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21立項(新聞傳播學科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情況分析)
【全文共9751字,預計閱讀時間16分鐘】
2022年9月13日,國家社科基金網站對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進行了公示。其中,年度項目3554項,包括重點項目372項,一般項目3182項;青年項目1129項,西部項目500項。新聞學與傳播學總共立項171項,占全國立項總數的3.30%。其中,重點項目10項,一般項目118項,青年項目30項,西部項目13項。
一、項目研究主體
與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情況相比,新聞學與傳播學立項總數減少9項。其中,一般項目減少7項,青年項目減少2項,重點項目和西部項目數量保持不變,具體數據參見表1。
表1新聞學與傳播學立項數目(2021-2022)
年度 | 2021 | 2022 | ||
項目類型 | 數量 | 占比 | 數量 | 占比 |
重點項目 | 10 | 5.92% | 10 | 5.85% |
一般項目 | 120 | 71.01% | 118 | 69.01% |
青年項目 | 30 | 17.75% | 30 | 17.54% |
西部項目 | 9 | 5.32% | 13 | 7.60% |
合計 | 169 | 100.00% | 171 | 100.00% |
從各單位承擔項目數量來看,總共有112家單位獲得新聞學與傳播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新疆大學并列第一,立項項目為4項,具體分布如下:
獲得4項資助的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新疆大學。
獲得3項資助的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河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南昌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武漢大學、云南師范大學、鄭州大學、重慶大學。(共11家)
獲得2項資助的單位:西南政法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江西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蘇州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西北大學、廈門大學、廣西師范大學、上海大學、廣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深圳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寧師范大學、青島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共25家)
其余72家單位各獲得1項新聞學與傳播學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具體參見表2:
表2 2022年新聞學與傳播學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單位排序(公示數據)
1 | 中國人民大學 | 4 | 3.57% | 1 |
2 | 中國傳媒大學 | 4 | 3.57% | 1 |
3 | 復旦大學 | 4 | 3.57% | 1 |
4 | 新疆大學 | 4 | 3.57% | 1 |
5 | 華中科技大學 | 3 | 2.68% | 2 |
6 | 重慶大學 | 3 | 2.68% | 2 |
7 | 河北大學 | 3 | 2.68% | 2 |
8 | 武漢大學 | 3 | 2.68% | 2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3 | 2.68% | 2 |
10 | 云南師范大學 | 3 | 2.68% | 2 |
11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3 | 2.68% | 2 |
12 | 暨南大學 | 3 | 2.68% | 2 |
13 | 鄭州大學 | 3 | 2.68% | 2 |
14 | 南昌大學 | 3 | 2.68% | 2 |
15 | 南京大學 | 3 | 2.68% | 2 |
16 | 西南政法大學 | 2 | 1.79% | 3 |
17 | 湖南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18 | 南京財經大學 | 2 | 1.79% | 3 |
19 | 北京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20 | 福建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21 | 湖北大學 | 2 | 1.79% | 3 |
22 | 江西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23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2 | 1.79% | 3 |
24 | 四川大學 | 2 | 1.79% | 3 |
25 | 湖南大學 | 2 | 1.79% | 3 |
26 | 蘇州大學 | 2 | 1.79% | 3 |
27 | 曲阜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28 | 西北大學 | 2 | 1.79% | 3 |
29 | 廈門大學 | 2 | 1.79% | 3 |
30 | 廣西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31 | 上海大學 | 2 | 1.79% | 3 |
32 | 廣州大學 | 2 | 1.79% | 3 |
33 | 上海交通大學 | 2 | 1.79% | 3 |
34 | 深圳大學 | 2 | 1.79% | 3 |
35 | 中國政法大學 | 2 | 1.79% | 3 |
36 | 南京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37 | 中央民族大學 | 2 | 1.79% | 3 |
38 | 南寧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39 | 青島大學 | 2 | 1.79% | 3 |
40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2 | 1.79% | 3 |
41 |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 1 | 0.89% | 4 |
42 | 西華大學 | 1 | 0.89% | 4 |
43 | 溫州大學 | 1 | 0.89% | 4 |
44 | 吉首大學 | 1 | 0.89% | 4 |
45 | 北京郵電大學 | 1 | 0.89% | 4 |
46 | 電子科技大學 | 1 | 0.89% | 4 |
47 | 重慶社會科學院 | 1 | 0.89% | 4 |
48 | 東北林業大學 | 1 | 0.89% | 4 |
49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1 | 0.89% | 4 |
50 | 昆明理工大學 | 1 | 0.89% | 4 |
51 | 紅河學院 | 1 | 0.89% | 4 |
52 | 蘭州大學 | 1 | 0.89% | 4 |
