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如何投資(一文讀懂“元宇宙”: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發展、如何投資)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
近期,受虛擬現實創業公司Pico被字節跳動收購事件催化,“元宇宙”概念火爆金融圈和科技圈,備受熱議。那么,“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它和VR\AR有什么本質區別?是資本市場在“炒冷飯”,還是看到了新的藍海?目前,“元宇宙”發展處在什么階段、還有哪些挑戰、未來存在哪些機遇?這是當前市場參與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元宇宙”是什么
“元宇宙”(Metaverse)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提出,指在一個脫離于物理世界的始終在線的平行數字世界中,人們能夠在其中以虛擬人物角色 自由生活。概念上,Metaverse一詞由Meta和Verse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合起來通常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即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
目前,大家對“元宇宙”的認識和看法較為多元,有人認為它是VR的進一步升級,能大大提升VR設備在虛擬游戲中的體驗;有人認為“元宇宙”是更具象的互聯網,是“互聯網的未來”,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可以讓虛擬生活和人類的現實生活融為一體。Facebook創始人、CEO馬克·扎克伯格對“元宇宙”的解釋是:“你可以將‘元宇宙’想象成一個具象化的互聯網,在那里,你不只是觀看內容,而是身在其中。你感覺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獲得不同的體驗。這是你在2D平面應用程序或網頁上無法體驗到的,比如跳舞或者各種健身項目等。”因此,簡單來說,“元宇宙”就是VR﹢互聯網構建的用戶在虛擬世界的網絡分身,是物理世界在虛擬空間的映射是對物理實體在虛擬世界中1:1重建的“數字孿生體”。目前,業內專家基本共識是,認為PC互聯網是1.0時代,移動互聯網是2.0時代,而“元宇宙”將是互聯網的3.0時代,是未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方向。
“元宇宙”的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撐。元宇宙的使用,一般依賴“虛擬現實AR/VR”可穿戴設備接入,通過建立一個新的“平行世界”的平臺,利用3D技術虛擬化活動場景,創造個性化沉浸式內容提供體積視頻軟件解決方案,將高端沉浸式內容帶給消費者。因此,“元宇宙”主要由網絡及運算技術、物聯網技術、交互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電子游戲技術等6大技術支撐。其中,網絡及運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構建了元宇宙網絡基礎和萬物連接底座;AR、VR、MR等交互技術為元宇宙提供便捷式交互和真實體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打造了去中心化的應用場景,助力用戶身份識別和資產安全;游戲技術為元宇宙提供豐富的數字內容和場景。
圖表1:“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圖景
圖片來源:中譯出版社《元宇宙通行證》
可見,“元宇宙并不是VR、AR等技術概念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全新技術平臺。
(二)“元宇宙”發展歷程及現狀
人類一直在對虛擬世界進行探索,《黑客帝國》《頭號玩家》等知名電影對元宇宙的形態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元宇宙”基于現實世界構建了一個虛擬空間,通常具備身份、社交、沉浸式體驗、低延遲通信、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及文明等8大關鍵特征。經過長期演變,目前“元宇宙”已發展為四大核心屬性及特征,即極致的沉浸體驗、豐富的內容生態、超時空的社交體系、虛實交互的經濟系統。但當前,“元宇宙”仍處于早期形態,距離其達到現實世界完全映射的終極形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0年以來,疫情的持續蔓延加速了人們對數字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需求,同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加快應用,為“元宇宙”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技術基礎。
