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幣是誰發明的(狗狗幣創始人稱永不入幣圈,背后觸動了誰的利益?)
昨天,狗狗幣創始人之一帕爾默發推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再入幣圈。
帕爾默認為:加密貨幣行業由一個強大的富人卡特爾控制。加密貨幣行業利用陰暗的商業關系網絡、收買有影響力的人和媒體,營造類似邪教的“暴富”陷阱,目的是從天真的散戶身上榨取更多錢。
這段話,可以說非常露骨的說出了很多虛擬幣的現狀。
回想年初,幣圈還是一片繁榮,為什么現在就不行了呢?加密貨幣暴漲暴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們屢一下整個行業的時間線,比如幣圈“帶頭大哥”比特幣,之前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17年時,第一次暴漲到了19822美元,由此幣圈開始陷入瘋狂,各種ICO項目群魔亂舞,但喧囂之后就是漫長的下跌,從2018年開始,市場徹底轉為熊市,無數散戶成了被割的韭菜。根據Cermak數據,當年只有百分之10.8的ICO項目提供了正向回報。
之后的兩年比特幣價格一直不溫不火,終于在去年年底,比特幣價格再次上漲,并且帶動了整個幣圈的繁榮,但沒有永恒的牛市,今年4月份比特幣攀升至64846美元后,開始進入下跌行情,截止目前,已經跌至每枚32544美元,相當于從最高點直接腰斬。
但這一次幣圈的由牛轉熊,其實有跡可循。在比特幣大幅下跌之前,山寨幣開始了群魔亂舞,狗狗幣1月份還只有0.005美元,5月份飆升至0.74美元,四個月漲了148倍;另一個憑空而出的山寨幣SHIB,上線交易所后短短1個月時間,上漲了53倍;此外還有各種跟風狗狗幣的寵物幣,開始不斷出現。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從市場角度看,如果加密貨幣有存在價值,那價格和價值也早已經極端背離,以至于陷入狂歡,最終價格暴跌也就無可避免。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還是跟中美間的金融博弈有關。
5月21日,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如此高規格會議上擺明對比特幣的態度,這還是首次,“打擊”二字也足以看出事態的嚴重性。
之所以要打擊,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當然是一大原因,比如某些比特幣交易者高杠桿投機失敗后,釀成了家破人亡,甚至報復社會的慘劇。更重要的是,在當前全球通脹、貨幣超發的大環境下,不斷印鈔的美國具有消滅貨幣的強大動機,比特幣又恰好是消滅貨幣最好的工具,試想一下,如果比特幣歸零,多少散戶的財富會灰飛煙滅?
雖然這些散戶遍布世界各地,但鑒于前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是中國人開的,中國用戶肯定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當大部分散戶的財富被收割,貨幣聚集到少數資本巨頭,比如華爾街手中,美國消滅貨幣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美元的通脹危機也能夠得以緩解。
另外,比特幣還具有逃稅漏稅和幫助資本外流兩個功能。
相信很多人對2015年大量國內資本外流印象深刻,當年我國外匯儲備下滑超過5000億元,最后監管部門通過一系列強有力措施才遏制住這股勢頭。去年比特幣價格的突然走高,機會和疫情爆發同步,其中就有國內資本通過比特幣外流的推波助瀾。
因此,比特幣的崛起,從來不是很多人吹捧的“價值共識”,其背后的對抗和博弈千絲萬縷,散戶投資者靠運氣賺錢憑本事賠錢,真正下棋的是國與國,資本與資本之間的較量。
回到我們開頭說到的狗狗幣,截止目前,狗狗幣價格為0.19美元每枚,已經較最高點跌去了74%,這對很多人來說可能非常殘酷,甚至令人絕望。但諷刺的是,狗狗幣的兩位創始人,當年之所以創造狗狗幣,只是為了開個玩笑順便嘲諷比特幣:比特幣總量2100萬枚,數量恒定,狗狗幣則反著來,總量1000億枚,每年無限增發5%。
所以,有些虛擬幣到底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呢?可以說毫無意義,甚至只是一個玩笑,而這也能引起一場投機的狂熱,為什么呢,如果說這不是資本的游戲,你敢信嗎?馬斯克一條推特就能左右狗狗幣的價格,這樣的產品竟然還被很多人奉為數字黃金,而馬斯克收割完一波之后拍拍屁股走人,完全不用負任何責任,只留下一群忠實的信徒在為信仰繼續騙自己。
虛擬幣的水實在太深,這和監管下的合法金融產品完全是兩碼事,當然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虛擬幣一棍子打死,大家要守住底線,有節制有選擇的投資虛擬幣。
還是那句話,幣圈有風險,入場需謹慎。如果你不具備抗風險能力,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好還是不要踏足這個市場,因為你所能得到了的回報,遠低于你所承擔的風險。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像虛擬幣等產品,到底是誰在背后操控,背后又有著哪些更深層次的較量,我們的參與又會對國家利益產生哪些影響,這也是我們是否要參與其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