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運用的技術有哪些(區塊鏈技術基于場景的應用探索有哪些?四位行業專家帶你一探究竟)
編輯 | 付媛媛
來源 | 首席數字官
3月5日,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經濟發展再次提出要求和目標。報告指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提高應用能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區塊鏈也被認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部分。最新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到,“構建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服務網絡和應用支撐平臺”。“區塊鏈的核心理念是價值傳遞和信用機制。區塊鏈是基于互聯網的一種新型的數據存儲和傳輸方式,能夠彌補互聯網的可信性缺陷。”
區塊鏈日益成為驅動行業創新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技術力量,那么,在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有哪些典型的應用場景?帶著一系列的問題,天樞數鏈(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董事、總經理楊通鵬和華為區塊鏈首席戰略官張小軍、某世界五百強CIO、廣東省CIO聯盟會長李洋、海創鏈創始人、CEO張弢展開了對話。
以下內容根據對話視頻整理而成。
主持人楊通鵬:首先圍繞此次對話主題,請各位專家基于自身的工作背景,向大家介紹一下區塊鏈技術在您所在的企業或者是行業有哪些典型的應用場景?
張小軍:華為區塊鏈從2018年開始商用,目前已在7大領域,實現400多應用案例。從目前來看應用重點集中在政務服務、智慧金融、醫療健康、工業制造等大型行業,尤其是在政務方面的應用,隨著國內區塊鏈政策的推進,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政務智能化,高效化發展,達到政務數據的可信安全流轉共享,讓政務服務更好的服務民生應用。在醫療健康領域,隨著疫情,醫療健康數據的可信互聯互通顯得至關重要,一方面通過區塊鏈保障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過區塊鏈實現醫療數據的流動性,讓智慧醫療,遠程醫療等應用更簡單更安全,從而醫療從單純的治療向防治的方向發展。從以上兩個行業領域做個簡單總結,對于數據流動訴求比較大的行業,如政務、醫療、貿易、金融等,對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高,則對區塊鏈的應用需求也就越大,以區塊鏈技術保證其安全性和可信價值。
李洋: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應用在金融行業。目前金融行業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研究和探索比較多,比如追溯、不可篡改等都是依托區塊鏈的可信的基礎設施。像奢侈品交易、金融大數據如果要上鏈還涉及到隱私,需要跟隱私計算相結合,所以區塊鏈在大數據流通和安全應用方面做的比較多。第二個是應用在大宗商品交易。供應鏈把上下游的資金需求和資產端進行撮合,需要引入很多金融機構,包括非銀機構、保理公司、信托等,同時需要提供完整、不可篡改、隨時可追溯的電子憑證,這就需要把物流、資金流、合同流、信息流等都進行上鏈。大宗商品交易一方面可以利用區塊鏈進行快捷分享,讓金融機構可以隨時查詢所遞交的授信憑證是否合規完整,并且可追溯,另一方面在上鏈過程中,把供應鏈上下游的經營活動和融資活動進行記錄,方便以后的合規和風控的追蹤。
張弢:近些年,海創鏈在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最早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尤其是加密貨幣領域。此后不斷的嘗試將區塊鏈技術與企業中的應用場景進行結合,比如,在企業內部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工業品溯源,企業外部的電子政務,與卡奧斯平臺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基于設備間身份的分布式ID等的嘗試,以及與某港口集團探討合作電子倉庫,通過區塊鏈的手段和銀行建立合作,將動產變成可以去融資的物品。
主持人楊通鵬:在區塊鏈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去探索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我認為,更多解決的是讓數據變成證據的可信問題。目前,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而供應鏈金融是區塊鏈技術的重點領域,因為區塊鏈的核心是分布式記賬數據庫,其去中心化、透明可視化、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特征,可以有效解決供應鏈上的數據孤島問題,實現數據互通等,這便使得區塊鏈技術成為供應鏈金融變革升級的有效技術手段。那么,企業如何借助區塊鏈技術升級供應鏈金融服務?
張小軍: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點不在金融行業而是在企業,原則上以大企業授信實現其相關的供應鏈企業的融資,改抵押融資向信用融資的商業模式轉變,從而以大企業的信用穿透到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融資,并達到融資過程中實現價值的共享和共贏的模式。供應鏈金融須要核心企業做主體,如果只是金融機構或中小企業無法形成供應鏈金融模式。當然,如果是普惠金融則需要對于低收入人群的多方的數據畫像,比如通訊、消費等所有的商業交易行為,基于消費習慣和消費信用累積形成準確的畫像點,提供給金融機構作為貸款的依據,降低金融的風控風險,所以在普惠金融,應用區塊鏈能夠證實信息的準確性。
在金融領域應用區塊鏈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金融體系內的應用,比如各國央行依托區塊鏈構筑的數字法幣的貨幣橋,實現跨國際的金融交易支付。還有例如:財政審計、票據審核等的區塊鏈應用。另一方面是金融體現間的使用,將金融機構作為參與點,提供資金的存貸關系,借助區塊鏈的聯盟屬性關系降低金融風控風險,這類應用如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就是典型方式。
李洋:區塊鏈屬于金融科技非常核心的未來技術,但是區塊鏈不能代替核心企業的信用,也不能代替上下游的經營狀況。區塊鏈代表的是一個未來,需要在可信的前提下來考慮這個問題,比如授信數據、上鏈數據可能會有篡改的場景存在,這時候就需要用到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追溯等特性。所以,只要是對于有數據合規要求的場景都可以用區塊鏈,但是也不是必須要用的。區塊鏈技術可以作為核心技術,在所構建的某些場景的工具集中,配合更加系統全面的方案進行使用。
張弢:區塊鏈具有分布式、防篡改等特點,而供應鏈金融繞不開的是需要有一個在上下游產業鏈具有強管控性和話語權的核心企業。國內很多區塊鏈技術公司也在專注于供應鏈金融領域,以技術服務費的方式來實現技術的價值營收。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很多金融問題,比如權益類的金融產品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監管整個過程,但是權益類金融的界定不清淅,在我看來,任何一個權益類的憑證都可以在區塊鏈的世界中叫做NFT的資產,在法律或政策不清晰的情況下,很多企業不敢做過多的嘗試,只是會在一些小的領域做一些嘗試,比如數字藏品、電子門票等。
主持人楊通鵬:在技術發展與場景落地的過程中,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那么,在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過程中面臨著哪些瓶頸?如何解決?
