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發展動能(匯聚開放動能 共贏發展機遇)
非遺傳承人韓長霞展示“濰坊嵌銀”技藝。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觀眾在展會現場體驗“眼底彩照+AI技術”。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人們在蘇富比展區參觀。光明日報記者余曉葵攝/光明圖片
展會展出的AR光柵波導顯示光學器件。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進博會咨詢處。光明日報記者郭林攝/光明圖片
進博會上機器人帶記者找展臺。光明日報記者余曉葵攝/光明圖片
圖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我們需要全球發展倡議這樣的大規模合作”
光明日報記者楊逸夫
本屆進博會匯聚了超過28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各大跨國企業積極將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作為交流互鑒的平臺。
11月5日,在由中國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與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共同主辦的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分論壇上,十余位中外知名企業負責人、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等高度評價全球發展倡議這一中國智慧,一致認為只有通過落實“行動導向,創新驅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跨國跨行業合作,匯聚全球企業力量,才能真正破解當下的發展難題,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現正面臨著巨大阻礙,我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機。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在世界各地頻發的暴力沖突,正在不斷侵蝕著過去十年的可持續發展成就。”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桑達·奧佳博表示,有效的公私伙伴關系才能創造人類社會當前迫切需要的變革。為了重振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全球范圍的行動,我們需要全球發展倡議這樣的大規模合作。
奧佳博說:“沒有中國和中國企業的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就無法實現。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將致力于通過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支持全球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旅程。”隨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在論壇上正式啟動“全球發展倡議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企業合作減塑降碳、支持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和氣候行動試點項目,倡導企業通過跨行業伙伴關系,以務實合作支持全球發展倡議,推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構建海洋生命共同體。
“我們深知,獨木難成舟,全球低碳經濟轉型路徑復雜,為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我們必須通力合作,驅動創新。”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雅各布·斯陶斯赫爾姆(中文名石道成)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全新而有力的思想支撐。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作出的重要貢獻,這一倡議促進全球公共及私營部門合作,以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發展,應對最緊迫的全球性挑戰。力拓集團會與中國客戶和合作伙伴展開密切合作,驅動創新,推動全價值鏈減排,這些合作與伙伴關系對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推動全球經濟減碳進程以及提供全球發展所需資源而言至關重要。
曾參加過2018年首屆進博會的百事公司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集團事務官、百事基金會董事長羅伯特·阿澤維多對進博會懷有非常美好的回憶。阿澤維多稱,我們現在正面臨著迄今為止最具挑戰性的時刻,波動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正在上升,疫情迫使我們追求一種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一種建立在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復原力的社會基礎上的模式。盡管面臨諸多挑戰,近年來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中國推進綠色未來的愿景是值得稱贊的,包括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國政府已經在與關鍵的行業部門開展合作,采取重要措施來落實這一愿景。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在中國推出了第一款無瓶標的百事可樂,新的設計去掉了瓶子上的塑料標簽和瓶蓋上的墨水印刷物,這有助于減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阿澤維多介紹,百事公司正在與中國商務部、國資委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將推進可持續發展作為優先事項。“我們渴望在40多年來取得的共同成就的基礎上繼續努力。”
“長期以來,中國國務院國資委以及所監管的中央企業,秉持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尋求合作共贏,努力促進全球持續健康發展。”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表示,發展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推進全球發展是所有國家、機構和公民的共同事業。各國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是全球發展事業至關重要的參與者、推動者,世界一流企業也普遍將推進全球發展作為價值取向和使命擔當。
正如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吳僑文在論壇上所說的,“世界一流”這個詞一方面象征著競爭,企業需要有強大的競爭力才能成為“一流”,但同時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協作。世界各國應在社會、環境等領域進行合作,共同成為“世界一流”。
(光明日報上海11月5日電)
開放是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必由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張斐曄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主席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再次強調了開放共贏的世界大勢。11月5日下午,《世界開放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舉辦,與會政要學者結合《報告》研究成果,就全球開放趨勢、中國對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貢獻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
