,李女士已到派出所向警方報案。

/案例/

套路滿滿 虛擬數字貨幣平臺真坑人

記者查詢發現,李女士遇到的騙局是典型的“數字貨幣”詐騙案例之一,這一類詐騙瞄準的是具備一定互聯網以及投資經驗的人群,尤其是炒股愛好者。主要套路是通過冒充證券業務員在微信、QQ推薦“股票分析師”給客戶,然后分享股票知識獲得客戶信任,后以唱空股市,謊稱投資“數字貨幣”可獲取高額回報,誘導客戶到公司開發的虛擬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投資。這類詐騙案相對高級,但所有業務都是假的,“數字貨幣”只是個幌子。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不法分子的慣常做法是項目靠“抹胭脂”搖身一變“國際范”。通過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站,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并遠程控制實施違法活動。有的項目還宣稱獲得國外金融牌照,有“某某國數字經濟顧問”“某某國家銀行行長助理”等人士“站臺”,創始團隊被包裝成國外大學畢業、有海外工作經歷的金融精英。這樣操作的目的是制造“國際范”的假象,其實項目是在國內完成募資。這類項目往往注冊地在國外、運營在國內,具有明顯的“互聯網化、跨境化”特點,是網絡詐騙的一種新形式。

此外,“投資某某幣,快速實現財富自由。 ”在虛擬數字貨幣騙局中,總有這樣的造富神話。為了吸引投資,這類項目還不時拋出誘餌。比如,有的項目稱將智能化免費派贈虛擬數字貨幣,借此引起投資者的關注。當項目受到質疑時,客服又在微信群里表示,“對于支持我們的用戶,進行1:1的糖果(福利)贈送”。有的項目承諾10倍甚至100倍的收益,其實均是虛假宣傳。虛擬數字貨幣往往在交易平臺剛上線時就 “破發”,價值斷崖式下跌。

/內存/

嚴打整治 遠離“股市黑嘴”“場外配資”

據了解,“股市黑嘴”通過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誤導性信息,或者利用信息優勢,影響甚至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交易量,擾亂證券市場,并進行相關交易或者謀取相關利益。大量無證券投資咨詢資質的機構和個人,則以“股神”“大V”“老師”等名義進行非法薦股,通過網絡直播、微博、微信、QQ群等網絡社交工具,或者以售賣炒股軟件、提供炒股培訓等方式,向投資者或客戶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直接或間接有償咨詢服務。

“場外配資”則是不具備融資融券業務資質的公司,以高于投資者支付的保證金數倍的比例向投資者出借資金,組織投資者在特定證券賬戶上使用借用資金及保證金進行股票交易,并收取利息、費用或收益分成。

為打擊上述違法違規活動,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部署啟動了從9月至12月的專項整治行動。

/ 提醒 /

虛擬貨幣被操縱

警方在此提醒廣大市民,通過境外交易所平臺炒幣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而且凡是網友推薦轉賬投資虛擬數字貨幣的都是詐騙。因為正規的虛擬貨幣應該是建立在公鏈之上,有“共識機制、源碼公開、去中心化”的特點。而騙子所虛構的數字貨幣投資平臺,并未在公有區塊鏈上公開發行,因此騙子通常借口“國內不能直接購買到該虛擬幣”,進而誘騙投資者將資金轉到他人的賬號,而投資者在自己“賬戶”上看到的虛擬貨幣數額,只是騙子通過假的“投資平臺”在后臺數據庫隨意更改的,操作后產生的虧盈也是騙子給你營造的假象。因此,投資者看似在平臺上進行真金白銀的交易,其實投入的資金早在暗地里被幕后操縱的騙子轉移走了。

青島證監局日前也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提高警惕,接聽來自證券公司等電話時注意核實對方身份,謹防被假冒人員忽悠;擦亮眼睛,注意核實咨詢機構資質,遠離直播薦股,遠離“內幕信息”“千人建倉”“賺錢策略”,嚴防不法者的圈套;理性思考,謹慎選擇投資品種,獨立做出投資決策,切忌盲從跟風深陷套路。

/ 投資貼士 /

安全理財牢記這四點

1.市民理財投資一定要選擇合法正規的平臺和機構,可以在證監會、期貨業協會網站了解其資質或實地查看。

2.大家不要輕易相信QQ群、微信群里所謂的“老師”“專家”“精英”,更不要在一些來歷不明的網絡平臺和APP上投資,這大多都是騙子搭建的虛假平臺,可以隨意修改數據。

3.投資者切勿盲目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理財群,這有可能是預設好的騙局,群里可能除了“入局者”以外,全部都是騙子,會讓其不知不覺落入圈套。

4.炒作虛擬數字貨幣在我國是不被法律保護的行為,請勿參與。

來源: 青島早報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