53 | 浙江理工大學 | 1 | 0.89% | 4 |
54 | 遼寧大學 | 1 | 0.89% | 4 |
55 | 華東交通大學 | 1 | 0.89% | 4 |
56 | 東北農業大學 | 1 | 0.89% | 4 |
57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 1 | 0.89% | 4 |
58 | 東北師范大學 | 1 | 0.89% | 4 |
59 | 武漢理工大學 | 1 | 0.89% | 4 |
60 | 北京大學 | 1 | 0.89% | 4 |
61 | 西藏民族大學 | 1 | 0.89% | 4 |
62 | 南京林業大學 | 1 | 0.89% | 4 |
63 | 西南民族大學 | 1 | 0.89% | 4 |
64 | 北京電影學院 | 1 | 0.89% | 4 |
65 | 燕山大學 | 1 | 0.89% | 4 |
66 | 南京曉莊學院 | 1 | 0.89% | 4 |
67 | 浙江大學 | 1 | 0.89% | 4 |
68 | 廣東財經大學 | 1 | 0.89% | 4 |
69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1 | 0.89% | 4 |
70 | 內蒙古大學 | 1 | 0.89% | 4 |
7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 1 | 0.89% | 4 |
72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1 | 0.89% | 4 |
73 | 華南理工大學 | 1 | 0.89% | 4 |
74 | 安徽大學 | 1 | 0.89% | 4 |
75 | 吉林大學 | 1 | 0.89% | 4 |
76 | 寧夏大學 | 1 | 0.89% | 4 |
77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1 | 0.89% | 4 |
78 | 寧夏社會科學院 | 1 | 0.89% | 4 |
79 | 北京印刷學院 | 1 | 0.89% | 4 |
80 | 廣東金融學院 | 1 | 0.89% | 4 |
81 | 西安交通大學 | 1 | 0.89% | 4 |
82 | 青島理工大學 | 1 | 0.89% | 4 |
83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1 | 0.89% | 4 |
84 | 青海師范大學 | 1 | 0.89% | 4 |
85 |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 | 1 | 0.89% | 4 |
86 | 清華大學 | 1 | 0.89% | 4 |
87 | 西南科技大學 | 1 | 0.89% | 4 |
88 | 北京工商大學 | 1 | 0.89% | 4 |
89 | 河南大學 | 1 | 0.89% | 4 |
90 | 三明學院 | 1 | 0.89% | 4 |
91 | 徐州工程學院 | 1 | 0.89% | 4 |
92 | 廣西大學 | 1 | 0.89% | 4 |
93 | 云南大學 | 1 | 0.89% | 4 |
94 | 陜西師范大學 | 1 | 0.89% | 4 |
95 | 浙江傳媒學院 | 1 | 0.89% | 4 |
96 | 上海財經大學 | 1 | 0.89% | 4 |
97 | 浙江工業大學 | 1 | 0.89% | 4 |
98 | 北京交通大學 | 1 | 0.89% | 4 |
99 | 浙江農林大學 | 1 | 0.89% | 4 |
100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1 | 0.89% | 4 |
101 | 湖南工業大學 | 1 | 0.89% | 4 |
102 | 百色學院 | 1 | 0.89% | 4 |
103 | 大連理工大學 | 1 | 0.89% | 4 |
104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1 | 0.89% | 4 |
105 | 中國藝術研究院 | 1 | 0.89% | 4 |
106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1 | 0.89% | 4 |
107 | 華東政法大學 | 1 | 0.89% | 4 |
108 | 貴州大學 | 1 | 0.89% | 4 |
109 |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 1 | 0.89% | 4 |
110 | 沈陽體育學院 | 1 | 0.89% | 4 |
111 | 國防科技大學 | 1 | 0.89% | 4 |
112 | 四川師范大學 | 1 | 0.89% | 4 |
二、項目區域分布
從立項單位所在區域分布來看,高校教育資源較為集中的省份依舊在獲得立項中占優。2021年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湖北五地為立項數最多的前五個區域,總體來看,今年依舊表現不俗。北京立項數為24項,占比14.04%;上海13項,占比7.60%;廣東13項,占比7.60%;湖北11項,占比6.43%;江蘇11項,占比6.43%;而浙江獲立項數較去年有所下降。
三、項目研究主題
從立項課題主題來看,今年的項目內容緊跟黨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時代,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各類媒體走向深度融合,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今年學者關注的重點內容。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加之疫情的持續影響,互聯網越發深刻地嵌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治理越發重要,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各類媒體推動新時代中國之治向前發展。學者們還關注通過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社會共識。除此之外,紅色文化傳播、鄉村振興、健康中國、氣候變化等也是今年的重要議題,新聞史研究依舊占有較大比重。
圖1新聞傳播學科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詞頻分析
四、立項項目一覽表
表3 2022年新聞學與傳播學類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公示數據
序號 | 課題名稱 | 姓名 | 工作單位 | 項目類別 | 所在學科 |
