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國家政策(2022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政策、市場規模及應用前景分析)
一、概述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也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典型的區塊鏈以塊——鏈結構存儲數據。作為一種在不可信的競爭環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計算范式和協作模式,區塊鏈憑借其獨有的信任建立機制,正在改變諸多行業的應用場景和運行規則,是未來發展數字經濟、構建新型信任體系不可或缺的技術之一,區塊鏈目前按照開放程度分為三類,公有鏈、私有鏈以及聯盟鏈。
區塊鏈分類
資料來源:共研網整理
區塊鏈的發展可追溯到2008年,由比特幣發展而來,目前,區塊鏈技術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以比特幣等數字資產為典型代表的區塊鏈1.0時代,其目標是實現數字資產的支付、流通等職能。(2)區塊鏈2.0時代是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智能合約應用為典型特征的“可編程金融”時代,主要應用于金融領域,在無需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解決數字資產兌換、轉賬操作、跨行支付等問題。(3)區塊鏈3.0時代是指為各行業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可編程社會”時代,區塊鏈技術將作為未來的可信基礎設施,逐漸拓展到金融行業之外的各行業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共研網整理
二、市場政策
技術層面,2021年6月中央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中指出2019年以來,我國成為全球最大專利申請來源國,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應用層面,國家廣電局及交通運輸部相繼出臺《關于發布基于區塊鏈的內容審核標準體系(2021版)的通知》、《基于區塊鏈的進口集裝箱電子放貨平臺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進一步規范和推廣區塊鏈在相關領域的應用;監管層面上,2021年6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開發布第五批共223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與此同時,工信部網信辦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區塊鏈的發展目標。
截止至2021年9月中國區塊鏈產業政策盤點
資料來源:共研網整理
三、市場規模
隨著新技術對于社會經濟變革價值的體現,區塊鏈行業將逐漸形成涵蓋基礎設備、系統平臺、應用服務、配套支撐等的全方位產業鏈體系。無論是技術過硬、深耕行業的平臺型龍頭企業,成長潛力大、發展態勢好的區塊鏈創新企業,還是技術配套和行業應用類信息服務.企業,將利用技術平臺結合行業特色,服務與實體經濟方方面面,合力打造服務完善、高低搭配的企業梯隊。全球區塊鏈產業規模將保持增長,中國仍為全球區塊鏈市場規模第二大的單體國家,2021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達53.6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21.17億元,同比增長65.3%,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深入,區塊鏈產業基礎越來越好,產業生態發展迅速,產業鏈分布日益廣泛。進入2020年,區塊鏈產業鏈已逐步成形,各類產業主體均積極發力布局。在眾多因素的積極推動下,產業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2022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4.6億元。
2017-2022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統計及預測
資料來源:共研網整理
四、應用前景
1、聯盟鏈將成企業級區塊鏈應用主流方向
區塊鏈在高效率、去中心化和安全三方面難以兼得,往往需要犧牲其中一方以滿足另兩方需求。由于企業級應用更關注區塊鏈的性能、安全、隱私保護、監管合規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去中心化性能妥協,因此采用相對強管理部署模式、在效率和安全兩方面更具優勢、可以滿足行業多主體協作需求的聯盟鏈將會是未來企業級區塊鏈應用的主流方向。聯盟鏈的主要技術優勢在于:只有特定的、被頒發許可的成員才能參與記賬權限和維護治理,從源頭上對參與者身份進行驗證,增強互信,保證區塊鏈安全;在可信度方面,由于行業間能互相監管,因此它比私有鏈更為可信;聯盟鏈上的交易只需被幾個受信的節點驗證,無需全網確認,相對公有鏈交易成本更加低廉,保證交易低延時、高效率。
