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賽道是什么(“元宇宙”新賽道:虛擬照進現實 新動能加速壯大)
頭戴VR眼鏡,身臨其境地開啟一場沉浸式的游戲冒險;隔空互動,讓科幻電影里的“未來辦公”照進“現實”;這家誕生在“元宇宙”的公司,打破了傳統的工作模式。從員工日常辦公到產品開發,甚至是午間小憩,都可以沉浸在“元宇宙”的空間里。
在“元宇宙”里,每個人將有一個專屬的“數字分身”。戴上VR眼鏡、套上手柄,真實世界中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能被栩栩如生地投射到“數字分身”上。比如,在“元宇宙”網球賽場上,揮揮手柄,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球友們,展開一場“元宇宙”里的網球對打。
作為打開“元宇宙”世界大門的“鑰匙”,VR頭顯設備,被認為是有望替代手機和電腦的下一代“超級智能終端”。
作為國內較早布局“元宇宙”的公司,魚微阿科技已經先后推出兩代VR頭顯設備。不過,對標me ta等全球頭部企業,要在這條競爭激烈的賽道上占據一席之地,VR眼鏡里所看到的內容,還要更加“觸手可及”,頭顯本身也要變得“更輕、更薄”。
“上一代VR眼鏡,是66毫米的厚度,現在變成了34毫米,高度上也縮小了將近有10個毫米;上一代,喇叭是放在前面的,現在把它挪到頭帶里面去了”,高級工業設計師王敏鋒向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介紹。
提升硬件性能的同時,企業也在對接內容開發團隊。一年里,這臺VR頭顯中,已陸續加入VR繪畫、VR觀影等70多項VR應用。在從業者們看來,類似于智能手機時代,正是需要一批涵蓋從日常生活到工作的“爆款應用”,才能真正闡釋“元宇宙”。
“硬件就是土壤,在土壤之上就是軟件,軟件就相當于是一種肥料,然后上面種的花花草草、樹木,所有的東西就是內容。這三者肯定是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的關系”,魚微阿科技首席運營官陳明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實際上,作為新興領域,各界對于“元宇宙”的認知還普遍處在邊摸索、邊深化的過程中。
2022年7月,上海正式對外發布《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成為全國首個在“元宇宙”行動層面起跑的省市。在“元宇宙”新賽道的上海方案中,一項重要的特點,是要讓“元宇宙”為實體經濟賦能,“以虛促實,以虛強實”。
這也讓從事了多年虛擬現實內容創作的王聰,加快尋求“元宇宙”在線下的落地場景。
不久前,這間名為me taBOX的“元宇宙”購物體驗間,在線下服裝門店試水。變換的場景中,消費者可以體驗在露營、滑雪、都市等不同環境下的著裝效果,還能嘗試在“元宇宙”空間里拍照打卡。
“介紹不同的服裝的時候,可以有不同的環境來襯搭;我們還會加入虛擬的IP形象,以后會有虛擬人跟真人,站在虛擬的背景里面,打造真正的‘元宇宙’的線下銷售模式”,王聰說。
在上海“元宇宙”新賽道上,已經集結起了陳明、王聰這樣越來越多的“選手”,相關產品和應用場景大量涌現。
上海也順勢推出為元宇宙度身定制的兩個特色園區:“張江數鏈”和漕河涇“元創未來”。
其中,“張江數鏈”集聚了約1600家各類企業,其中包括高通、賽靈思、德州儀器等一大批“軟硬結合、虛實融合”的龍頭企業。
在漕河涇“元創未來”,圍繞物聯網、區塊鏈、網絡運算、交互技術、游戲技術和人工智能等6個方向,1200多家元宇宙上下游企業在此集聚。園區方面,也在探索設立“元宇宙專業孵化器”,促進行業集成創新、跨界融合、產業聯動。
“鏈主企業跨界布局、創新布局的引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還有,我們會考慮建設‘元宇宙’產業的舒適性、可靠性測試平臺,模擬的協作平臺等,營造元宇宙發展的‘綠洲’”,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副總經理方銀兒表示。
從概念探討,轉向務實操作。上海培育“元宇宙”新賽道的這份方案,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打造10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頭部企業、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術、高能級高成長的"專精特新"企業,并推出50個以上創新示范應用和100個以上標桿性產品和服務,“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500億元。
這份藍圖,讓正深處其中的創新團隊,更加堅定了在“新賽道”上奔跑的信心。
“我們下一代VR設備,會加上彩色的攝像頭;我們再下一代設備,會加上面部捕捉的技術。相應的公司、技術,提升到一定檔次之后,我覺得‘元宇宙’時代才會真正到來,我還是非常看好”,陳明說。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金普慶 攝像:張俊 丁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