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國內元宇宙第一股(港股“元宇宙第一股”飛天云動上市即破發)

國內元宇宙第一股(港股“元宇宙第一股”飛天云動上市即破發)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盡管在招股書中提了321次“元宇宙”,港股“元宇宙第一股”飛天云動(06610.HK)還是沒能擺脫上市即破發的命運。10月18日,飛天云動在港交所上市。早盤,公司以2.21港元平開,開盤后破發,一度下跌9%。截至下午收盤,飛天云動股價下跌4%,總市值38.3億港元。

“這家公司含‘元’量并不高。”速途網游戲事業部總經理王佩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脫去元宇宙的外衣來看,飛天云動其實是一家AR/VR營銷服務公司,其主營業務是廣告服務,并沒有太多核心技術。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也認為,飛天云動并非純正的元宇宙公司,而是借著元宇宙的概念來對自己業務進行進一步的包裝,“我更愿意稱其為具有元宇宙元素的公司。”盤和林是《從AIoT到元宇宙》一書的作者。

與飛天云動的上市即破發相比,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元宇宙風向標Meta最近傳出的一組數據:Meta面向消費者推出的元宇宙平臺 Horizon Worlds月活躍用戶不到20萬。“折騰那么長時間,用戶才不到20萬,真是沒想到。大家也很失望。”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數字經濟專家呂本富向記者感慨,從近期行業動態來看,元宇宙發展之路仍然道阻且長。

真假元宇宙

10月18日,香港上市的公司飛天云動,主打的是元宇宙旗號。這家公司于2021年底更名為飛天云動,宣布進軍元宇宙領域,當時是國內外元宇宙概念最火熱的階段。飛天云動前身是一家名為掌中飛天的游戲發行公司。

在公司官網,飛天云動最顯眼的位置顯示“讓人類進入元宇宙”,羅列了一系列大公司合作伙伴,包括京東、百度、耐克、中國電信等,參與百度希壤元宇宙平臺建設,與阿里云平臺、達摩院 XR 實驗室達成合作,是騰訊千帆計劃的AR/VR 產品供應商,是京東VR云店核心供應商。

飛天云動業績非常不錯,公司從2019~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2.51億、3.39億,5.95億,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75.81%。2019~2021年的凈利潤分別是4187.9萬、6025.2萬、7171.9萬,2021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9.03%。

AR/VR營銷服務是飛天云動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1年該項收入占總收入的63.2%。根據招股書介紹,這項業務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主要應用在互動廣告、全景看房、全景線上店鋪等領域,根據服務效果向客戶收費。

“盈利的錢主要是幫大廠做服務,現在能賺錢,但想象空間不大。”呂本富告訴記者,如果飛天云動能獨立運營元宇宙業務比如運營虛擬人一年獲得10億元收入,那才是真的厲害。

飛天云動核心技術并不多。天眼查顯示,飛天云動共有5項發明專利,9項著作權信息,著作權信息集中在今年7月后開始登記。

飛天云動主打的技術產品包括3D引擎等,王佩告訴記者,這個引擎有點像辦公軟件,類似于游戲編輯器,“給你一些現成的素材,你往里放東西。這是很多游戲公司5年前就做過的了。并沒有太多核心技術。”

目前飛天云動的研發投入在持續縮減中。2019-2022上半年,該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142.5萬、1504.6萬、2170.3萬和815.2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6%、4.4%、3.6%與3.6%。與研發投入反差較大的是,飛天云動在流量獲取上投入逐漸提高,2021年流量投入成本占比74%。

中國未來研究會元宇宙與未來產業分會常務副會長、元透社創始人杜紅超告訴記者,元宇宙概念爆火后,打著元宇宙旗號的公司很多,但更多只能算是假的元宇宙公司。

真正的元宇宙公司,除Meta外,Roblox也是一個典型案例,其擁有VR、AR虛擬沉浸感以及區塊鏈交易,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型。在國內,字節跳動的PICO在硬件和生態化方面,算是元宇宙相關。此外網易瑤臺、百度希壤、風語筑的體驗,也接近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現在仍眾說紛紜。但無論如何,一個基本特征是應該具有高沉浸度的數字體驗。”杜紅超認為,很多打著元宇宙概念的公司,并沒有做到這一點。

市場趨于冷靜

對于飛天云動的破發,呂本富毫不意外,“如果它是去年底上市,肯定會大受追捧。現在已經過了炒作元宇宙第一股、第二股概念的階段了。”這也同時說明,市場對于元宇宙的追捧已經趨于冷靜。

盤和林告訴記者,最近元宇宙的概念的確有所滑坡,主要是因為元宇宙支撐概念中,最為核心的虛擬加密貨幣估值泡沫的破裂,導致很多投機者離開了相關投資,但元宇宙的底層并非只有加密貨幣,元宇宙還有虛實融合的功能,這也是未來元宇宙真正沉淀為有效應用的關鍵。

近期還有另一件元宇宙行業感到失落的事情,來自Meta。《科創板日報》援引美媒報道,Meta公司內部文件顯示,Meta面向消費者推出的元宇宙平臺Horizon Worlds自去年上線以來,其用戶數據表現不佳,遠未能達到內部預期。Meta對該平臺用戶數據最初目標是在今年年底達到50萬的月活躍用戶,但目前,這一數字還不到 20萬。最近幾周,Meta 已經將這一目標修改為28萬。此外,文件顯示,用戶留存率也較低,大多數用戶在首次登陸 Horizon Worlds平臺一個月后就不再回到該平臺。

元宇宙爆火的時候,曾誕生過一些驚人的數據,一場VR演唱會觀看數超5000萬,一場元宇宙直播收入10萬元,與元宇宙相關的概念股暴漲至漲停……現在,飛天云動的上市破發與Meta慘烈的低用戶數,給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呂本富告訴記者,Meta的數據說明,目前用戶對元宇宙還沒有建立使用習慣。幾千萬用戶進入元宇宙世界只是一個偶發事件,爆發完又歸于沉寂了。“大家現在還用不起來元宇宙,不可能整天戴著VR眼鏡去看演唱會。”呂本富說。

雖然行業遇冷,不過采訪過程中,上述幾位人士都認為,也不能說元宇宙已經涼了。從去年至今,元宇宙的確有一些實質進展。在硬件層面,Meta的Quest和字節跳動的PICO銷量均有突破性進展,國內涌現出“AR四小龍”不斷發布AR新品。在軟件層面,已經有了年收入1億美元的VR游戲。在體驗層面,虛擬人、虛擬會議、虛擬場景正在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現在看,業界的探索是逐步清晰的。”杜紅超告訴記者,一個新的概念總會經歷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狀態,“不能說元宇宙已經涼了,而是孕育新市場突破的可能性。”比如Meta今年10月剛剛推出的VR頭顯To B業務,他認為會是另一種可能性。

呂本富認為,可以用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比元宇宙的發展。人工智能誕生早期,很多人認為是泡沫,經歷行業三起三落后,人工智能神經網絡框架已經成為通用技術,在視頻音頻行業都可以用,一旦一個技術成為通用技術,就不是泡沫了。

到目前為止,元宇宙仍沒形成通用技術的標準,盡管大小公司砸入重金布局,但依舊“你是你的元宇宙,我是我的元宇宙”,無法形成互聯。呂本富覺得,今年年初元宇宙泡沫很大,目前仍在擠泡沫階段,總體來看,行業發展仍處在早期混沌階段。

“當前元宇宙在概念末期,將經歷一輪回溯。但未來,元宇宙的某些方面還是會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盤和林告訴記者。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