1 | 紅色報刊出版廣告史料整理、研究與數據庫建設 | 王海剛 | 湖南師范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 | 構建中國新聞業發展新格局的路徑創新研究 | 朱春陽 | 復旦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 | “中國版中國故事”的全球化、區域化、分眾化傳播研究 | 任孟山 | 中國傳媒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 | 古代西域驛站傳播活動研究 | 張允 | 新疆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 | 大眾恐慌情緒傳播機制與應對策略研究 | 趙云澤 | 中國人民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 | 抗疫動員中社交媒體與鄰里空間的互動機制研究 | 袁艷 | 華中科技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 |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媒介化治理的多元協同機制研究 | 侯迎忠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 | 智能信息傳播與超大城市老年數字社會治理研究 | 王虎 | 上海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 | 廣告算法陷阱及其治理研究 | 馬二偉 | 鄭州大學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民族新聞話語體系研究 | 廖云路 | 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 | 重點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海外傳播圖譜研究 | 張冬梅 | 湖南工業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 | 馬克思主義媒介文化理論的當代中國話語闡釋研究 | 宮京成 | 寧夏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 | 新時代中國特色新聞傳播理論創新的符號學進路研究 | 李瑋 | 西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 | 百年中國新聞文體史研究(1921-2021) | 劉勇 | 復旦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 | 中國近代報人社會交往史研究 | 蔣建國 | 復旦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 | 紅色報人群體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1919-1949) | 陽美燕 | 湖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7 | 新聞文體文學演化史研究 | 周大勇 | 吉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8 | 抗日戰爭的影像記憶史研究(1931—2021) | 劉永昶 | 南京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9 | 數字媒介時代網絡公共言論的共識構建研究 | 張梅 | 福建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0 | 滇黔桂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故事整理與外宣翻譯研究 | 廖志恩 | 百色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1 | 新時代青藏線紅色文化價值傳播研究 | 楊向東 | 青海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2 |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新聞文風的歷史演進與新時代重建研究 | 黃曉軍 | 南昌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3 | 晉察冀邊區中國共產黨媒體的社會動員研究 | 張金鳳 | 河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4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擴大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朋友圈研究 | 許志敏 | 重慶社會科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5 | 重大風險事件中的社會情緒傳播及輿論引導策略研究 | 郭小安 | 重慶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6 | 社交媒體時代地方性鄰避沖突的網絡博弈機制與治理研究 | 楊銀娟 | 廣東金融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7 | 新冠肺炎疫情中“信息疫情”的形成機理與治理模式創新研究 | 黃建友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8 | 基于傳播動力學理論的“信息疫情”生成機理與應對策略研究 | 陳華明 | 四川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29 | “信息疫情”的形成機理及其基于區塊鏈的治理研究 | 譚小荷 | 西南民族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0 | 網絡輿論空間公眾同情疲勞的生成機理、倫理風險與對策研究 | 陳俊妮 | 中央民族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1 | 國內新聞界應對“東突”輿論誘導的策略研究 | 潘理娟 | 四川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2 | 移動優先戰略下新媒體平臺創新的動力機制及實踐路徑研究 | 李秋華 | 曲阜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3 | 中國數據新聞生產現代化的策略研究 | 盧長春 | 曲阜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4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中國推動塑造國際傳播新秩序的戰略敘事研究 | 何國平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5 | 中國對南亞的國際傳播戰略研究 | 陸雙梅 | 云南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6 | 以國際組織為主體的國際傳播理論創新和能力提升研究 | 姬德強 | 中國傳媒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7 | 中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我國對非國際傳播的話語實踐創新研究 | 李玉潔 |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8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國際傳播戰略研究 | 陸佳怡 | 中國傳媒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39 | 國際傳播視野下新華社建設世界性通訊社歷史研究 | 劉憲閣 | 鄭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0 | “可愛中國形象”共情傳播的生成機制與提升路徑研究 | 陳廣耀 | 暨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1 | 加強我國涉疆議題國際傳播效能提升問題研究 | 杜松平 | 新疆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2 | 