《報告》以凝聚全球開放共識,推動世界共同開放,提升各國人民福祉為初衷,求解“世界開放怎么了,開放動力哪里來,未來開放怎么辦”等時代課題。世界貿易組織原副總干事、商務部原副部長易小準回憶說,二十多年前,在中國加入WTO的談判中,美國和許多發達國家都孜孜不倦地告誡我們,要減少貿易壁壘,降低關稅,對外開放市場,遵守多邊貿易規則,中國接受了這些理念,也因自己的開放而變得更加強大。“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年我們的這些老師今天卻走到了全球化的反面。”
開放的多邊主義陷入困境,亟須凝聚共識才能突圍。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表示,世界共同開放亟須各國協同行動,凝聚開放合作的國際共識。“全球性問題必須全球解決,亟須各國擴大開放合作,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動互利共贏。”
《報告》強調了進博會在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重要作用。《報告》認為,放眼未來,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越辦越好”,讓“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持續放大進博會推動產業合作和創新交流、擴大制度型開放等方面的示范窗口作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理事長顧學明表示,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進博會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真正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惠全球”,成為中國宣示擴大開放舉措的重要場合,落實高水平開放的重要實踐。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俞子榮表示,進博會吸引了全球的企業,帶來了世界的優質產品和創新方案,為全球企業進入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市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商機。
進入新時代的10年,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既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成為全球治理改革的貢獻者,在G20、APEC、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提出創造性的中國建議。俄羅斯科學院普里馬科夫世界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羅曼諾夫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開放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也在不斷努力將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應對當前面臨的一些全球性危機。截至今年7月,中國已經同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作為全球化的企業,我們在中國切實感受到了全球化帶來的效益。”歐萊雅北亞區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說。
“逆全球化思潮,不過是人類思想史上的短暫迷霧。”與會嘉賓深入研討后一致認為,擴大開放,在世界協同開放中彼此合作、互利共贏,是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必由之路。
(光明日報上海11月5日電)
釋放數據要素潛力 更好賦能經濟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訾謙
“數字”催生機遇,“開放”共創未來。11月5日,在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數字經濟開放與治理”和“數字貿易的創新發展:機遇與挑戰”兩個分論壇上,與會各界嘉賓就如何擁抱數字經濟、促進數字貿易進行深入交流,探討數字經濟如何進一步賦能經濟發展。
“近年來,數字經濟作為全新的、重要的經濟形態,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世界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商務部部長助理李飛表示,這十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9%提升至39.8%,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活力。
從全球范圍來看,數字經濟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表示,近年來,數字互聯互通對全球經濟發展目標的影響日益增加,對就業以及促進經濟高速發展也有重要貢獻。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是通過線上進行貿易的。據世貿組織預測,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全球貿易將會在這十年內每年增長2%。
“當世界進入數字文明時代后,大國間的數字競爭也趨于激烈,但這種競爭并非簡單看統計數字,而是看價值層面,數字經濟能否為一個社會的大多數帶來福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數字文明的良性發展需要“消費、產業、基礎設施、政府社會治理服務以及社會政治參與和個人權益維護”這五方面的引導與配合,而這恰恰正是我國的體制優勢所在。
此外,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數字貿易也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表示,全球貿易的本質是國家間的分工和交換,數字貿易打破了貿易的時空屬性,為傳統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新動能。未來數字技術創新不僅會進一步擴大數字貿易的邊界,而且將促進數字貿易不斷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進而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抱有相同看法的還有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他表示,數字貿易正在發揮全球貿易的穩定器和引擎作用,也為中國中小企業走向全球市場提供了巨大機會。“全球數字貿易平臺快速發展,同時對數字貿易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中小企業能夠持續參與、真正獲得市場機會提供驅動力。”張勇說。
日前,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和德勤聯合發布的《2022全球服務貿易創新趨勢報告》顯示,90%以上的服務貿易企業正在開展數字化轉型。對此,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表示,當前全球數字貿易發展不斷加快,需要各方以全球視角和創意思維統籌數字貿易發展和安全,共同建立全球數字貿易治理體系,激發數字企業創新活力,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開辟全球貿易數字發展新路徑。
“自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出現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也會出現一個經濟大國。現在全球的主要大國都把數字經濟作為未來戰略競爭的一個制高點,其中我國的數字經濟規模穩居全球第二。”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全球經濟生態發展的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全球化仍然是主流,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一定要把全球最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繼續完善,吸引全球的資本、全球的技術、全球的科技人員到中國來,分享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
(光明日報上海11月5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6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