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暴跌 要完了(暴跌70%,比特幣怎么了?)
我們也算親眼見證了一次史詩級泡沫破滅。
01
比特幣暴跌
在這個不確定的社會,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美聯儲。
就在前幾天,美聯儲鮑威爾的加息評論之后,美股非常配合地應聲下跌。
“我們必須堅持加息,直至大功告成。歷史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通脹的就業代價可能會愈發高昂,因為高通脹在薪資和價格制定中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這意味著,鮑威爾可能將加息進行到底。
登時,美國三大股指重挫超3%,美元、美債收益率攀升。
人民幣夜盤走貶,距離破7僅一步之遙。
不僅美股暴跌,整個加密貨幣也大崩盤。
比特幣再度跌破2萬美元,以太坊作為第二大數字資產,也在盤中暴跌近8%。
這次暴跌,還是無差別的血洗!
虛擬貨幣合約一日內共爆倉近28億元人民幣,波及10余萬人,其中最大單筆爆倉高達1099萬美元。
其實比特幣爆倉的事在去年5月20日也發生過。
在小情侶們倒數準備卡點慶祝520的時候,幣圈投資者們眼睜睜看著#幣圈崩盤#沖上微博熱搜……
那一日,對于幣圈的韭菜來說“520”就是:
投資50萬,暴漲200%,最后爆倉歸0……
5月19日晚上,虛擬貨幣全線急速下跌,幾個小時之內比特幣跌幅高達34%,一度跌破3萬美元。
市場經歷了幾個小時的崩盤,其他的“小幣種”也沒能幸免,或者說,比虛擬貨幣的大哥大比特幣跌得更慘。
以太幣跌46%,狗狗幣跌幅超過56%,直接腰斬。
這是幣圈三年來最大的暴跌,就連在歷史上也能排到前10。
雖然這一輪的暴跌,沒有一年前來得猛,來得慘烈,但影響更為深遠,意義也更大:
比暴跌更恐怖的是陰跌,比快刀斬亂麻更恐怖的是慢刀子割肉。
02
跌跌不休的比特幣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虛擬貨幣從全世界最能漲的資產,變成了全世界最垃圾的資產。
為什么轉變這么大?
因為,越是容易暴漲的資產越容易暴跌。
美國一名叫詹姆斯的人,早年通過電腦挖出了7500枚的比特幣,后來把電腦的零件拆解,誤把硬盤扔在了垃圾桶。
在詹姆斯丟掉硬盤的同時,比特幣價格開始飛漲。
2017年,比特幣來到了歷史最高價位,接近20000美元。
和詹姆斯丟失時相比,翻了近200倍。
這是我聽過最慘烈的,與“財富自由”失之交臂的故事。
2009年10月,第一次美元兌比特幣的匯率由新自由標準發布。
1美元等于1309個比特幣,也就是說,1美元可以買1309個比特幣,一個比特幣只值0.00763美元。
2011年2月,比特幣和美元一個價格,一比特幣等于一美元。
2013年4月1日,比特幣價格過100美金一枚。
2017年10月13日,比特幣價格突破5000美元。
待到2021年11月10日,比特幣達到68928.90美元美枚的歷史巔峰。
比特幣成立以來,最高漲幅已超過5000萬倍。
泡沫越大,就距離破滅越近。
價格登頂后的比特幣開始了持續下跌,接連跌破60000美元、50000美元、40000美元、30000美元.......
到如今,已經跌破了20000美元的關口,距離最高位,已經下跌了73%!
而今年初到現在,也跌去了60%!
