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微軟meah元宇宙(21深度丨“元宇宙來了”之一:虛擬辦公場景最“靠譜”,Meta和微軟爭做“頭號玩家”)

微軟meah元宇宙(21深度丨“元宇宙來了”之一:虛擬辦公場景最“靠譜”,Meta和微軟爭做“頭號玩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報道我明明坐在家里辦公,但開會的時候,為什么會有一個虛擬的老板坐在我旁邊?這個聽起來讓人emo的場景,可能就是不少人好奇的“元宇宙”的一部分。

10月28日,Facebook召開了一場有關“元宇宙”的Connect 2021大會。會上,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即日起改名為Meta,并宣告從“社交網站”向“元宇宙”業務進軍。隨即,“元宇宙”概念火爆網絡。然而,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呢?

“元宇宙離我們不遠,我們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從事相關工作,行內很多公司也早已著手了。”上海境騰科技CTO(首席技術官)謝賓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他告訴記者,在文章開頭描述的那個場景,目前是“元宇宙”世界里最靠譜、最接近成為現實的一個場景。

境騰科技由幾名前微軟中國員工聯合創立,目前專注于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技術開發虛擬辦公軟件、遠程培訓軟件等工作。包括虛擬會議在內,一個巨大的“元宇宙”生態圈正在悄然生長。

“目前流行的頭戴設備,比如頭顯、智能眼鏡等,仍然在拼技術階段,正一步步進化。我們尚未觸碰、但也聚集了不少人才和資金的VR游戲、VR影視,是‘元宇宙’內容成長的必要組成部分。”謝賓稱。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近期采訪了多位開發虛擬會議、VR游戲和頭戴設備生產的市場人士,向他們了解元宇宙的發展階段。“扎克伯格說的元宇宙是一個擁有24小時生活的未來場景,離我們太遠了,但我們今天聊到的這些是大家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接觸到的‘元宇宙’的一部分。”謝賓說。

“永久遠程”時代來臨

今年9月,謝賓參加了高通公司(Qualcomm)舉辦的XR生態合作伙伴大會。在一塊電腦屏幕上,他身著一件絳紅色的T-shirt,手指輕觸身后的黑板,切換到一張PPT說道:“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的化身,是我的一張照片,通過30秒的軟件處理產生的。”

那一刻,現實中的謝賓站在屏幕前,他握了個拳,視頻上的“化身”也握了個拳,他微笑,“化身”也隨之微笑。而這遠程也能夠實現,如果謝賓坐在上海家中,他也可以遠程“參加”這場實際發生在青島的會議。

遠程會議軟件已非新事,上述軟件在2018年4月就已經首次上線。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原本聚集于辦公室里的同事們紛紛開始在手機或電腦上參加“網上群聊”,更是令遠程會議軟件市場大爆發。例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Zoom,在截至2020年1月底前12個月收入為6.23億美元,但在截至2021年1月底前的12個月,收入成倍增長,高達26.5億美元。

然而,遠程會議的效果與現場會議仍存在差距,臨場感、沉浸感,甚至儀式感,在前者的體驗中大量缺失。“目前的遠程會議方式仍有很多問題,比如說,會大大降低創新性,因為頭腦風暴要求人們聚集在一個空間里、精神高度集中地專注于手中共同的一件事情。”謝賓指出。然而,遠程視頻會議上,精神渙散、開小差、一心二用,可能是常態,在讀文章的你有同感嗎?

在此背景下,“虛擬現實”的需求應運而生,它更想要貼近“現實”。“比如使用一個化身在會議上發言,和對著手機講話就是不一樣的。”謝賓指出區別,“人在說話的時候,會有很多身體語言、微表情,這些都在傳遞信息。”

形勢正在悄然變化,隨著疫情下的“臨時遠程”拉長時間線,“永久遠程”這個話題變得越來越熱。低碳、安全、不限時間地點……遠程的優點令人難以舍棄。

“隨著居家辦公變得不可避免,人們必須解決當下遠程會議存在的問題。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這就是核心。”謝賓分析稱。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真實感

一種更“科幻”的遠程辦公場景,出現在馬克·扎克伯格10月28日的演講中,這就是“全息虛擬會議”。戴上特制的眼鏡,全息投影的會議室、產品模型、屏幕統統出現在你的眼前,參會的同伴也以三維形式出現在身邊。

“當我第一次在全息虛擬會議里和別人握手時,我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謝賓形容自己參與這種虛擬會議時,感受到驚喜和一種真實感。

(圖片為10月28日Meta舉行Connect 2021大會時,扎克伯格線上演講中展示的全息虛擬會議畫面)

Facebook的研究中心在10月23日發布了一篇名為《視頻會議及VR會議比較:溝通行為研究(Videoconference and Embodied VR: Communication Pattens Across Task and Medium)》的文章。這個大型的實驗揭示了視頻會議與自然交流之間的分野。例如,在視頻會議上,人們傾向更少地打斷對方,話題轉換也更正式,注視對方眼睛的頻率較現實交流更高,也更少借助手勢來表達自己。與此同時,采用化身的虛擬會議,則更貼近自然情形下的人類交流。“人與人在物理意義上的面對面交流才是交流的最高形式,否則,為什么高級商務會談、國家元首會談都需要飛到現場面對面交流呢?”謝賓說。

上述扎克伯格推廣的全息虛擬會議軟件,于今年8月19日推出,稱為“Horizon Workrooms(地平線工作室)”。使用者戴上Facebook旗下的頭戴設備Oculus Quest 2,進入軟件工作界面,首先為自己制作一款“化身(avatar)”,這種“化身”可以通過“捏臉”的方式做得和自己很像,但仍然以卡通人的三維形象出現在會議中。

