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金洗錢犯罪(懲治私募基金、虛擬幣等新型犯罪,浦東檢察護航引領區金融創新)
日前,浦東新區檢察院發布了浦東新區檢察院金融檢察工作的創新機制和工作成效。一年多來,聚焦涉私募基金、場外配資、外匯等領域的新型犯罪,浦東新區檢察院打擊私募基金持牌管理人假借合法形式實施的金融犯罪,同時加大對投融資領域非法股權融資、非法經營證券期貨及各類以“虛擬幣”“區塊鏈”“元宇宙”等熱門概念出現的新型金融犯罪的前瞻預判研究。
“自新修訂《證券法》實施以來,我們已經辦理了多起典型的線上線下雙通道非法經營股票場外配資刑事案件。”發布會上,檢察官介紹了一起自設虛擬幣交易社區并發行虛擬幣詐騙公眾錢款集資詐騙案。與傳統的虛擬貨幣詐騙平臺不同,這起案件是以交易所模式開展虛擬貨幣交易活動,且多層嵌套發行代幣、幣幣交易、質押貸款、理財服務等經營模式,同時伴有“拉人頭”發展下線的傳銷特征,做案手法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時,在被告人拒不認罪的情況下,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協作,通過IP地址比對、電子數據修復、境外證據調取等多種手段全面搜集固定證據,為庭審指控犯罪提供有力支撐。
在檢察官看來,構建有效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需要同時打通內部與外部的數據共享和信息研判機制。為此,浦東新區檢察院在全市率先牽頭區法院、區公安分局、區金融局建立金融風險防控聯席會議制度,就加強數據聯通共享、強化重點行業治理、暢通行刑銜接工作等凝聚共識。依托該機制與區金融局實現數據互通,接入浦東金融風險全網監測預警系統,實時掌握相關風險預警、金融監管等信息數據,為防控金融風險奠定數據基礎。
同時,在全國率先探索金融檢察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合一”機制,探索辦理了浦東首例金融領域行政違法監督案件。針對某單位違規使用“銀行”字樣的情況向行政監管機關制發檢察建議,以檢察監督推動行政執法由末端處理向前端治理轉變。同時一體推進信息線索研判、案件辦理、重大事件磋商等,推動相關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單穎文 童畫
編輯: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