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區塊鏈是什么意思(區塊鏈是什么?比特幣又是什么?)
區塊鏈他本質上到底是什么?okex的創始人徐明星在海南做了一次演講,在演講的開頭,就講到了區塊鏈的本質,他說,區塊鏈是一種數據庫技術,而且是一種分布式的數據庫,它并不是過去的單機版數據庫。目前這定義是目前圈內,對區塊鏈認可度最高的一個定義。就是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數據庫。
好,這里我們再來普及一下,數據庫這個概念: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數據庫的,數據庫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是一個長期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有組織的、有共享的、統一管理的數據集合。
百科上為了方便我們的理解,有打了個比喻,說,你可以把數據看成一種,電子化的文件柜——他是存儲電子文件的場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查詢、更新、刪除等操作。
不過在高老師看來這個點子話的文件柜還不夠形象,如果把它比喻成賬本就更形象了,因為賬本的功能也具有,查詢,記錄,更新,刪除等操作。
好,這會我們理解了數據庫的概念了,數據庫其實就是賬本,那么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數據庫,形象的說法就是,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接下里我們只需要花時間學習一下,這個賬本是怎樣記賬的就可以了。之前我們聊了,區塊鏈來源于比特幣,所以我們想要搞懂區塊鏈的原理,還得先從比特幣說起,其實我們剛才說,區塊鏈是一個賬本也是有依據的,因為比特幣本質上就是一種公共記賬貨幣。我們先把公共這個字放下,先說記賬貨幣。
說到這個記賬貨幣,其實我們平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用過,比如說打撲克的時候,我們找不到合適的籌碼,大家都沒有零錢,就會現在記賬的方式來結算。贏的人記錄一筆,輸的人就紀錄一筆就可以了,等著一下午打完了,再計算一下余額來結算就可以了,那么這種方式就是一種記賬,就在這個記賬的過程中,你們之間的這種加減的動作,就起有了貨幣的功能。這就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記賬貨幣,其實,我們的銀行系統的貨幣,本身也是一種記賬貨幣,只不過他不是一種公共記賬火幣,法幣的賬本體系,記錄在銀行里,并不是我們順便一個人都能看到,當然我們也都沒有記賬的權利。可是比特幣就不一樣了,他是一種公共記賬貨幣,是因為比特幣的賬本,并不保存在某一個類似于央行這樣的機構里,他是分布式的保存在全世界的很多個地方,只要你想擁有,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本,而且每個人都有給這個賬本記賬的權利,這就是公共賬本的含義。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既然每個人都有權利記賬,那有人惡意記錯賬怎么辦呢?我們知道在銀行體系,我們相信中心化的機構,因為他們能保證這個記賬體系的正確性,那比特幣呢,這個公共記賬貨幣,他是怎么保證這個賬本的權威性呢?這個賬本每人都保存有一份,到底應該聽誰的呢?哪個賬本是正確的呢?怎么保證每一筆賬都是正確的呢?
比如說,有個人就不太誠實,他叫小王,他就想把自己賬戶的余額從5個比特幣改成500個比特幣怎么辦呢?這樣的人總是存在的。總想不勞而獲,那么我們怎么防止這的事情發生呢?
既然比特幣它是一種公共記賬貨幣,也就是說每人都有一個賬本,那就不能只看一個人的賬本,要看大多數人的賬本,比如小王在改動了賬本之后向小李支付100個比特幣,那么這個時候小李就可以看看自己的賬本和其他人的賬本了,小李一看自己的賬本和其他大多數人的賬本里,發現小王只有5個比特幣,根本沒能力去支付100個比特幣,所以小李就不會接受他的之一筆支付,同樣的道理,其他人也不會接受小王的超過5個比特幣的支付的,那么小王有沒有可能,用5個比特幣當做100個比特幣花呢?有可能的,只要他有能力,改動全網大多數人的賬本就可以了,那么這個大多數有多少呢?是51%,其實不只是小王,全網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有能力改動全網51%的賬本,那么比特幣的整個記賬體系就有他說的算,這是有比特幣的這種分布式驗證機制所決定的。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懷疑了,這種記賬機制誰想記誰就能記,誰想改就能改,到底安全嗎?答案是很安全的,至少比銀行的中心化體系安全一些,而且已經已過10年以上的對比了,比特幣的這個記賬機制10多年來,從未出過一次錯誤,而銀行的賬戶體系,每年都會出現很多錯誤。只不過比特幣的這個記賬體系在效率上低一些而已。具體有多低呢?你比如說,在比特幣的記賬體系里,每發生一筆交易,就要去核實所有的賬本,還需要仔細的檢查,看看這些交易是否正確,剛才我們說了,比特幣的賬本它分布在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而且數量特別多有成千上萬這個這樣的賬本,每發生一筆交易都得去核實,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做到的,那么比特幣是怎么做到的呢?它是怎么快速而卻正確無誤的核實每一筆交易的呢?這就要用到一種技術了,這個技術就是我們明天要講的非對稱加密技術了。
下面來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第一: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布式數據庫,通俗的說法是一個分布式賬本。
第二:要理解區塊鏈的原理,需要先理解比特幣的原理。
第三:比特幣是一種公共記賬貨幣。
本文摘自:高朋《八分鐘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