在此背景下,數字龍頭企業加快“元宇宙”業務布局,“元宇宙”應用不斷加快。
從國外看,2020年,Facebook推出了VR社交平臺Horizon,人們可以在其中創造世界,社交方式將不再局限于打字和語音。同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表示要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蘋果公司收購VR初創企業NextVR,布局“元宇宙”業務。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全球最大的游戲創作平臺Roblox在紐交所上市。4月,英偉達CEO黃仁勛宣布將布局“元宇宙”業務,并隨后推出“全球首個元宇宙平臺”。5月,微軟公司宣稱將努力打造“企業元宇宙”。
從國內看,2020年,騰訊的馬化騰提出要建設一個能夠由實入虛,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體驗的全真互聯網,并申請注冊王者元宇宙、天美元宇宙等商標,積極布局“元宇宙”業務。網易投資3D社交平臺Imvu,專注于利用VR和3D技術創造虛擬世界的“現實社交”。今年8月,字節跳動斥資50億元收購國內VR硬件創業公司Pico(小鳥看看)布局“元宇宙”。愛奇藝發布了新一代VR一體機--奇遇3,正式開啟建設元宇宙公司的征程。
“元宇宙”雖得到科技巨頭的紛紛加持,但受限于技術發展,元宇宙的發展和構建還在一個萌芽階段,商業模式還有待成熟。一是關鍵技術難以突破。支撐“元宇宙”發展的八大技術尚需高度進化,元宇宙距離規模商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例如AR和VR設備仍存明顯缺陷,性能無法完全匹配用戶需求,體驗感大幅下降,普及率難以得到提升。二是難以完成去中心化。當前互聯網的商業世界之間是仍相對封閉的,各大科技公司和全球性監管機構難以達成統一的協議并構筑統一的體系,允許通過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內容的價值流轉。三是商業模式成熟道阻且長。元宇宙的實現依托于5G、AR等關鍵技術,而此類技術在單個領域尚未形成明朗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路徑,“元宇宙”更難探索出多元、穩定、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三)發展前景及建議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紅利逐步消退的背景下,“元宇宙”將帶領互聯網進入3.0時代,成為未來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在這過程中,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必將紛紛加大“元宇宙”領域技術和資金投入,加快相關技術設備和商業模式發展進程,相關領域發展前景廣闊
1.AR/VR產業將加速變革,積極布局虛擬現實業務。VR是“元宇宙”的重要入口,最主要的硬件承載設備。目前,中國VR產業的市場規模在400億元左右,2023年預計達到1051.6億元。在“元宇宙”熱潮下,VR將成為重要應用場景,VR終端也是繼智能手機后最為重要的終端產品之一。隨著應用端、內容端、產業鏈的逐漸成熟和國家政策的加持,VR產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建議相關數字企業積極布局虛擬現實領域,加大在AR/VR技術及硬件設備生產方面的研發投入,打造企業技術研發和業務發展的虛擬空間。
2.數據安全和計算需求激增,加快發展云計算、安全計算等技術。“元宇宙”是參照現實世界,在虛擬空間構建了一個“數字孿生體”,因此,元宇宙的實現需要更為龐大的數據存儲和計算需求,同時,出于對自身數據身份和數據資產的保護,數據安全和安全技術技術也必將成為“元宇宙”發展的標配品。建議相關數字企業加大云計算技術研發和應用力度,加強建設以數據為核心、云計算為特征云網體系;進一步推廣使用多方安全計算、隱私保護等數據安全計算技術,構筑“元宇宙”時代算力和安全發展的競爭優勢。
3.商業模式將完全重塑,探索面向未來的內容平臺。作為真實世界的映射與商業產品,“元宇宙”必將構建具備現實生活中一切屬性的虛擬空間。尤其是“元宇宙”世界所具有的社交屬性,一旦落地很容易瓦解如騰訊與Facebook這種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企業。同時,元宇宙是一個未來新媒介的概念,為人類的連接提供全新的方式、標準與尺度,可以讓人類的生產生活中的一切內容傳播從認知層面轉換到體驗層面,徹底顛覆現有的商業模式。因此,建議相關數字企業結合自身發展實情,積極布局“元宇宙”業務;大力探索“元宇宙”發展路徑和可能的商業模式,探索符合下一代互聯網發展需要的生產生活工具和內容平臺,搶占“元宇宙”時代的發展高地。(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頭條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