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能實現嗎(元宇宙有哪些實現路徑?可能帶來哪些挑戰?)
近來,元宇宙成為科技圈和資本圈大熱的話題。元宇宙有哪些實現路徑?VR和AR有何區別?元宇宙可能給現實世界帶來哪些挑戰?思客推出“解碼元宇宙”第二期,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和大家繼續聊一聊元宇宙的實現路徑和挑戰。
沈陽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元宇宙有哪些實現路徑?
第一,沉浸和疊加。沉浸式路徑的代表是VR技術,比如佩戴VR設備,可以讓人進入一種“萬物皆備于我”的沉浸式專屬場景,這種場景既是沉浸的也是內卷的。疊加式路徑的代表是AR技術,它是在現有條件上疊加和外拓,比如給普通機器人加入皮囊皮相、注入靈魂情感,令其成為仿真機器人。
關于VR,劉慈欣曾有一句名言“VR讓人變得越來越內向,我們變成一種越來越內向的文明,而不是向外去開拓探索文明”。因此,從人類未來發展的角度而言,我認為應該著力加快AR設備的快速發展。然而現實情況是,目前VR設備的銷量遠高于AR。
這種情況何時才能改變?此前有消息透露蘋果公司將于2022年或2023年推出AR設備,我認為在蘋果公司陸續推出幾代產品之后,AR的時代才會來臨。目前蘋果公司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并沒有太大話語權,庫克也多次表示“不要跟我談元宇宙”,要談就談AR。
第二,激進和漸進。通往元宇宙的路徑,一直有激進和漸進兩種方式。比如Rolox就是激進路徑的代表,從一開始就不提供游戲,只提供開發平臺和社區,以創作激勵機制吸引用戶,實現完全由用戶打造的去中心化世界。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進入這個空間進行編輯,做劇本或設置游戲關卡等。
而“堡壘之夜”則是一種比較漸進的模式,它以傳統游戲的方式吸引用戶,再此基礎上不斷添加社交、經濟等元宇宙要素。
第三,開放和封閉。元宇宙的路徑還存在開放和封閉兩種關系。這種關系在手機市場上體現較為明顯,比如蘋果系統就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軟硬件都是封閉的,我把這種邏輯總結為“我即宇宙”。
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統開放生態讓大家來使用,最終形成了“宇宙即我”的這樣一種狀態。此外,華為也做自己的鴻蒙系統,也有智能設備,我認為這種關系應該叫“我和宇宙”。
元宇宙可以帶來哪些顛覆?
第一,有選擇地解放人類天性。在物理層面,元宇宙一方面逼真地模擬了一部分現實世界中的時空規定性,另一方面又超越、解放了一部分現實世界中的時空規定性。比如,游戲中的玩家在元宇宙中有時候需要通過模擬現實世界的走、跑、跳等動作來移動,又可以進行飛翔或瞬時的地理遷移。
在現實世界里,人可能只能跳躍到一定的高度,因為地球重力是恒定的。但在元宇宙世界中,無論是火星元宇宙還是月球元宇宙,跳躍的高度可以任意設定。元宇宙之所以能夠帶來自由感,主要因為它有選擇地解放了人類的天性。
第二,AI生成,用戶參與。元宇宙具有龐大的地理空間供用戶選擇和探索。一種發展方向是由AI生成現實世界所沒有的地圖,比如Beer Buddy公司開發的一種元宇宙地圖定位APP,可以幫助用戶尋找酒友。
另一種是以數字孿生的方式生成與現實世界完全一致的地圖。比如在游戲“Ingress”中將虛擬環境與現實地理位置相結合,玩家需走到特定地點后才能在游戲中進行傳送、部署、入侵。
此外,元宇宙是開放的可編輯世界,用戶可以購買或租賃土地,修建建筑物,甚至改變地形,這種元宇宙與現實地理的重合可產生大量虛實融合場景。比如在韓國的一款游戲中,已經出現玩家在虛擬世界炒房地產的案例。在元宇宙世界,房地產的供應量要比現實世界大得多,并且房子怎么蓋,蓋多少層,在地上蓋還是地下蓋,這些均不受限制。
元宇宙可能帶來哪些挑戰?
一個人在VR頭盔里面待得越久,可能越發習慣一個人的狀態,甚至會覺得與孤獨對話就是人生的常態,這其實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因此元宇宙可能引發的心理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元宇宙想要健康發展,其用戶們還需要經歷一道心理建設的關卡,即從認知到認同的過程。這其中包括通過體驗交互,加深對元宇宙環境的具身性認知;通過對不確定性的規避,建立和維持在元宇宙世界中安全感;通過不斷深化對虛擬世界內部的身份認同,明晰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界線等。
此外,元宇宙帶來的倫理問題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比如謠言傳播、婚姻倫理、聲譽問題等。此外,元宇宙還存在諸多風險亟需立法監管,比如元宇宙可能引發的隱私泄露、經濟詐騙,甚至是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等。
監制:李曉云
編輯:周佳苗
校對:孫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