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宇宙漫游指南(元宇宙漫游指南:如何賺你的第一桶金?)
去偽存真,揭開元宇宙的本來面目。
2021年,元宇宙概念席卷全球,這一年也被稱作元宇宙元年。
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10月,Facebook更名Meta;11月,微軟宣布進軍元宇宙。最新的動態是,近日,Meta、微軟、英偉達、華為等37家企業與機構共同成立元宇宙標準論壇,致力于統一元宇宙行業的標準。
大廠紛紛下場,資金瘋狂涌入,這把火一直燒到現在。
元宇宙泥沙俱下,投資者蒙眼狂奔。大家一邊擂響戰鼓,一邊心中打鼓:“熱炒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01
元宇宙是現實世界的投射
元宇宙聽起來很科幻。
想搞清楚元宇宙的概念,還真得從科幻片中找靈感。
常見的對未來世界的幻想,往往都有一個不爭氣的現實世界,和一個無限美好的理想世界。為了到達幸福的彼岸,主角要么沖向宇宙,星際穿越;要么回到過去,時空穿越;要么鏈接網絡,虛擬穿越。
虛擬穿越的彼岸,在1992年的時候,被一本叫《雪崩》的書稱作元宇宙。30年過去了,這個詞的含義沒什么本質變化,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
所有虛擬世界的想象及相關技術的演進都能裝進元宇宙的大筐里。
科幻片再怎么想象,仍然是現實生活的投射。
元宇宙就是利用科技手段營造的賽博空間,是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
科幻片不會憑空想象,考慮的仍是人類的吃喝拉撒睡,元宇宙同樣不能免俗,解決的也是現實世界的需求。
那么,為什么元宇宙兜兜轉轉30年后,又變成了時髦貨呢?資本市場熱捧和科技巨頭入局的背后,是科幻已經不再停留于想象,而是有了技術及應用投入現實的苗頭。
圍繞人類整日思考的問題,元宇宙的應用方向可以總結為三個去處:怎么娛樂,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02
娛樂:最掙錢、看賽道
在電影《頭號玩家》中,元宇宙的娛樂方式全面呈現。通過VR、體感手套等設備,虛擬世界近在眼前,觸手可及。玩家可以打怪,可以跳舞,順便還談談戀愛。
這一切,都在從科幻走向現實,越來越多體現元宇宙玩法的游戲及平臺涌現。國外大熱的《堡壘之夜》請到明星在游戲中舉辦演唱會,《我的世界》等沙盒類游戲可以建造屬于自己的家,大家操縱著自己的數字分身,有了更多元的游戲體驗。
當然,在電影拍不到的地方,還有運算技術與基礎設施在背后支撐。與應用逐漸豐富相伴的,5G、云、3D引擎、AI、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各種聽說過沒聽說的科技硬詞都有了突破和應用。
為什么娛樂成了元宇宙的開拓先鋒?
因為游戲最掙錢。
萬事開頭難,游戲強大的變現能力,成為元宇宙的先行者,一方面推廣新方向,另一方面也推動新發展。
沒有了切西瓜,VR就很難獲得第一批體驗者,而玩游戲中存在暈眩感的毛病,又促進了顯示技術的優化。
元宇宙游戲領域的投資,與同樣火熱的新能源車有類似之處:商業化成熟,但技術路徑上仍有博弈。AR、VR、MR……技術不斷迭代,互相爭奪市場。可以想見,
一旦一種技術路徑一統江湖,背后都將是軟硬件整個產業鏈的腥風血雨。
因此,要想參與投資,投資框架既要深入到研發水平、成本控制、銷售能力、用戶體驗等評判成熟企業的價值邏輯,更要站在技術路徑大方向上選對賽道。
03
工作:最火熱、看審美
號稱“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乍一眼看上去就是海外版4399小游戲平臺。那么,為何Roblox能獲此殊榮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入了創作者經濟系統。
在Jon Radoff提出的元宇宙七個層次中,創作者經濟道出了在元宇宙中“打工掙錢”的核心模式。
在Roblox上,不僅可以玩游戲,還可以創作游戲在平臺銷售。平臺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套創作工具,還提供了交易用的虛擬貨幣Robux,而Robux可以與真金白銀兌換。
Robux和以前常見的充值后的金幣、點券等代幣有什么區別?