張小軍:首先,區塊鏈不是一個單一技術,而是一個綜合性技術體,需要有 IOT技術的協助,保證最后一公里的可信上鏈,這對IOT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目前區塊鏈的節點量少,應用范圍小,因此前期業界也在提出不可能三角的問題,即性能、安全和去中心化不可能三角,但區塊鏈要大范圍商用,區塊鏈必須要可能三角,畢竟區塊鏈是以數據為核心,需要滿足高安全、高性能和多中心化的要求,三者同時存在區塊鏈才能更好的發展,所以,可能性的三角模型才是未來區塊鏈的技術發展模型。
李洋:在工程方面,首先要考慮上鏈的數據質量的問題,其次需要政府或行業協會對區塊鏈應用進行界定,比如金融、醫藥、教育、零售、制造等行業到底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因為政府掌握的技術是多樣性的,如何最終落實到行業,需要有一些體制、政策等的引導。最后不管是私有鏈還是聯盟鏈都有不同的用法,各個行業有必要形成一些最佳實踐或指南。
在實驗室方面。要考慮未來5-10年技術的發展方向本身的脆弱性,因為區塊鏈本身存在著一些技術風險,當數據大量上鏈,規模效應已經凸顯,實驗室需要集中精力來解決風險問題,提前打造區塊鏈的應急響應體系。
張弢:區塊鏈技術從自身的發展迭代到行業認知都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是還需要從技術上和商業上進行一些提升。其中,技術上的提升,一方面是安全性的提高,比如在區塊鏈底層架構做一些技術更新,或者與物聯網結合,讓物聯網芯片直接與區塊鏈技術打通,以此來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是要保證效率,安全性的提升不能以犧牲效率為前提,區塊鏈要在解決信任數據問題的同時保證效率,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優化存儲技術。商業上的提升,當web 3.0時代到來的時候,區塊鏈從業者們需要思考如何去做商業上的嘗試,如何謹遵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要求,一步步走向落地場景。
主持人楊通鵬:我認為,首先要強調云鏈融合的重要性,加強隱私計算、云計算的融合創新。其次要以場景驅動,以小接口為試點進行探索。最后將標準建設和技術研究協同起來。下面進行最后一個問題,我們看到,區塊鏈技術在多個領域開始落地,但是其實還有更多的應用場景仍需進行深入探索。展望未來,您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會有呈現出哪些新趨勢?
張小軍:區塊鏈是在數字經濟中助力數據要素發展的重要工具或手段,這也是其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單一技術的發展模型已經不能匹配目前數字經濟發展要求,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多技術共融發展,而區塊鏈作為共融發展元素之間的關鍵一份子,存在著很大價值,方向和目標也較為明確,區塊鏈在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是不可或缺。
李洋:區塊鏈是網絡空間先進技術家族的核心技術,我認為未來幾年會作為國家監管科技的重要抓手,自上而下的把與監管合規風控相關的應用和場景與區塊鏈相緊密結合起來,所以必定會催生很多監管合規風控的應用。從數字經濟的角度來看,區塊鏈是數字化治理的一個很重要的抓手,從技術層面來講,還是以 PKI 體系為核心,未來能夠持續地發展,也希望技術發展能夠帶動相配套的周邊技術的綜合性應用,服務更復雜、更多元化的場景。
張弢:我認為,區塊鏈有可能會成為新一代的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原有的土地、勞動力、資本和企業管理能力四大生產要素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瓶頸,如果要提升生產力需要借助數據之一新的生產要素,而區塊鏈技術是生產數據要素的工具,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加密性、隱私性、可流轉可流通性,能夠生產出可信的數據,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繼續發展。所以,我認為區塊鏈未來的發展趨勢要往數據生產要素的方向去走。
主持人楊通鵬:
區塊鏈是基于互聯網的一種新型的數據存儲和傳輸方式,能夠彌補互聯網的可信性缺陷。區塊鏈技術在網絡中建立點對點之間的可靠信任,價值傳遞過程去除中介干擾,既公開信息又保護隱私,既共同決策又保護個人權益,提高了價值交互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區塊鏈通過新的信任機制改變了連接方式,帶來生產關系的改變,為不同參與主體間、不同行業的可信數據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實現從“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變。對于價值互聯網,可以像傳遞信息一樣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傳遞價值,尤其是資金、數字資產。因此,應該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提供動力,可以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提供服務,可以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從信息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價值互聯網,是信息化深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的精彩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