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個山寨蘋果怎么辦(一夜虧光千萬!曾讓蘋果都忌憚的“山寨之王”,這次徹底輸了)
文/ 金錯刀頻道
從2010年后,常有人拍到一個衣著破爛的“乞丐”,在華強北的街頭獨自舞蹈。
舞姿雖稱不上優美,他的故事卻在華強北流傳了多年。
這個“乞丐”就是華強北曾經的“山寨手機王子”陳金陵,中國山寨機泛濫的歲月里,最叱咤風云的手機大佬。
陳金陵破產發瘋之后,與他類似的故事在華強北一次次上演。
最近,蘋果手機擴大產能,行貨價格降到6000元以內,華強北辛辛苦苦改裝的蘋果14都沒人買,賣手機的區域整層停業無人問津。
為了收回成本,有人打出“10元10件”的幌子,直播賣低端配件。有人甚至編造商場搬遷退租的話術,“江南皮革廠倒閉”的畫風撲面而來。
“一米柜臺”后,囤積居奇的生意難以為繼,而這只是華強北暴利生意崩塌的冰山一角。
中國昔日最牛的“富豪制造機”失靈,正是因為它在風口上的一次次豪賭。
曾經抓住無數風口的華強北,如今卻在風口被一次次吹落。
“華強北打個噴嚏,蘋果都要抖一抖”
曾經的華強北,從一米柜臺后走出過上百個億萬富翁。
瘋狂崛起的背后,是不顧一切的追風口。
帶頭的是被稱為“東方猶太人”的精明商人,潮汕幫。
無論顧客需要什么電子元件,以潮汕幫為核心的商戶都會相互幫助,協調竄貨,用最短時間找到顧客需要的所有產品。
曾有一位硅谷的美國工程師說:“在美國找400個電子元件需要兩個月,在華強北只要1天。”
在潮汕幫的帶領下,華強北的商戶們一遇到風口就集體沖鋒,效率極高。
第一個大風口是在2005年,“山寨機之父”聯發科把處理器、芯片、wifi等模塊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同年國家放開了手機生產的審批制,造手機不再需要牌照。
聯發科創始人蔡明介
華強北的上萬商戶,就靠生產山寨手機火了。
他們生產出有四卡四待、升降式攝像頭、反向充電等奇葩功能的手機,不僅顏值炫酷,價格還只有相似品牌機的一半。
比如當時中國最大的手機品牌波導,一臺新機器賣1000元,第二天就能在華強北找到幾乎一樣的山寨版,只要600元。
巔峰時期,華強北有36家批發市場,26000家商鋪,一年能賣出1.5億臺山寨手機,營業額高達3000億,就連一個一米的柜臺,一年租金都在12萬以上,而且一柜難求。
比做山寨手機更有名的,是抓住了蘋果手機的風口。
去年初,華強北搶先蘋果發布了 AirPods 3,網友調侃:“蘋果是華強北的子公司,庫克連夜到華強北進貨。”
但造山寨機說到底是低端內卷,價格戰讓商家利潤越來越薄,原本一臺能賺兩三百的山寨機,到最后賣一臺只能賺五六元錢,很多商家都被囤貨壓垮只能轉行。
剩下的商家不再造手機,而是更簡單粗暴,直接走私“水貨”手機。
比如一些大商家就靠動用“黑色手段”,在深圳各大港口的船上安裝暗格,繞過海關檢查,一次性將成百上千臺iPhone從香港帶到深圳。
另一部分小商販,直接雇“水客”去香港人肉帶貨,被海關抓獲時的慘狀,堪比人體藏毒。
在2016年的一次海關檢查中,一名“水客”在自己身上用膠帶纏了140部蘋果手機。還有人把手機貼在自己的內褲里以求逃過安檢。
這些國外回來的手機,經過華強北的改裝、刷機,客戶使用感受一模一樣,價格卻能便宜上千元,中間商戶還大有賺頭,這就造就了當年水貨手機市場所謂的“雙贏”。
但水貨手機賺錢,拼的是品牌發售新機的時間和庫存,一旦品牌加緊生產,水貨就失去了價格優勢。
比如最近蘋果14供應鏈優化,全球產能豐富,到10月12日跌到最低5999元,只比走私水貨的價格貴了300元左右。
不便宜,水貨手機就失去了市場,賠哭的不僅是黃牛,還有成千上萬的華強北水貨商家。
本來是最賺錢的風口,華強北就這么栽了跟頭。
賣手機日入千萬,
倒騰芯片賠個精光
手機業務的衰落帶動華強北走了下坡路,被迫開始轉型。
它轉型的核心還是追風口。
2017年,一些商戶開始利用走私電子產品的渠道,從國外搬運美妝產品。
美妝利潤高,只要避開高額稅費,走私而來的國外美妝產品可以為華強北的商家帶來豐厚利潤。
為此整個華強北2萬多商戶中有10%轉型做了美妝,明通電子商城幾乎全部都改行,就連名字也改成了“明通美妝商城”。
但走私本身是非法生意,不僅不能讓華強北恢復往日榮光,還給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2020年底的“6億事件”,就是一個涉案金額高達6億的美妝走私大案,華強北36人被抓,影響力巨大直接登上了央視財經新聞。
