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考研真題及答案(2021年新聞傳播學筆記與考研真題)
百度知擇學習網,網站內搜索【2021年新聞傳播學筆記與考研真題】,即可查到該資料。
筆記
第一部分?新聞理論
第1章?緒?論
1.1?考點難點歸納
一、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1新聞學的含義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事業客觀規律的一門學科。它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傳播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的重點是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規律以及新聞傳播事業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的特殊規律,新聞事業的性質、任務、特征、作用以及新聞工作的原則和方法。
2世界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1)世界的新聞學從18世紀開始發軔,到19世紀末初步形成。
①最初的新聞學即“報學”。早期新聞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報紙的采寫和編排方法與技巧。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聞學在西方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新學科。一批現代新聞教育院校出現,一些新聞學研究所成立,同時還誕生了一批源于新聞實踐、以理論研究為重要內容的新聞學著作。
③20世紀40年代至今,新聞學在西方(以美國為代表)的發展十分豐富而龐雜,開始注重綜合性的宏觀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與新聞傳播實踐密切相關的新聞理論,主要有:新新聞主義、調查新聞學、精確新聞學、倡導新聞學、多視角新聞學、發展新聞學、公共新聞學(公民新聞學)等。此外,傳播學對新聞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使其在總結反思中前行,在變化的媒介環境中構建新的理論。在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50年代以后,新聞學逐漸融入大眾傳播學。
目前,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新聞傳播中的諸多理論問題已成為新聞學關注的新焦點。
(2)西方主要新聞學專著包括:
①《德國新聞事業史》。1845年由德國人普爾茲撰寫,是世界上第一本新聞學專著,標志著世界上新聞學的形成。
②《實用新聞學》。1903年由美國新聞記者休曼撰寫,涉及新聞采寫編輯、新聞史、新聞倫理、新聞法規等多方面的知識。作為美國第一本實用性新聞學專著,該書建構了新聞實務與新聞理論、新聞歷史相結合的新聞學研究體系。
③《輿論學》。1922年由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李普曼撰寫,該書將輿論過程作為新聞現象的本質,闡明了輿論與新聞傳播的關系,揭示了輿論的形成與新聞學的深刻內涵,為新聞學拓寬了研究視野。
④《新聞學原理》。1924年由美國著名報人約斯特撰寫,系統論述了新聞起源、新聞性質、新聞真實、新聞倫理、新聞選擇標準、新聞社會責任等涉及新聞學原理的一系列問題,為新聞學科理論體系構筑了基本的框架。
⑤《報刊的四種理論》。1956年由美國新聞學與傳播學者施拉姆等人撰寫,該書為西方代表性的新聞理論著作。
3世界各國新聞學主導性理論
(1)自由主義報刊理論。
自由主義報刊理論起源于歐洲,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國。其主要觀點有:
①報刊獨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報刊擁有對政府的監督權。
③“意見自由市場”和“自我修正”理論。指讓人民群眾、各黨各派都利用報刊充分地、自由地表達各自的意見,而充分表達意見的前提是給予人民有關各項事務的充分信息。
④對事實的信念。
自由主義報刊理論崇尚并提倡客觀性報道,但支配西方報刊的卻是利潤至上、金錢至上。該理論面臨的危機所揭示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性的矛盾,在新聞事業中表現為報刊的擁有者與讀者利益、社會利益不可調和的矛盾。
(2)社會責任論。
社會責任論是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一批學者正式構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并逐漸取代自由主義報刊理論成為西方大多數國家的主導性理論。倡導社會責任論的是報刊自由委員會(哈欽斯委員會)。社會責任論對報刊的基本要求有:
①就當日事件在賦予其意義的情境中的真實、全面和智慧的報道。
②交換評論和批評的論壇。
③供社會各群體互相傳遞意見與態度的工具。
④呈現與闡明社會目標與價值觀的方法。這是社會責任論者對大眾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眾傳播媒介必須承擔起教育和宣傳的職責。
⑤將新聞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達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途徑。
⑥社會責任論者還向政府發出了呼吁。
社會責任論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西方社會的變遷,適合西方國家的現實需要。但它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西方新聞媒介和公眾、政府的矛盾,其基礎仍舊是自由主義報刊理論,只是作了某些修正、修補。
(3)發展新聞學(或稱發展傳播學)。
發展新聞學主要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盛行,其核心內容是:
①國家的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是一切發展中國家的首要任務,新聞媒介必須服從、服務、促進國家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
②發展中國家的新聞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傳政府的施政綱領。
③十分注重新聞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a.守望,即傳播國內外重大信息,改變閉目塞聽的落后觀念;
b.整合,即緩和社會矛盾,妥善處理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利益沖突,保持社會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c.教育,強調教育大眾遵紀守法,竭力促進人的現代化,推廣新的技術。
(4)黨報理論。
該理論最早起源于前蘇聯,后來在各社會主義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流行。其核心是:新聞媒介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即宣傳工具,必須無條件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法規條令。
4中國新聞學的形成與發展
(1)發端:
①洪仁玕的《資政新篇》,論述了報紙“通上下、昭法律、別善惡”等作用。
②王韜的《循環日報》、論文《論日報漸行于中土》等,主張報紙議論時政、溝通上下,倡導言論自由。
③維新變法的領導者康有為、梁啟超是19世紀中國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康有為明確提出政黨報刊思想,梁啟超則認為報刊是國君和臣民的耳目喉舌。
④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看作是報紙的首要任務,他們極力強調報刊在政治斗爭中的巨大作用,認為報紙不僅要反映輿論,還要影響輿論和制造輿論。
(2)誕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1919年出版的徐寶璜的《新聞學》是中國人自撰的第一部理論新聞學著作。
這一時期出版的新聞學著作還有:1923年,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中國第一部論述新聞采訪的學術專著;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中國歷史新聞學奠基之作,第一部全面而系統研究中國新聞事業史的開創性學術專著。
(3)勃興: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中國新聞學流派紛呈,學術繁榮。美英新聞思潮影響巨大;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形成;共產黨的黨報理論體系基本建立。
(4)建國后的發展:
①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下的黨報理論一統天下,新聞學以政黨學說為核心而非以新聞事業內在規律為核心。
②改革開放后,新聞學研究進入一個突飛猛進的新時代,經歷了撥亂反正、實質性研究、學術研究全面繁榮三個階段。
內容簡介
本書參考新聞傳播學權威教材和相關輔導資料,收集和整理了眾多高校近年的考研真題、典型試題,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作為一本詳解高校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與典型題的復習資料,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1.難點歸納,簡明扼要。本書每章前面的考點難點歸納均對該章的重難點進行了整理,綜合眾多參考教材,歸納了本章幾乎所有的考點,方便讀者復習。
2.題量較大,來源廣泛。本書精選了40余所高校近年的考研真題、名校題庫,并參考了眾多新聞傳播學權威教材和相關資料,可謂博采眾長。
3.解答詳盡,條理清晰。本書所選部分考研真題有相當的難度,對每道題(包括名詞解釋)都盡可能給出了詳細的參考答案,條理分明,便于記憶,以便考生掌握應試技巧和答題思路。
4.聯系實際,凸顯熱點。許多試題涉及當前或將來可能出現的熱點問題或現象,對這類試題的解答都經過精心設計,分析透徹,條理分明。例如,區塊鏈、四全媒體等都是熱點問題,這類題的答案參考了相關期刊論文,完全可將其當作范文來準備。
想要獲取更多職稱考試學習資料,考試相關動態,歷年真題和題庫,請關注知擇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