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教育(2022首屆元宇宙教育前沿峰會成功舉辦)
1月9日,在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指導下,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中譯出版社和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聯合發起的全球首家“元宇宙教育實驗室”在線上成功舉辦“2022首屆元宇宙教育前沿峰會暨元宇宙教育實驗室系列叢書首發儀式”。中國網教育、搜狐教育、網易教育、鳳凰教育等媒體直播峰會盛況,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近200萬人在線觀看。
元宇宙教育前沿峰會現場
本次峰會由易偲環球、咖菲科技、親子貓、清博智能(元宇宙研究院)協辦,匯聚探索元宇宙的知名專家、代表企業和資深教育科技從業者,深入研討元宇宙概念與教育融合的可行性,碰撞元宇宙技術創新應用的新思路,描繪元宇宙教育的豐富圖景,為元宇宙在教育行業的探索營造良好開端,為互聯網教育下一階段升級的新范式提供啟發與思考。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秘書長于進勇主持本次峰會
宋茂恩:元宇宙與教育融合要注重實踐、不忘初心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宋茂恩認為,元宇宙與教育的融合將從三個方面賦能教育,一是可以克服教育場景上時空的局限;二是傳授者與學習者可以在開發者的支持下,進行更加深入、便捷的互動,實現更加充分的“教學相長”;三是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優勢有效降低教育教學成本,改善教育資源不均衡,促進教育均等。他對元宇宙與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四個建議:一是加強技術創新,特別是硬件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與算法創新,注重教育體系生態建設。二是結合需求循序漸進推進應用創新,積極賦能教育薄弱領域和地區。三是要以學生為本,確保遵循教育本質,把握正確方向,從業機構和人員應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四是要積極推進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數字空間發展剛剛起步,探索無止境,政產學研用各方要加強協作,不僅要勇往直前,也要攜手與共。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 宋茂恩
楊丹:2022年極有可能成為“元宇宙教育元年”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主任楊丹指出,2022年極有可能成為“元宇宙教育元年”。“元宇宙+教育”相較于“互聯網+教育”有著跨越代際的巨大飛躍,將發揮出互聯網教育不能比擬的作用。一是形成用戶共創內容模式;二是打造多元角色沉浸體驗,借助日漸完備的知覺管理系統,營造出加強人機交互的沉浸式空間;三是元宇宙教育孕育新的商業模式和學習模式。元宇宙將刺激教育內容的生產與消費,誕生新的商業模式,產生大量新的創業和投資機會。此外,楊丹還介紹了“元宇宙教育實驗室”2022年的具體工作規劃。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主任 楊丹
朱嘉明:元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
著名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談到,如今科技正展現前所未有的自我生命力。過去,科學技術研究會受經濟規律影響,而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對經濟規律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科技進步速度的加快已經超越教育體系的演變速度,新知識技術的誕生、擴散、消亡的周期變短,新信息的生命周期縮短,使得各個教育主體和傳統教育范式都面臨著新的挑戰。過去學習為了創造,現在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創造。對教育來說,元宇宙可以打破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實現傳統教育模式的升級和教學資源的平衡,最終讓終生學習、跨學科學習、循環學習以及人機互相學習成為可能。唯有元宇宙可以成為承載科技、教育、學習的“大課堂”。
著名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 朱嘉明
李志民:元宇宙未來發展不應偏離教育本質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表示,元宇宙是互聯網的極大發展和高階形式,標志著人類進入數字文明、信息文明的起步階段。作為沉浸式的虛擬空間,元宇宙的核心在于數字資產和數字身份的承載。面對元宇宙時代,教育的自我迭代擁有了更多可能,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多元的心態以及更加智慧、卓越的方法去構建和探索新的形式。無論元宇宙未來發展如何,都不應偏離教育本質。對于個體來講,教育就是生命所需,具有階段特征,而對于群體來講,教育就是社會所需,由社會形態決定。教育是把人類積累的對自然界的認知和改造自然的經驗,以及社會生活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與品德,使人們的身心得到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 李志民
