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未來(盤點加密貨幣多災多難的2022年)
2022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對幣圈來說也是多災多難,多米諾骨牌般的爆了6次大雷。這個行業本身一直是關系迷亂,所以一旦出幺蛾子,就會拉出一長串螞蚱。讓我們先來上一張圖,從年中到年末把這幫大佬級的陣亡者好好盤點一下。
I)
2022年黑天鵝的起頭是5月Terra的轟然倒塌。
Terra是由兩個韓國歐巴Daniel Shin和Do Kwon在2018年創建的公司TerraForm Labs打造的一個區塊鏈生態。
左:Daniel Shin 右:Do Kwon
所謂的生態,就是搗鼓出一堆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也就是所謂的DApp (Decentralized App),涵蓋各種功能,比如說游戲,社交,支付,借貸,教育,慈善等。
為方便生態上的經濟交易活動,設定了兩種原生流通加密貨幣,一個是Luna,另外一個是TerraUSD(UST)。UST被定義為穩定幣,與美金1:1掛鉤,但不同于市面上的一些主流做法,比如:
-像Tether,TrueUSD這樣用美金或等同于美金的資產儲備做抵押,來與流通中的穩定幣的總價值相匹配。所以當你花 1 美元購買Tether時,這1美元應該存放在 Tether 的銀行賬戶中。
-像DAI那樣不用任何傳統貨幣,而是用其他種類加密貨幣的儲備來保持價值; 當然這個儲備量一般需要超過你的穩定幣總價值,實在因為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實在太大。
而UST保持其對標美元的清奇腦回路居然是靠“算法穩定”,即仰仗人們在短期內用市場差價套利的行為來維持,當然這還需要工具幣Luna的粉墨登場來唱全這出戲,對了另外規定1UST=$1 Luna; 且每鑄造一個UST,就要銷毀一個Luna,反之也是。
那接下來的算法邏輯就是:
-假設UST=$1.5>$1時,套利者們會想要用價值等同$1的Luna來換取UST,因為這個時候的UST相對值錢呀,可以立刻賣掉掙利潤,結果就鑄造出很多UST來流通,那UST在市面上供應量大了之后,其價格就會慢慢降回到1美元這個平衡點。
-假設UST=$0.5<$1時,套利者們會想要拿UST來換Luna,隨之就會銷毀一些UST,那把UST的市場流通量減小后,物以稀為貴,UST的價格自然會慢慢攀升回1美金。
這種假設是在UST低于1美金在小范圍內,且新換來了的Luna可以在短期內被立即賣掉獲利的條件下是行得通。如果加密貨幣交易是牛市,基本上不會捅婁子。但如果是熊市,對Luna的整體投資需求不大,因而Luna市場價格已經低迷,而這個時候一旦出現UST和美金大幅脫鉤情況,引發投資者恐慌要拋售UST,而拋售的途徑是通過不斷鑄造大量Luna,那Luna會繼續貶值,雪上加霜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那Terra定的一系列游戲規則都很虛幻,UST和Luna的價值都是憑空捏造的,為了炒作它們的人氣,Terra主要是通過一款Anchor產品,聲稱為其UST儲戶提供高達20%的年利率回報,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啊,所以大家對UST的購買需求主要就來自Anchor,要占上UST總流通量的80%以上。
有人戲稱Anchor這么高的年利率就是龐氏騙局嘛, Terra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之后也宣布要把這個20%年利率逐步往下調。Terra還建立了Luna Foundation Guard(LFG)來大量買進比特幣做儲備,希望維護好UST和美金的掛鉤; 哪天萬一要是UST相比美金跌得厲害,那也可以讓套利者用UST來兌換比特幣,而不是一味擠兌在Luna身上,避免Luna進入死亡陷阱。
