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國際貿易(能為國際貿易供應鏈節省萬億元成本,區塊鏈技術找到落地場景)
記者 |司林威
自我國家將區塊鏈技術納入十四五規劃后,區塊鏈與實體經濟如何結合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
近日,在2022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區塊鏈專場,1872年成立的老牌央企招商局分享了區塊鏈技術成功幫助全球產業供應鏈降本增效的案例。
由于招商局在國際貿易中擁有港口、航運、物流等龐大業務,其港口貨物總吞吐量和權益吞吐量均為世界第一。在2019年確立數字化轉型戰略后,招商局認可了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里的潛力,并對此進行戰略布局。今年9月,招商局集團首席數字官張健就明確對外表示:“供應鏈高級的階段,也就是商流、金融流的高效運營和可信任,區塊鏈是終極的解決方案。”
招商局集團首席數字官張健表示,不確定性是當今世界的特征,而數字化成了企業應對不確定性的確定選擇。而近年面臨阻斷和重構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的解決之策就是數字化和產業升級。其中供應鏈部分不止是物流運輸和管理,背后還有商業交易、貿易金融、政府監管的問題,供應鏈不僅是貨物運輸,它實際上還有商業的合同,有監管、海關,包括提單、倉單、金融保險服務,傳統的IT是解決不了的。
而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賬本(DL),和分布式身份(DID)能確保資產的確權,金融、保險、監管、倉單不是一個實物,它是一個虛擬化的東西,怎么保證資產的確權,另外通過分布式身份的確認,保證所有參與者都是真的,區塊鏈在供應鏈高級的階段,也就是商流、金融流的高效運營和可信任,區塊鏈是終極的解決方案。
目前招商局基于騰訊云區塊鏈打造了一條物流聯盟鏈,將各環節信息進行了打通與共享,在鏈上實現單證的流轉,將跨境貿易整體物流效率提升60%,成本降低了50%。
以具體的使用場景舉例,2020年開始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物流及貿易便利化區塊鏈平臺”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將港口、海關、船公司、船代、駁船、內河碼頭、金融機構等口岸生態中相關各方的作業系統進行連接,通過改革創新現行水-水中轉貨物通關監管模式,將傳統的轉關模式變為跨港調撥模式,企業直接在支線港口“一站式”完成報關申報、查驗等海關通關手續以及提箱、還箱等物流手續,貨交組合港視為貨交深圳港,出口貿易中轉時效由原來平均4.5天降低至2天以內,灣區內流轉時間節省50%,通關效率比肩自由貿易港。而據招商局相關領導的介紹,在國際貿易中區塊鏈技術能夠廣泛應用,有望節省萬億元級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