喻國明:元宇宙預示了未來發展的某種必然性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實驗室主任喻國明從傳媒研究的角度談到,元宇宙融合了當下互聯網各類技術,最終要形成全真互聯網——一個高于現實、更具想象力,與現實相互平衡卻又可以發生交互的一個升級迭代的現實。這種新現實帶來了三個方面的變化:第一,橫向的關聯交叉與融合增加,并可能成為未來創造價值和發展動能的主力方向,教育可以產生更多具有想象力的新模式;第二,社會分工和場景、資源等各類要素的顆粒度逐漸變細,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導引的教育模式、育人邏輯的改良與創新,成為因材施教的一把“鑰匙”;第三,傳播場景越來越沉浸化,學習與探索的體驗提升,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意識將更容易成為學習的重要動力。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實驗室主任 喻國明
郝景芳:要給廣大孩子溫暖包容的元宇宙
科幻作家、童行書院創始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郝景芳認為,元宇宙是更加逼真的虛擬世界,可以進行更加快捷、逼真的連接與交互。她認為,元宇宙并不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新概念,而是過去一系列虛擬技術不斷完善和提升的產物。她已經進行了3年有關元宇宙學校的探索實踐,她建立的童行書院就是一個元宇宙的虛擬學校。她希望通過更理想的虛擬學校和虛擬老師開發,真正達到教育公平,給孩子建立廣大、溫柔、包容的元宇宙。
科幻作家、童行書院創始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郝景芳采用易偲環球提供的虛擬演播室直播技術進行分享
陳建偉:元宇宙對于人文教育將有巨大推動作用
易偲環球創始人陳建偉提出,互聯網時代,是信息傳遞的邊際成本不斷降低為0。元宇宙的到來,是體驗傳遞的邊際成本不斷降低為0,這對人文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和變革。易偲環球協助丹曾文化打造元宇宙時代的生態知識課堂,從搶占頭部內容IP,到元宇宙saas應用,如朗誦元宇宙、玉石博物館等的應用,到品牌虛擬IP, 最后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實現共享共創共贏的系統。
易偲環球創始人 陳建偉
在元宇宙里搭建唐宋古街、亭臺樓榭等等,把內容數字化、沉浸化、可復用、資產化。讓人們可以通過沉浸式的環境去體驗,通過元宇宙里面社交、生活等多種寓教于樂的游戲化特征,讓學習者長期系統化流連忘返地學習,并持續貢獻優質的人文內容,把我們優質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系統甚至會進化為虛擬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每個人都可以最高效率、最高體驗、最低成本地實現個人的成長,提升全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系列叢書《元宇宙教育》首發
行業探索,理論先行。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攜新書《元宇宙教育》亮相峰會現場,中譯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喬衛兵、清華美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學術委員李駿翼在新書發布環節分享了對元宇宙教育發展前景的展望。
作為國內率先出版元宇宙圖書的出版單位,中譯出版社已經推出了《元宇宙》《元宇宙大投資》《元宇宙通證》三部曲,還出版了《元宇宙新經濟》《極簡元宇宙》《解碼元宇宙》《一本書讀懂元宇宙》《給孩子講元宇宙》等聚焦元宇宙的外版圖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向大眾普及了元宇宙在未來可能應用的多樣化領域。
中譯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喬衛兵認為,第一,元宇宙正在向更加專業化、學科化、產業化的廣度與深度發展,向著更加可操作、可落地的方向發展。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的元年,不管是產業界、投資界、教育界、實業界都在密切關注元宇宙。從2021年7月扎克伯格說5年內將把Facebook打造成元宇宙公司,到10月正式更名為Meta,全球各大科技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元宇宙。
中譯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喬衛兵
第二,中譯出版社作為率先出版元宇宙系列叢書的出版單位,對元宇宙的關注也與各個學科、各個專業正在進行緊密相連,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在進一步深入,形成豐富而體系化的態勢。
第三,《元宇宙教育》一書正式發行,是關于元宇宙教育專業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有更加深入的、具體的、階段性的成果。