LFG買比特幣也需要錢啊,那就問加密貨幣行業里的VC或對沖基金們去要,比如說Three Arrows Capital(三箭頭)這個幣圈貴公子,咱們之后聊。
2022年5月5日,Terra開心官宣完LFG有再買進價值15億美金的比特幣來維護UST,厄運很快就降臨了。2022年5月7日, Terra從Curve Finance(這是一個去中心化專為穩定幣提供交易的平臺)大量提取UST,而也在這個時點,一個神秘大莊家在Curve Finance上開始大量拋售價值在8500萬美金的UST來換取其他穩定幣。這一舉動促使UST低于1美金,加上5月加密幣市場本身不景氣,投資者們如驚弓之鳥紛紛拋售UST,Anchor上大批儲戶也開始恐慌逃離,都急著要把手里的UST兌換成其他品種的穩定幣。
哎嘛,這一波操作下來把UST與美金脫鉤的幅度繼續拉大。與此同時,套利者也忙著要把UST換成Luna,大量Luna被鑄造出來,繼續打壓Luna已經偏低的價格, Luna正式進入了死循環陷阱,一直跌,直到跌為0。
那LFG其實也沒干坐著,它一直在售賣儲備的比特幣試圖來挽救UST和美金的大幅脫鉤,可惜把老底都掏空也無濟于事。據傳這個在Curve Finance上大量拋售UST的大莊家已經料到LFG會走這步棋,所以還早早設好了做空比特幣的埋伏來獲利。到2022年5月11日,Luna和UST都淪為萬劫不復的下場, Terra所謂400億美金的生態就這樣在幾天內土崩瓦解。
至今對觸發Terra倒臺的始作俑者大伙都眾說紛紜,陰謀論者把矛頭直接指向了華爾街的一些機構,它們不希望看到幣圈欣欣向榮,可以為了一點投機利益搞垮Terra。也有人說Terra老大Do Kwon是個驕橫的狂人一枚,喜歡在推特上放狠話懟人,樹敵不少,估計遭到打擊報復,因為曾有人在這場慘劇發生前,公開寫道可以用1992年金融大鱷索羅斯做空英鎊的襲擊方式來整垮Luna,可Terral老大Do Kwon聽后,還一副“老子不怕,你來呀。。。”的架勢,這不討打嘛?當然這只是我們一幫吃瓜群眾的歪歪,沒有明確結論,至今都是個懸案。日前Terra創始人都收到來自韓國警方的通緝和追捕。
其實穩定幣只是名字起得好聽,根本不穩定。在UST之前已經出過一系列穩定幣倒臺事件。最近聽說一些對沖基金想要做空Tether,這個目前最大的穩定幣對外宣稱是有美金儲備,但由于缺乏監管和審計,天曉得它是不是真有足夠的美金量存放著,所以有人預測Tether將會是UST之后的下一個穩定幣暴雷。
II)
隨著Terra的第一彈引爆,接下來跟著在2022年6月底灰飛煙滅的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幣圈貴公子Three Arrows Capital (三箭頭)。
它是在2012年由Su Zhu和Kyle Davies兩個美國人在新加坡成立的對沖基金(選擇新加坡是為了不用繳納資產增值稅)。兩哥們既是同學,又是前同事,都是操盤手出身,自掏腰包拿出100多萬美金來做“錢生錢”的買賣,初期以外匯交易為主。
2017年三箭頭開始看好加密貨幣,到2018年索性把全部家當壓在這個行業上,風頭正勁時號稱旗下所管理的資產已經達到180億美金,還拼命鼓吹所謂的“超級周期大牛市”理論,即比特幣會長期升值,可以漲到每個幣價值超過幾百萬美金。恰好比特幣從2020年3月到2021年4月這段時期內一直水漲船高,因而三箭頭在幣圈還被一度奉為了“神棍”,頗有影響力。
不幸的是2022年開始,加密貨幣正式進入冬季,一片蕭條,三箭頭所有的“超級大牛市”賭注都在大肆虧本中。更糟的是三箭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靠著超負荷背債來拆東墻補西墻。雖然對沖基金靠借錢投資是常規操作,但這里需要有個限度,而據說三箭頭的債務杠桿已經是其資產的3倍甚至更大。