幣圈內小韭菜們哀嚎遍地,就連大玩家也概莫能外。
去年底以近960億美元身家登頂“華人首富”的世界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創始人趙長鵬。
在“首富”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財富便因為虛擬貨幣的劇烈波動而蒸發90%。
在一個大家都虧錢的局面中,只有硅谷鋼鐵俠馬斯克,高位逃頂,大早套現離場,賺了個盆滿缽滿。
唯留把他捧成“教父”的小韭菜,罵聲一片。
其實,久漲必跌這個道理,放在哪都適用,股票、房產,乃至虛擬幣亦是如此。
有時覺得人們是因為市場環境而虧錢,實際非也。
市場不會偏袒任何人,人都是敗給了欲望,敗給了人性。
03
泡沫破滅
人們通常不理解為什么比特幣誕生以后會漲得這么厲害。
從近期原因看,疫情、全球大放水,市場對于通貨膨脹的擔憂與日俱增。我們都知道,黃金是非常能抗通脹的硬通貨,原因無他,稀缺而已。黃金每年產量就那么多,而且總量不會增加,只有超新星爆炸才會產生金元素。
巧了,比特幣的數量也是有上限的,挖比特幣最多只能挖出來2100萬枚,而且要等到2140年才能全部挖完。也就是說比特幣的數量比黃金還要少,所以基于同樣的道理,在全球大通脹的背景下,比特幣的稀缺優勢充分體現。
可僅僅因為總量稀缺,是無法解釋比特幣面世十來年一路暴漲,一路走牛的行情的,原因幾何?
其實,比特幣真正的底層邏輯在于:
它是個很好的投機品,非常適合炒作價格。
首先,比特幣天生帶有“貨幣革命”的基因,它的出現可以看成一個貨幣實驗,也就是把貨幣里面的國家屬性給剔除了,也就是去中心化。
從實物貨幣—紙質貨幣,下一個貨幣形式大概率會是虛擬貨幣,其中有多大的市場想象空間,不言而喻。
如此便賦予比特幣無限可能性和想象力。
其次,比特幣是個完美的投機品。
——總量有限,高度控盤,知名度高,天生的通縮性等等。
再賤的東西,就算是一坨狗屎,一條內褲,只要有足夠的熱度,足夠的資金進出,也能給他炒到天價。
站在風口,趨勢賦能,總量稀缺,投機屬性拉滿,比特幣自然能十倍、百倍、千倍增長。
而比特幣這半年多的時間以來,為什么又跌得這么厲害?
其實是這個從誕生之初漲了幾千萬倍的巨型泡沫,碰到了它最可怕的敵人
——美聯儲加息。
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很多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其實,這代表著全世界進入“去杠桿”、“去泡沫”的階段。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幾乎每一次加息無論規模大小,都會伴隨資產價格的下跌。
第一次是在1987年,美國股市大暴跌,引起全球股災;
第二次是在2000年,刺破了互聯網泡沫,在此之前的1997年還爆發了亞洲金融風暴;
第三次是2008年,引爆了全球性次貸危機,并在隨后的幾年里還爆發了歐債危機。
尤其是在1999年、2008年,這兩次金融危機都造成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價格下調。
就在最近的加息中,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已經幾乎被美國連根拔起,主要代表有土耳其、巴西和阿根廷,損失慘重。
各個經濟體都喜歡用放水來刺激經濟,錢多了市場的投資消費熱度就高了。
錢多了,房子、股市等投資品漲得更快,漲得越快,投資投機的人越多,資產泡沫在債務擴張中滋生并且壯大。
美聯儲加息,美元進入了強勢和升值的周期,其它的貨幣相對來說幾乎都會貶值。
由此產生,資金外流,拋售本國資產,資產價格下降。
一般資產都是帶杠桿的,資產價格下降,對于高杠桿來說,可能會資不抵債,這就會傳導到金融系統,然后惡性循環。
今年,美股占GDP的比例達到史上最高點,美國房價等固定資產也在疫情中漲到歷史高位。
全球總體的資產泡沫情況是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那么加息所帶來的后果也會是最嚴重的。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宏觀調控不是萬能的,如果真是,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
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孕育出大量濫用高杠桿進行內幕交易的基金經理,高杠桿的基金綁架全民的養老金,全社會的金融狂熱把股市等資產端沖上高地。
擴張的時候有多瘋狂,出清的時候就有多痛苦。
其實比特幣現在的暴跌,是一個縮影
——全球資產價格正在重組!
那么作為過去泡沫積攢最多的地方之一,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格也是跌得最慘的。
當然,不止是比特幣,一切資產只要有泡沫,都會處于一個泡沫出清階段:
越是問題和矛盾積累多的,越是“虛假繁榮”炒得火熱的,在這輪下行周期中,也會是最慘的。
所以,巴菲特為啥持續看空比特幣?
這玩意從頭到尾就是虛的,股神玩得高明得多
——投資最優質的企業,用資本去控制最優秀的公司、最優秀的產業,讓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給他打工。
泡沫終有破滅的一天,只有企業、產業,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