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市場化(引入區塊鏈技術 數據要素市場化再進一步)
本報記者 鄭瑜 北京報道
作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一環,數據流通使用備受關注。在各方加快探索數據共享機制構建背景下,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之一,區塊鏈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日前,上海數據交易所與歐科云鏈(01499.HK)達成合作。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此次歐科云鏈與上海數據交易所的合作,主要聚焦區塊鏈鏈上數據相關的產品研發及創新。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共同推動區塊鏈技術及鏈上數據在實際業務場景中的應用實踐,探索更加貼合市場需求的鏈上數據創新發展道路,同時向更廣泛的用戶群推廣鏈上數據,解決當前數據交易市場中鏈上數據缺失的現實問題,助力數據要素市場發展。
多地探索區塊鏈賦能數據交易路徑
近年來,區塊鏈在數據流通與數據治理中開始嶄露頭角。在上海之前,北京、貴州、湖南、福建多地也紛紛將區塊鏈技術作為數據交易領域的探索方向。
2016年10月,工信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同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寫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次年,作為2017年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首批重點企業,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數據交易的應用,制定出臺了《大數據交易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該標準分別從架構標準、治理標準、交易標準、安全標準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助力區塊鏈技術在大數據交易領域深化應用,促進全國數據要素有序流通。
2021年11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以下簡稱“北數所”)發布基于區塊鏈的“數字交易合約”新模式,利用區塊鏈技術整合數字身份、價值標定、溯源追蹤等能力,為數據主體簽發證書,在數據確權登記、訪問、分析、計算、交易過程中,將完整操作過程上鏈存儲,保障數據的來源可追溯、內容防篡改、主權可確認、利益可分配。
在蔣照生看來,區塊鏈技術在數據交易中能夠發揮多方面的作用,比如借助區塊鏈技術可實現數據交易全業務全流程的安全可信,保證交易數據難以篡改;通過使用智能合約可簡化交易流程,提升數據交易效率等。但區塊鏈技術對加速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體系的貢獻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支持,也能體現在數據層面與產品層面上的創新突破。我們在關注區塊鏈技術對數據交易體系性能提升的同時,也需要關注產生于和沉淀在區塊鏈網絡中的海量數據。“這些鏈上數據本質上也是數據要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區塊鏈應用深度與廣度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元宇宙、Web3等前沿概念等創新發展,鏈上數據在數據要素體系中將會越來越重要。這同時也是上海數據交易所和歐科云鏈此次選擇在鏈上數據領域開展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于鏈上數據與其他區塊鏈技術服務的創新點,蔣照生表示,與單純借助區塊鏈相關技術為數據交易所提供各類技術服務,解決數據交易過程中存在問題不同,鏈上數據的合作則更聚焦在產品業務層面,是圍繞鏈上數據,打造面向市場需求的鏈上數據產品,上線數據交易板塊。
實操層面仍面臨諸多問題
雖然對于技術應用的探索正在加快進行,但是新技術與數據領域的融合,以及如何真正形成創新合力問題上,仍有待各方給出更為具體的答卷。
多位受訪人士向記者表示,區塊鏈在數據交易領域的想象空間廣闊,不過,在技術適配場景、具體賦能路徑以及數據本身確權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上海散列信息科技合伙企業創始合伙人高承實告訴記者,區塊鏈在數據交易中的應用空間廣闊,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以及可以對數據資產進行智能合約編程等特性,決定了它在包括數據確權、交易、定價、交割等環節都可以發揮其作用。“但我們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對于數據交易,區塊鏈要解決的首要痛點是數據交易時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問題。”
“我們對數據本身的特殊屬性的認定十分關鍵。比如我們不能將‘商品’的概念簡單套用在‘數據’上,雖然數據也是生產要素,但數據與商品的屬性完全不同。如果數據的屬性梳理不清,那么數據的確權、交易、定價、交割等環節就會存在相當多理論上都解釋不通的問題。”高承實直言。
在高承實看來,大數據的單體價值密度低,但聚合價值高,并且大數據一般情況下與某一行業部門息息相關,這是零星數據的價值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在數字經濟時代,有價值的并不是單一、零星數據,能夠交易的數據應當是大數據。因而具備交易和處理大數據能力的特定專業機構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中必不可少。但這一類市場較為封閉,并不是開放市場,而是在長期博弈基礎上形成的類似于‘熟人市場’的交換。此外,如果人們交易的不是數據本身,而是數據處理結果,也就是數據服務,那么這一類市場的建設相對容易一些,在數據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方面的問題也會相對少一些,區塊鏈在這一類數據的確權、交易、交割等環節發揮的作用也會更加明顯。另一方面,要真正實現數據交易合理合法合規,首要任務對交易的數據進行分層分級分類,而不是把分屬各個部類的數據混為一談。如果無法對數據進行分層分級分類,做不到數據的封閉處理和使用,即使采用了加密技術,也很難保證數據以及數據交易的安全。”
上海杉達學院數字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樹源表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數據交易應運而生,但數據不同于其他生產要素,數據交易過程中被復制、留存、轉賣甚至篡改的風險尤甚,這種情況下通過技術有效保證數據安全成為問題關鍵。
“區塊鏈技術可以運用到數據交易的全過程中,并且可以跟蹤數據交易的全過程,使得數據交易更加透明、安全與高效。比如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賬和實時清算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數據交易平臺的清算能力。同時,也能夠重塑整個數據交易的規則,激活數據交易市場的活力。”唐樹源說道。
唐樹源表示,區塊鏈技術在應用落地的過程中,應當更加關注保護隱私和商業秘密,加強技術漏洞修復。同時,對于技術的成熟度與可行性問題應當進行充分論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9月初,福建大數據交易有限公司在《關于公開招募數據要素流通交易生態合作伙伴的公告》中關于招募單位的能力要求一欄中也提到,須詳細說明所申請方向在交易流通服務平臺搭建、數據庫構建、隱私計算、區塊鏈、網絡安全、數據審核、平臺運維等方面的總體思路、技術實現、實施路徑及案例介紹。
(編輯:何莎莎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