第四,元宇宙賦能教育,探索新的教育場景和模式蘊藏著一場新的學習革命和教育革命,與傳統的與教材、教師、教室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不同,元宇宙將帶來一個全新的時空學習的新模式。
最后,元宇宙教育系列叢書的出版將助推元宇宙教育的深入研究和實際發展,也讓元宇宙朝著一種更加健康、更有想象力、更有成果的方向發展。
《元宇宙教育》的作者,清華美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學術委員李駿翼提前透露了該書的內容和寫作思路。該書運用元宇宙思維框架,與來自2070年代的“覓渡Medu超算平臺”進行對話,探討當代教育痛點和未來教育生態發展圖景。圖書內容涉獵非常廣泛:元宇宙時代未來學校圖景、虛擬老師能否替代真實教師、元宇宙教育對高考升學的影響、未來家庭教育的狀態以及終身教育的實現方式等等。對話背后反映出對元宇宙教育的大膽想象和發展預判,可視為當代人們對元宇宙教育概念的一次深刻的系統性思考。
《元宇宙教育》作者,清華美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學術委員 李駿翼
同時,到場嘉賓共同為《元宇宙教育》新書揭幕,這本全球第一部關于元宇宙教育主題的圖書不久將與讀者見面。該書或將對建構元宇宙教育理論體系產生重要影響。
《元宇宙教育》新書揭幕
高端對話:元宇宙教育進校園的可行性探討
元宇宙教育進入校園教育適配性,以及對現有教育體制的影響作用是教育行業的核心關切之一。在峰會的高端對話環節,來自產學研各領域的領導、專家共同就“元宇宙教育進校園的可行性探討”話題進行了頗具啟發的對話分享。
德仁微課研究院院長、華圖教育聯合創始人于洪澤認為,互聯網在近幾十年來的演進過程中,讓人們的教育選擇權有了更豐富的內核。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推動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得以更快更好落實。
德仁微課研究院院長、華圖教育聯合創始人 于洪澤
順應元宇宙時代的來臨與發展,教育要相應地在內涵、邏輯和發展上產生變化,并考慮有關問題,包括與在線教育有什么不同?會不會成為無邊界校園?元宇宙學習場景和現在的學校有什么不同?元宇宙教育是教育的終極形態還是未來會出現更高級的教育技術,需要教育從業者們做出思考和解答。
他判斷,經歷過互聯網時代的人們,對于新興的元宇宙概念的期許是非常高的,他們希望科技革命、學習革命、教育革命能夠在元宇宙教育當中同時發生,建立起完善的底層技術和制度結構,降低創新風險和投入成本。教育行業的各方力量也應在未來元宇宙社會到來之際,率先布局并做好元宇宙教育,這樣才能為未來構建社會文明,秩序建立等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潁惠表示,通過科技手段創設虛擬教育場景可能是元宇宙教育發展早期的一個普遍范式,它增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教與學互動。在國家課程標準統一化的今天,教育改革的目標和方向高度明確,同時教育教學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元宇宙教育所營造的虛實結合的數字化學習場景以及高度交互的學習方式將很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獲取知識的熱情。虛擬人物的技術開發或許會推動虛擬教師的產生,從而提升陪伴式學習的質量,彌補在線學習互動的情感缺失。高度仿真的人機互動式學習、陪伴式學習可能成為教育方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吳潁惠
她認為元宇宙另外一大優勢是通過構建虛擬時空所提供的實踐場景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班級制教學管理體系下,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個體差異,元宇宙教育能夠營造更加定制化、個性化的個人學習空間,提供適應每個學生心理特點、思維習慣的元宇宙學習成長方案,以補足學習差距。吳穎惠院長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元宇宙技術可以創建一個虛實相融的教育實踐場景,早日推動教育方式變革發展。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郭文革認為,從“長時段”的教育的技術發展史可以看出,教育形態是隨技術變革而變化的,以“班級授課制”為核心的現代課堂教育制度只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此之前的教育形態,包括蘇格拉底的對話式教學、孔子的杏壇講學、中世紀修道院教育等多種不同的場景。元宇宙對未來教育場景、形態的變革是可以預見的。從歷史變革來看,一種新型教育形態的發展和普及,受到技術、受眾廣義的讀寫能力、成本等多種要素的影響,只有當這些因素發展到一個合適的水平,才能實現產業的變革。印刷技術與讀寫教育、手機攝錄功能與短視頻的普及等,都符合這一規律。元宇宙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要培養具有沉浸式“讀”、“寫”素養能力的一代新型人才。由于打造元宇宙的沉浸式學習場景需要比教科書更加多維、密集的素材資源,因此,元宇宙教育創業者應當與高校的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數字人文數據庫等合作,利用其積累的大學學術資源庫,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學習體驗。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郭文革