在不同應用場景下,聯盟區塊鏈將出現組織模式分化,形成兩種主要類型。一是以鏈主企業為核心,向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延伸的私有化程度相對更高的聯盟區塊鏈。在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等核心企業主導作用明顯,且涉及到大量鏈主企業不愿公開的產業鏈上下游信息的場景下,更可能形成這種以一個鏈主企業為主導的(雖然在區塊鏈中各節點平權)、中心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聯盟區塊鏈。未來極有可能在同一行業中出現以不同鏈主企業主導的多個聯盟區塊鏈并存局面。
二是在某些服務領域,形成覆蓋全行業的聯盟生態。在服務屬性、公共屬性較強的領域,更易形成此種聯盟區塊鏈,如以監管為導向的產品溯源、作為基礎服務的供應鏈物流以及金融征信等領域。此種聯盟區塊鏈中不會出現如鏈主企業一樣具有強主導地位的企業,甚至可能出現多競爭者在同一聯盟中共同協作情況(如銀行業、航運業聯盟),而形成中心化程度更低的區塊鏈聯盟。企業應充分了解不同類型區塊鏈適用場景,確定最適宜的聯盟鏈類型;采用組合拳模式,積極加入或主導建設與企業相關的各類型聯盟鏈,擁抱區塊鏈發展。
2、區塊鏈將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更深度融合
區塊鏈本質上是為社會提供信任,解決“生產關系”問題的底層協議;需要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其它新興技術相結合,各取所長,才能充分發揮技術動能,釋放商業價值。區塊鏈+物聯網確保產業鏈可見性:在產品溯源、供應鏈管理等場景下,需要依靠物聯網技術,利用各種傳感設備將全鏈條活動信息和相關數據進行實時傳輸整合。區塊鏈則為物聯網提供安全的環境。兩者必須同時存在,才能確保對產業鏈系統狀態的及時、全面監控,從而實現最優化的供應鏈解決。
區塊鏈+大數據釋放數據價值: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解決大數據收集中隱私安全和數據不可信問題,提升數據可用性;同時,大數據分析將彌補區塊鏈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不足,在確保隱私安全情況下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如基于物流區塊鏈鏈上數據,可進一步依靠大數據能力開發物流金融和保險產品。
區塊鏈+人工智能提升商業處理自動化程度:人工智能+智能合約在自動化處理商業關系方面潛力巨大。將機器學習等技術融入到智能合約,自動優化、迭代智能合約中的算法模型,將使智能合約“更加智能”,在自動對賬等領域進一步提升自動化處理效率和準確率。
區塊鏈+云計算降低區塊鏈部署成本:利用云計算已有基礎服務設施可實現區塊鏈開發應用流程加速。近年,微軟、亞馬遜、BATJ等互聯網巨頭均推出部署在云端,可應用于供應鏈金融和供應鏈管理等場景的BaaS服務,極大降低企業部署成本。預計基于區塊鏈+云計算的BaaS服務會是未來區塊鏈部署的重要模式。
3、企業競爭加劇,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在動態演變中加速突破
區塊鏈技術被預測為引領第五次技術革命的關鍵技術,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已深刻意識到區塊鏈技術將對商業體系與競爭格局帶來深遠變革。然而,區塊鏈在技術層面依然尚未完全成熟、在應用場景層面無論是應用的深度還是廣度都還處于表層。群雄并起逐鹿、搶占市場先機已成必然趨勢。由于區塊鏈所具有的技術壁壘,當前區塊鏈技術發展和應用仍以技術類企業主導。國內外代表企業如螞蟻、騰訊、微軟、亞馬遜紛紛進行自有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爭奪區塊鏈標準制定權。相關企業大多綁定各行業龍頭跑馬圈地,推廣自研底層技術標準的行業應用。
大型行業應用企業和政府部門也將參與到區塊鏈版圖構建之中。區塊鏈必須依靠商業場景發揮價值,擁有業務場景的大型行業應用企業具有天然優勢,如沃爾瑪等龍頭企業也在試圖掌握區塊鏈聯盟建立的主動權,以科技賦能企業發展、鞏固行業地位。同時,各國政府已看到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前景、以及由企業主導區塊鏈聯盟建設的局限性,區塊鏈被上升為國家戰略,由國家和政府推動的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探索也將在未來行業生態中扮演重要地位。
區塊鏈供應鏈行業應用市場巨頭入局、硝煙四起。在可預期的一段時間中,主要玩家間必將競合并存,推動技術和應用在動態演變中加速突破。技術研發企業、行業應用企業、政府部門等主要玩家將在未來的產業生態圈中逐漸明晰自己的分工和定位:技術研發企業將在技術競賽中快速迭代技術能力,搶占市場,加速區塊鏈技術的突破和創新;行業應用企業以企業自身發展為目的,深度擁抱區塊鏈,為區塊鏈技術落地提供可依賴的商業場景;意識到區塊鏈重要性的各國政府將在政策、監管等方面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提供有利宏觀環境。三方在底層技術研發、應用場景推廣、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通力合作,共筑區塊鏈繁榮圖景。
更多本行業詳細的研究分析見共研網《2022-2028年中國區塊鏈行業全景調研及行業競爭對手分析報告》,同時共研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可行性分析、商業計劃書、IPO咨詢等產品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