當時,電視臺主持人與扎克伯格進行了一場遠程的、全息的虛擬采訪,而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手勢、表情都很好地展現在會議的虛擬空間中,主持人舉著話筒,而扎克伯格坐在桌前時不時伸手移動面前的鍵盤。

全息會議展現的另一大特色,是“空間感”。就像在一個現實的房間中,人們在虛擬的工作室里也可以從桌前站起來,走到黑板前面根據想法書寫。這其中似乎還蘊含著一些其他的商業機會,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在今年晚些時候,這種會議室將可以“定制化”,能讓人們在虛擬會議里放上商標、海報等。

(圖為今年8月19日Meta發布Horizon Workrooms時在視頻中展示的模擬畫面,視頻左下角寫著“部分圖像為模擬,觀看者或因視角所看到將有所不同。”)

謝賓表示,全息虛擬技術,不僅可以用在會議上,還可以用作“說明書”或者“遠程流程指導”,也就是參照實物用3D投影做出一個digital twin(數字化的虛擬“孿生”形象)。例如,當開始操作復雜儀器時,工人如果戴上一臺AR眼鏡,就能根據“立體”的演示學習操作流程。“尤其在工廠、實驗室、手術室環境中可以得到廣泛推廣。”謝賓說。

“目前,境騰科技開發的全息會議軟件和全息遠程指導軟件,主要在開發to C(面向企業)的業務。”謝賓表示。在面向個人的業務方面,還因為成本較高而難以實現。

據悉,國內不少銀行、券商已經在“試水”使用全息會議軟件。這種新穎、具有一定便利性的溝通方式,被金融機構視為可提供給VIP客戶的優越服務,可從北、上、廣、深這樣的超大城市進一步向其他城市里的高凈值人群拓展。“想象一下在會議里有全息的K線圖、資產負債圖,這能給客戶一種無縫連接現實的感覺。”謝賓介紹稱。

會議軟件競爭激烈

會議軟件市場已經十分龐大,但虛擬現實、全息投影的技術引入,勢必將這個市場推向更大的量級。有機會進入行業競爭的市場玩家,分布在會議方案(meeting solutions)、UCaaS(統一通信即服務)和CCaaS(呼叫中心即服務)中,云集了不少企業辦公軟件公司、通信公司、云服務公司。

廣受關注的Zoom就是UCaaS領域一大典型,該公司目前已經能提供多人會議、舉辦大型會議、語音和信息等多種服務。從收入上來說,個人用戶對盈利的貢獻不足10%,絕大多數收入來自于企業級客戶,截至今年7月底,該公司已有50.5萬名企業級別客戶。

Zoom在新冠疫情期間獲得了全球矚目的成長。2020年2月至今年1月底的12個月中,該公司收入按年增長326%至27億美元,凈利潤從前一年的2200萬美元暴增至6.72億美元,而股價曾在9個月內上升接近700%。按照11月5日的收盤價,Zoom目前市值786.5億美元,是全球市值領先的一家軟件開發商。這個單一公司的經營,部分反映出會議軟件市場的需求爆發。

進入2021年以來,市場一直擔心隨著全球新冠疫苗的普及,遠程會議軟件的使用量會減少。然而根據已發布的財報,今年2-4月、5-7月的兩個季度里,Zoom的單季度收入分別達到9.6億美元、10.21億美元,按年增長率分別為191.4%、54%。

據此,市場保持了“押注”會議方案供應服務的熱度。今年以來,Salesforce、Adobe、思科、微軟股價分別上揚38%、32.5%、32%、52%,它們各自旗下的Slack、Adobe Connect、Webex、Teams軟件均在遠程會議軟件市場上排名靠前。

“虛擬化”成會議軟件尖峰技術

在“元宇宙”概念的激發下,保持軟件“虛擬化”技術水平,將成為會議軟件服務商的一大重要戰略方向。目前全球市場上,有兩大巨頭正在深入參與、激烈交戰,這就是微軟和Meta。

Meta和微軟,在硬件、軟件兩方面都展開了競爭。Meta開發頭戴顯示設備Oculus Quest 2,而微軟推出智能眼鏡HoloLens2,兩者目前都是在全球科技愛好者中暢銷的熱門產品;Meta在今年8月推出Horizon Workrooms,而微軟實際上已經在3月推出Mesh,兩種產品不能說一模一樣,但有可能朝非常相似的方向去發展。

在人們誤以為是Meta開啟元宇宙時,有不少行內人士都指出,微軟的步伐并不晚于Meta。10月末,微軟的股價一再攀升,市值超過2.5萬億美元,取代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

將VR或AR技術納入會議軟件,成為Meta和微軟的“新戰場”。11月3日,微軟宣布,將在會議軟件Teams中增加VR和AR功能,包括3D的“化身”功能,這令該公司的“元宇宙”企圖更加清晰了。有市場調查顯示,目前微軟Teams是僅次于Zoom、全球市場份額第二大的會議軟件。

而Meta除了推出Horizon Workrooms以外,也不忘將當前市場上排名第一的Zoom拉攏到自己的陣營內。

在9月13日,Zoom宣布將與Meta在Horizon Workrooms上合作。根據發布的演示視頻,Zoom用戶可以接入Horizon Workrooms的虛擬3D會議室,但不能像Horizon Workrooms用戶一樣以3D化身卡通形象現身,而是出現在懸浮的一塊屏幕上。Zoom開發的演示桌面Whiteboard也可以接入會議,以方便參會者在屏幕上做文件演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