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應鏈管理(構建智能供應鏈需要這5項技術)
Gartner的調查結果顯示,61%的供應鏈領導者認為“技術是競爭優勢的來源”。這一結果不足為奇,因為數字化和創新技術的融合,使企業能夠改善原有的物流工作流程,從而提高了運營效率、客戶滿意度,并因此提高了利潤。
許多供應鏈企業對特定的物流環節進行了優化,同時也有一些創新型公司選擇更大膽、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來進行完整的供應鏈轉型,從而在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這些創新型公司越來越多地接受智能供應鏈的實施,并且主動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先進技術。
什么是智能供應鏈?
簡而言之,智能供應鏈是一個包含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能力的數字化系統,并且由云計算或供應鏈控制塔等許多相關技術支持。所有這些技術工具協同工作,使企業能夠實現先進的流程自動化和不斷優化,同時降低供應鏈成本和風險。
傳統的供應鏈是靜態的,但智能供應鏈與之不同,它是利用先進的技術工具來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從而不斷發展、改進,以便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此外,智能供應鏈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特點,所以更適合于全球物流的管理,它可以遵守各種監管法規,并支持成百上千的供應鏈參與者。
智能供應鏈的五項基本技術
接下來,將介紹構成智能供應鏈的五項基礎技術:
(1)物聯網
物聯網是智能供應鏈的關鍵要素之一。原因有兩點:首先,物聯網可以遠程監控車隊的狀態和位置。通過這種方式,供應鏈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查詢到車隊的位置和狀態,并且發出實時的指令,例如要求車隊立即維護或者調整具體路線。
其次,物聯網傳感器可以通過監測溫度或濕度等參數來跟蹤貨物的狀況。這使企業能夠實時掌控貨物的狀態,并確保每一筆訂單在完美的狀態下交付給客戶。
(2)人工智能
供應鏈管理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預測未來,因此錯失這些數據是非常不明智的——而這正是人工智能可能派上用場的地方。
在智能供應鏈里,管理人員不再需要花費數小時的時間,手動收集和分析來自供應鏈不同環節的數據。相反,管理人員可以應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軟件來自動處理數據,并且快速做出相關的資源規劃決策。
順便提一句,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結合可以帶來更多的實際好處。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收集和分析物聯網傳感器收集的數據,以提出路線和交付優化建議,然后由供應鏈管理人員批準和執行。
(3)區塊鏈
當區塊鏈技術集成到智能供應鏈時,可以提供“一個不可變賬本”,該賬本里儲存的是各種來源的供應鏈數據,如此顯著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同時,不同環節的供應鏈成員(例如元器件分銷商)也可以反過來訪問這個賬本,以查驗相關貨物數量、位置和狀態。
此外,區塊鏈在智能供應鏈的另一個應用是“智能合約的電子協議”,該協議加快了合約過程并使交易自動化。例如,當滿足特定合同的條件時,智能供應鏈可以自動在合約參與者之間轉移資金。因此,區塊鏈技術不僅加快了交易速度,還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影響,降低了發生錯誤的概率。
(4)云計算
一般來說,智能供應鏈的工作涉及到多個軟件系統、工具和企業部門,他們都在實時且持續地進行數據交換。如果數據交換太慢或效率低下,就有可能破壞整個智能供應鏈的好處。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企業可以建立一個可靠的數字化環境,云計算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企業內部可以共享實時數據,促進員工協作,并使用云作為管理和交換數據的集中平臺。
(5)供應鏈控制塔
除了采用云平臺,企業還可以建立供應鏈控制塔,進一步簡化數據管理和交換,加速整個供應鏈轉型過程,提高其可見性。
供應鏈控制塔是一個單一的數據存儲庫,連接各種數據源,從不同的供應鏈參與者收集數據,實時分析數據,并為其他相關方提供數據訪問。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供應鏈的構建是一個整體,這意味著上述所有技術應該同時實施并相互集成。當然,如此復雜的模型需要卓越的軟硬件開發技能和專業知識。畢竟,供應鏈管理人員不僅要使用各種技術和工具,還要改造實際的工作流程。因此,在項目開始之前,企業決策者應咨詢第三方物流軟件專家,進行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和可行性評估。
小結
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以及外界的多重監管要求,和供應鏈中斷的潛在風險,都在推動企業采用創新的技術,來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供應鏈模型。
可以預計,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供應鏈控制塔這五項基本技術,企業可以建立比傳統供應鏈更透明、更高效的智能供應鏈。此外,智能供應鏈能夠持續發展,為企業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文章翻譯自《國際電子商情》姐妹刊EPSNews,原文鏈接:5 Technologies to Make Your Supply Chain Smart
責編:Mom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