華強北的多家市場關門整頓,美妝轉型宣告失敗。
但就在“6億事件”的同一年,華強北就迎來新風口:全球范圍的芯片緊缺。
就連劫匪都不搶錢了,改搶芯片。
2021年6月,香港發生一起大劫案,一輛裝載14箱高端芯片的送貨卡車,被3名劫匪劫持,價值500萬港元的芯片不翼而飛。
被劫芯片的卡車
而就在芯片大劫案發生的前幾天,深圳某工廠價值千萬的芯片也被盜了。
芯片比黃金都誘人,原本手里就有芯片的人,一夜暴富了。
行情最猛的時候,就連沒有柜臺的背包客也能年入百萬,有經驗的老板半年就輕松爆賺千萬。
很快囤芯片就成了華強北商戶的標配,華南一個村子居然湊了上百億元,到華強北炒芯片,比當年的炒房團都猛。
這些芯片來自不同的渠道,有的是原廠尾貨,有的是商家囤積后漲價的正規芯片,也有的來自從各地回收的電子垃圾。
雖然華強北用各種方式滿足市場對芯片的需求,一時間賺得盆滿缽滿,但這種方式其實不可持續。
因為華強北的芯片業務受制于品牌產能,就算囤積庫存再大,只要品牌增產,需求被滿足,芯片價格很快就回落到原本水平。
危險總是比預期來得更快。
今年各大芯片廠商陸續擴大產能、管控價格,華強北的芯片需求突然就降低了,敏感的大商戶率先開始放貨逃離。虛高的芯片價格在幾個月內崩盤,暴富神話破滅。
在每一個風口上,華強北都是實力盡顯,那它到底錯在了哪?
被虐慘的華強北,
終究敗給了“賭”性
其實從1988年至今,華強北一直都是中國最有競爭力的電子產業街區。
能跟它的實力相抗衡的,就只有北京中關村。
但在2018年5月,中關村拆除了最后一個電子批發市場,徹底轉型成普通的商業街。
中關村沒了,華強北卻還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電子市場,它的競爭力可見一斑。
雖然起步草根,華強北的創新力卻很強。
華強北的商戶,對市場需求極其敏感,什么火就做什么。
比如寶可夢游戲爆火的時候,華強北就研究出了一款精靈球移動電源,到現在京東上還可以買到。
智能穿戴火的時候,幾乎每個柜臺都能買到智能手環、手表等穿戴設備;現在AI交互功能的學習機、陪伴機器人又成了華強北的爆款。
因此有人說,在華強北“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支持這種創新能力的,是華強北的全產業鏈。
在華強北的柜臺后面,隨便一位老板娘,背后就可能有一整個村子的生產力為之服務,能輕松整合到潮汕的電子尾貨、浙江慈溪的開關、甚至一些工廠為歐美代工剩下的庫存原料。
產業基礎這么好,為什么華強北的商家還是賠得褲子都不剩?
因為深知風口背后的暴利,執著的華強北商戶總是不顧后果的集體“豪賭”。
2020年,比特幣用14個月時間,從1.16萬美元瘋漲到6.13萬美元。
比股票、期貨都更有賺頭的比特幣,很快就吸引到華強北商戶的注意,成了他們集體狂追的下一個風口。
在賽格廣場的正中央,貼著一條標語:“服務好每一個礦工是公司的第一天條。”
巔峰時期,高算力英偉達顯卡的價格,被商戶從3000元炒到12000元一臺。
追漲殺跌的散戶心態,在華強北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但到底能不能賺錢,其實完全掌握在比特大陸、億邦科技這樣的礦機商家的手里,只要技術迭代,算力幾十倍、上百倍提升后,華強北囤積的低端礦機,一夜之間就能變成廢鐵。
一位商家透露,自己一位朋友用上億元的房產貸款囤顯卡,結果大部分都被砸在手里,不僅沒賺還倒虧了2000多萬。
商戶們其實清楚其中風險,因此經常自嘲:“這是血淋淋的教訓,人性的貪婪。”
截至今年7月,華強北賽格大廈里原本塞滿幾層樓的顯卡商戶所剩無幾,華強電子城的大部分商家也都不再銷售顯卡。
如今的華強北,就算仍有人悶聲發財,但火爆氣象已不復存在。
只因這里的商戶把風口、機會看得太重,為了賺快錢把普通的生意做成了投機的買賣。
最近蘋果降價,有人提出:“蘋果也救不了華強北了。”
恐怕這是華強北開業34年以來,最痛的領悟。
無論是賭靠山永固,還是賭風口不斷,都不如做好自己。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華強北,告別“水貨”天堂?》
南方財經.《芯片價格“跳水”背后:囤貨炒作、低技術無序競爭盛行,廠商加強研發自救》
新浪財經.《華強北挖礦往事》
環球時報.《說起華強北,你想到的只有山寨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