一般情況下,砸錢充值后,只能局限在這個平臺消費,且不可能再換回現金。對于平臺以外的人來說,這類代幣一文不值。在兌換充值的那一刻,代幣在現實世界的貨幣價值就灰飛煙滅了。
至于使用代幣購買的游戲皮膚、武器等道具,就更無法與貨幣價值畫上等價關系了。哪怕坐擁傳說級、典藏級皮膚,對于其他人來說最多也就評價個好看,沒辦法說是值錢。事實上,皮膚不過是一串1和0構成的代碼,平臺可以隨意的復制,玩家也會大量的擁有。
最近炒得很熱的NFT,為什么不只是一串數字,而變成數字資產了?
關鍵在于區塊鏈技術為其賦予了防偽的特性。雖然還是一串代碼,但它是一串獨一無二的代碼。
試想,一副梵高的真跡和一張翻拍的照片,其價值完全是兩個概念。
很多人對NFT審美不能,無法理解為何能賣出天價。那么試想一下,當你參觀山頂洞人制造的石器時,或許很難夸贊其精美,但一定會明白它很值錢。新興的數字藏品有了技術突破帶來的增值效應。甚至可以說,此時的收藏帶有些古董收藏的含義。
面對元宇宙,我們多數人都是“山頂洞人”,每個人都有機會制造屬于自己的石器。
盡快學會元宇宙的勞動方式,使用工具,創造價值,就有機會率先進化,獲得新時代第一桶金。
當然,隨著更多人加入到NFT的創作中,數字收藏品最后還是要回歸到審美上來。還是那句話,元宇宙是現實世界的映射。倘若開一檔《鑒寶》的欄目,也得打上收藏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標語。
04
生活:最關鍵、看監管
互聯網經歷了web1.0與web2.0時代,正在朝web3.0演進。
1.0時代,我們剛剛成為網絡公民,享受著匿名潛水的狂歡。門戶網站大量崛起,我們的身份主要是消費者,主要動作是被動的閱讀。
2.0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UGC(用戶生產內容)充分調動起網友的自主性,在社交平臺灌水成了常態,大量互聯網平臺企業誕生。
而3.0時代的要義是去中心化。
我們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社交與交易,雖然還是匿名,也能通過UGC掙著錢了,但是,總有平臺在中間過道手、把控著。
隨著平臺越來越大,壓榨創作者,欺負消費者的事情就越來越多。通過算法,平臺主導著流量的去處,打破了自愿與公平交易的原則,壟斷的尾巴翹了起來。所謂的平臺生態,說白了就是把魚缸擴建成水族箱,還是想把魚和水都給圈起來。平臺的流量與收益無法自由遷移到其他平臺,實際上互聯網海洋沖浪的快感在逐漸被巨頭筑起的圍墻切割。
這些壁壘勢必要打破。
web3.0繪制了去中心化的藍圖,區塊鏈等技術正在推動其實現。
如果說元宇宙中的娛樂與工作方式正在落地,生活方式確實需要更多想象力。再以《頭號玩家》為例,通過綠洲(Oasis)的廣場,你可以自主選擇不同平臺提供的體驗,無論是開會,還是社交,或者是娛樂。你的身份、財富與社交關系不再被分割,元宇宙居民在其中積累數字資產,拓展社交關系。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巨頭紛紛入局一個致力拆墻的世界,看起來像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但是,墻雖然拆了,但是虛擬世界就像現實世界一樣,仍然需要施工隊蓋樓,需要服務員上菜。
公司搶跑正是為了取得先行者優勢,在技術路徑、硬件標準、內容類型上搶得先機,就可以更早在元宇宙站穩腳跟滾雪球。
但是,去中心化是一把雙刃劍。現實世界的信用背書更多來自權威機構,虛擬世界由區塊鏈取代后,監管部門的缺位可能將虛擬世界的自治社區推向野蠻部落,這也是國內謹慎看待元宇宙的癥結所在。如何尋找平衡,是元宇宙必須面臨的監管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