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產業(虛擬現實迎重磅利好,多巨頭入局爭食千億產業“蛋糕”)
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虛擬現實產業的未來發展目標:到2026年,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
政策利好下,11月2日,虛擬現實概念股開盤大漲,創維數字、風語筑、三利譜、國光電器等紛紛漲停,寶通科技、恒新東方、隆利科技等大幅高開。
實際上,早在“元宇宙”概念爆火之前,許多科技巨頭及消費電子產業鏈企業就已布局VR等虛擬現實賽道,開始“悶聲賺錢”。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部分消費電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日交出的前三季度財報“成績單”中,VR/AR業務已經成為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點。此外,京東方等產業巨頭也于近日公開產線投資規劃,越來越多企業正爭相入局,爭食虛擬現實這一千億產業大“蛋糕”。
迎政策利好,虛擬現實產業成千億藍海
11月1日發布的《行動計劃》,亮點在于提出了清晰明確的發展目標: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打造10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虛擬現實生態發展的集聚區,建成10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現階段,從整個行業來看,全球VR行業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據IDC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AR/VR設備出貨量高達1123萬臺,同比增長幅度為92.1%,其中VR設備出貨量達1095萬臺。預計到2022年,全球VR設備的出貨量有望達到1573萬臺。
把眼光放到國內。IDC數據顯示,2022全年國內VR出貨量預計可達150萬臺以上。結合現有出貨量數據進行簡單計算,要實現《行動計劃》中2026年的目標,預計我國未來四年VR終端出貨量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高達102%。
此外,在《行動計劃》中,多場景應用融合推廣工程也備受關注。《行動計劃》中表示,選擇規模化、成熟度潛力較高的行業領域優先布局,包括VR/AR工業賦能、VR/AR沉浸式旅游體驗、VR/AR大眾健身、VR/AR線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
實際上,VR賦能行業的場景目前已經多點開花。聯通證券指出,當前C端先行,全球XR頭顯年銷量已破千萬,游戲、直播、運動、社交、影視等消費級場景多點開花,長期向上趨勢不變。在B端、G端的滲透已經起步,XR+AI深度融合已賦能智慧制造、能源、城市、教育、辦公、農業等諸多行業,META、PICO等消費級龍頭也均于近期攜企業級新品積極入局。
VR相關業務成業績新增長點,吸引企業爭相入局
在虛擬現實產業的千億藍海中,許多行業巨頭已爭相布局。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部分消費電子產業鏈企業近日交出的前三季度財報中,VR/AR業務已經成為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點。
VR業務促進業績增長,歌爾股份就是其中之一。前三季度業績信息顯示,公司實現營收741.53億元,同比增長40.47%,凈利潤實現38.40億元,同比增長15.23%。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以VR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業務擴張,盈利能力改善。
歌爾股份在近期接受機構調研時,就VR市場的未來的表現也直言,VR有機會成為全球消費電子行業中表現最優秀的品類之一。鑒于公司在全球VR產品制造端的優勢地位,有望持續受益于全球VR行業的成長。
此外,近日京東方、TCL等產業鏈上下游巨頭,也紛紛公開布局VR的相關計劃。京東方10月30日晚公告透露,擬投資不超過290億元建設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著力布局VR(虛擬現實)顯示產品市場。
除了京東方,TCL華星、深天馬、維信諾也在VR領域已有布局或儲備,下游彩電廠TCL電子、創維集團、海信視像等也已經或即將推出VR/AR新品。
與此同時,VR也是低迷的消費電子板塊中,受多數機構看好的細分行業之一。中信證券最新研報指出,當前電子板塊估值處于歷史底部,核心資產價值凸顯。下游終端關注創新增量藍海,重點關注VR、汽車電子等方向。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