科幻作家、童行書院創始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郝景芳認為,元宇宙教育本身的增強交互屬性給未來教育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目前在線教育短板的師生互動仍然效果不夠理想,側重于“教”,而非學生的“學”。而元宇宙教育可以讓師生進入同一個虛擬空間上課,最大價值是將實現教育過程的高度互動,增強學習者的主動性與參與感,讓教師能實時指導學生完成自我學習實踐,并關注、指導學生自身水平提升。
科幻作家、童行書院創始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 郝景芳
她預測道,元宇宙教育將在兒童泛知識學習領域和職業教育領域大放異彩。首先,兒童更樂于接受游戲化教育,喜歡多樣性的場景體驗,虛擬數字學習場域更能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學習。其次,在當前的職業教育領域,很大的問題是一個人找不到自己最適合的職業路徑,元宇宙有可能提供人和職業之間更高效的匹配路徑,這種趨勢或給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帶來新的發展領域。
清博智能元宇宙研究室主任楊爍認為,元宇宙教育能夠為教育教學方式帶來突破創新,提升教育科技的應用質量。通過元宇宙技術不僅可以實現遠程沉浸式教學互動,而且師生能夠獲取體驗感和真實性更強的學習資料。他介紹道,以元宇宙研究室為例,元宇宙早期技術落地應用是以虛擬主持人、虛擬文旅場景建設、遠程互動會議搭建等為主的形態,尚屬于起步階段。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及元宇宙教育還需要在科技躍遷式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研發。除了虛擬空間建設,腦機接口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也是可以實現元宇宙目標的一個重要解決途徑。
清博智能元宇宙研究室主任 楊爍
加入探索元宇宙教育實踐的新征程!
本次峰會上,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喬衛兵,作為“元宇宙教育實驗室”發起單位代表為“元宇宙教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和專家委員頒發聘書。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朱嘉明 著名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單:
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
喻國明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實驗室主任
沈 陽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郝景芳 科幻作家、童行書院創始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將定期探討交流元宇宙教育發展前沿,為實驗室的發展方向和重大舉措提供方向指引和戰略指導,是實驗室的最高智囊。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專家委員會名單:
吳潁惠 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郭文革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李駿翼 清華美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學術委員
于洪澤 德仁微課研究院院長、華圖教育聯合創始人
徐遠龍 元宇宙三十人論壇秘書長
“元宇宙實驗室”專家委員會由相關領域技術、教育和產業專家組成,將為實驗室提供戰略戰術咨詢和指導。
被視為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目標的元宇宙概念橫空出世,凸顯了虛擬現實信息和真實世界加速融合的趨勢,促進網絡信息行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元宇宙以其深度沉浸的體驗、還原并超越現實的場景、高度智能的人機交互等特性,很有可能掀起新一輪“科技+教育”的創新高潮,成為全新的教育應用支撐體系的數字底座。本次峰會的成功舉辦拉開了元宇宙教育理念創新的序幕,為科技界、教育界提供了一次新教育科技研討的生動案例。
“元宇宙教育實驗室”于2021年12月14日在中關村核心區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中譯出版社和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聯合發起成立,實驗室的成立旨在探索元宇宙與教育創新的結合,推動元宇宙教育應用落地發展,尋找科技深度賦能教育的解決方案,與教育行業的各方力量一道加強共性技術攻關,促進資源聚合共享,推動元宇宙教育在更多教育場域落地實踐,以科技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熱切邀請國內外所有關注、研究、開發元宇宙科技和元宇宙教育應用范式的朋友們加入“元宇宙教育實驗室”,歡迎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到探索元宇宙教育實踐的新征程,一同攜手邁入元宇宙科創的新時代。相信有了您的加入,我們將更早看到元宇宙教育結出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