而2022年5月致命的一擊來了,之前有提到Terra成立的LFG需要籌錢來買比特幣做儲備,那聽聞三箭頭有投資了5億多美金給到LFG來換取Luna幣,那等Terra倒閉,Luna價值歸零,三箭頭的這筆錢也緊跟著燒成了炮灰。借錢給三箭頭的金主們聽到這個噩耗著急了,他們擔心給到三箭頭手里的錢已經血本無歸,所以一窩蜂討要起來。此時這哥倆怎么拿的出,只有玩失蹤躲債啊,傳聞他們的債主里還有黑社會,更要逃亡啊。直到他們正式宣布破產,才知道三箭頭的債務黑洞已經高達30億美金。
III)
隨著三箭頭的滅亡,它的三個大冤種債主3)Voyager 4)Celsius 6) BlockFi就要跟著在2022年七月一起陪葬。這三家業務相似,在幣圈也做到了一定的規模,踩得坑也一樣,都有把錢借給了三箭頭。
早期在幣圈投資,個人投資只有兩種方式:要么長期持幣,要么根據加密幣的價格動蕩做短期套利。 隨著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及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理念的浮現,開始提供類似銀行的借貸服務。由于去中心化,沒有中介,不會收取一大筆交易費,主要斂財手段就是為持幣存款人提供高于傳統銀行的利率。但是DeFi目前有技術缺陷,就是用戶體驗不方便,需要一些專業知識懂得如何自己直接操控管理智能合約,那對區鏈小白來說有難度。
那一批Voyager, Celsius, BlockFi這樣的CeFi(Centralized Finance) 公司開始冒頭, 即還是走回老路需要依賴這樣的第三方來幫你打理賬戶, 可往往又會面臨第三方沒節操的問題。它們通常會把小韭菜存的資金盲目借給一些幣圈對沖基金來獲利,而這里的風險就無窮了。拿Voyager 來舉例,它的270多萬小韭菜們在其上買加密幣做存儲是希望來賺取高達10%的利息,但Voyager卻把這一大半的韭菜錢都借給了三箭頭去做賭注,且還沒索要任何抵押,而三箭頭則拿去揮霍在Luna幣等一系列失敗的加密資產投資項目上。
BlockFi垮塌相對比較晚,那是因為在2022年6月入不敷出時,FTX承諾給出4億多美金貸款來為其解困,等到FTX這個驚天大雷爆炸后,BlockFi的死期自然就來臨了。
IV)
一個猶太人,一個前女友,一個華裔,和一個印度人組成的天才型團隊造就了加密幣史上,也是金融歷史上一起驚天詐騙案。
這就是FTX和Alameda Research在2022年11月的血崩,賬目上的欠債估算至少有90億美金,累計100多萬債主。FTX本身是一個CeFi數字貨幣衍生品交易平臺,而創始人SBF卻隨意挪用其上資金來填補自己Alameda Research對沖基金里虧損的無底洞。有人猜測5月Terra爆雷時,Alameda的漏洞就很有可能已經在大出血。此狗血事件由于多方媒體不斷報道,筆者之前的一篇文章也有聊過SBF這個高智商渣男的套路,所以就不再贅述。
這年尾幣圈最大丑聞給這個行業帶來海嘯般的沖擊,又引發對其規范的爭論,各派仍然吵成一鍋粥:
-監管派認為要加強對其管制,但這塊業務日新月異,非常超前,搞明白其背后的原理很燒腦。尤其是DeFi,就是一個灰色地帶,創建的目的就是要逃避政府管理;而且DeFi是靠代碼來維護智能合約,但目前的人工代碼還是有bug,會有被黑客攻擊的機會,還會被淪為洗錢工具。政府在這方面的人才和現有法規都跟不上,所以怎么管,誰來管,細則該如何出,想想都讓人頭疼。
-放手派則認為任何過度監管都會抑制幣圈的創新,一些CeFi敗類引發的慘案不足以說明這個行業沒有未來。再說了這些CeFi本身是與去中心化去中介的區塊鏈初衷相違背,所以才出了紕漏,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質疑派覺得幣圈就是個方便欺詐的幌子,不如直接禁了,隔岸觀火,坐等幣圈自取滅亡,咱也就不要費什么神來考慮如何管控它,畢竟它敗落波及范圍目前看來不太會擴大到傳統金融業 (幣圈目前的體量只有傳統金融業的1%~2%左右)。
總之嘴仗打的多,實際出臺的措施還是偏少。幣圈也是個小圈子,個個基本上都是同氣連枝,金錢關系亂倫,加上宏觀經濟又萎靡不振,所以在2023黑兔年想要恢復元氣估計有點難,還可能涌現新一輪的破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