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合約的套路(數字貨幣合約,游走在監管之外的潘多拉魔盒)
合約,打開的“潘多拉的魔盒”。
數字貨幣合約是從金融產品上借鑒過來的。OKEX、幣安、中幣、火幣、ZB網等交易平臺先后上線合約,標的有比特幣、狗狗幣、萊特幣、瑞波幣、柚子幣等數十種數字貨幣,現在的倍數有3-125倍。
用戶可以通過判斷漲跌,選擇買入做多或賣出做空合約來獲取數字貨幣價格上漲/下降的收益。
比如說,你看空比特幣,選擇20倍杠桿投資1萬塊錢做空,如果跌幅達5%,那么你的本金就翻翻。反之,如果看錯了方向,比特幣漲幅5%,那么你就血本無歸了。
自從數字貨幣合約這種產品被開發出來,交易所趨之若鶩,也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批批韭菜懷著發財夢,帶著“單車變摩托”的想法不斷涌進,,伴隨著的是不斷爆倉、爆倉、爆倉。
合約,專為割韭菜而設計。
正常情況下,資產交易的盈虧摡率各為50%;一旦加了杠桿,諸如期貨,那虧損的概率就是90%;但到了合約上,虧損的概率就是99%以上。
數字貨幣合約本質上投資的是價格趨勢,而非資產本身。就像是玩骰子,你是選擇押大還是押小,更像是賭局,十賭九輸。
問題的本質在于,和你對賭的是開賭場的交易所,而不是賭友。
合約不像現貨那樣,現貨牛市是和多方的競爭,各種數字貨幣上漲,大家都賺錢。
合約則是和交易所的對賭,交易所掌握著大數據,交易所要做的就是吃大吐小的,如果讓你吃大,它吞小那早都破產了,期貨這種競局更激烈。
以火幣網為例,是眾所周知的“殺豬盤”,主要有6個特點:
1、滑點:有時你會發現,你選擇了市價成交,最后你的下單價與成交價會有偏差,無形中增加了成本。
2、通吃:你下的單子沒有對沖到市場上,而是內部消化,比如做多100手,做空150手,多余出來的50手就是你與平臺的對賭,孰輕孰重一眼便知。
3、斷電斷網:行情劇烈震蕩時候,不給你平倉或加倉的機會,掉線登陸不上服務器,最后導致爆倉。
4、搞天地針、數據操縱:你的賬戶下的什么單子,下了多少金額,止損止盈位在哪里,后臺清清楚楚。后臺可惡意脫離市場行情,打穿你的止損,再與世界行情同步,再漲上去跟你也沒關系了。
5、在交易規則做手腳:設置了保證金制度,在你的賬戶里應該還有10%以上的保證金的時候,強行平倉,就是實質你被爆倉的時候,根本沒到爆倉價,美其名曰:“風險控制”。
6、不菲的交易費:實際上的交易費一買一賣,可能達到你本金的5%。100塊錢做20次,如果不是次次賺錢,光保證金就把本金消耗干凈了。
合約,放大你貪婪,然后讓你一無所有。
期貨本身會放大人性的貪婪,放到動輒暴漲暴跌的數字貨幣上,再衍生出合約,更是讓人一發而不可收拾。
盡管玩數字貨幣合約,猶如飛蛾撲火,但全球仍有許多新韭菜,懷著一夜暴富的美夢和僥幸心理,源源不斷地涌入幣圈合約市場,他們為了1%概率成為幸運兒的機會,忽視了99%的風險。
實際案例一般是:投資現貨獲利頗豐,自信和貪婪同時爆棚→先加了一倍杠桿,見資產翻倍后賭性進一步膨脹,不斷加大杠桿倍率→比特幣爆跌造成嚴重虧損,為盡快扳本,將家底一把唆哈進去→爆倉。
所以合約能充分讓你體驗人生的大起大落。
被教訓過的人都會留下一句不要碰合約。
奈何,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當然,在每一次的血腥掃蕩過后,也會有一些散戶合約高手得以安全而退。
但即便贏了九次,你總有一次會失手,虧掉之前所有的利潤加本金。
歷史上所有的杠桿高手,甚至號稱從未虧過的人,一次破產就自殺的不勝枚舉。
據此,我給出的建議是,散戶千萬不要去碰比特幣合約,那是一條九死無生的路。
有個笑話是:中午時候和朋友吃飯,朋友介紹了個新朋友給我認識,說是百萬富翁,我就和他取經,怎么賺那么多錢,他說:我玩合約,原本是個千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