數字媒體時代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計算敘事研究 | 王成軍 | 南京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3 | 海外社交媒體上的中國城市形象研究 | 鄧元兵 | 鄭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4 | 新時代國際傳播中的說理研究 | 林升棟 | 中國人民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5 | 百年大變局下全面提升中國形象國際傳播效能研究 | 吳獻舉 | 廣東財經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6 | 構建中國僑鄉國際傳播高地研究 | 黃良奇 | 溫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7 | 中國家風家訓經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傳播研究 | 任運忠 | 西南科技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8 | 涉華“信息疫情”跨域形成機理及國際輿論應對策略研究 | 張亞明 | 燕山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49 | 智能媒體對涉華輿論傳播秩序的影響研究 | 黨明輝 | 西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0 | 基于事理圖譜的國際輿論引導智能決策機制研究 | 禹衛華 | 上海交通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1 | 冷戰時期美國在香港的影視文化宣傳活動研究(1951-1991) | 張選中 | 東北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2 | 臺灣民眾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輿論斗爭研究 | 吳琳琳 | 廈門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3 | 媒介記憶視角下海外華人的家族史和國家認同研究 | 黃華 | 福建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4 | “數字弱勢群體”社會融入的媒介支持研究 | 王敏芝 | 陜西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5 | 社交媒體平臺價值觀的表征譜系與建構路徑研究 | 孫少晶 | 復旦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6 | 社交媒體國際規制體系建構路徑研究 | 戴麗娜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7 | 基于“嵌入”理論的飯圈文化治理路徑研究 | 陳彧 | 西華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8 | 基于推薦算法的網絡圈群對網絡輿論的作用機制及引導策略研究 | 安俊秀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59 | 國際社交媒體涉華計算宣傳傳播特征、影響機制及應對策略研究 | 相德寶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0 | 情感陪護機器人應用中的人機交互信任機制研究 | 徐來 | 廣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1 | 社交媒體虛假健康信息“人類智識+人工智能”雙路徑治理模式研究 | 陳夢 | 上海交通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2 | 基于復雜異質圖結構的網絡意識形態傳播機制與治理策略研究 | 田占偉 | 東北農業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3 | 流量經濟視閾下平臺型媒體的耦合路徑與創新機制研究 | 湯曉芳 | 南昌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4 | 智媒時代社區媒介促進老年人社會性發展的機制與路徑研究 | 丁卓菁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5 | 數字經濟視閾下出版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 李婧 | 北京電影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6 | 縣級融媒體參與鄉村治理的模式與效果研究 | 何志武 | 華中科技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7 | 西南民族地區縣級融媒體嵌入鄉村治理的路徑與效能研究 | 郭琳 | 南寧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8 | 西南邊境縣級融媒體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傳播和傳承策略研究 | 謝曉霞 | 云南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69 | 鄉村治理視域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效能評估及模式創新研究 | 高山冰 | 南京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0 | 縣級融媒體建設助力邊疆牧區治理現代化研究 | 曹國東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1 | 數字公共媒介促進村民治理參與的機制和效果研究 | 張立 | 西安交通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2 | 非公資本進入新媒體領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鞠宏磊 | 中國政法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3 | 深度媒介化時代的算法依賴與風險防范研究 | 全燕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4 | 智能傳播中視聽版權立法和司法問題體系化研究 | 彭桂兵 | 華東政法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5 | 數字傳播中個人信息“刪除權”適用規則研究 | 李兵 | 浙江工業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6 | 紅色經典作品傳播中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 許輝猛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7 | 新媒體環境下紅色文化轉化創新的版權保護研究 | 張祥志 | 華東交通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8 | 氣候傳播中非國家行為體的角色定位與整合路徑研究 | 岳改玲 | 東北林業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79 | “健康中國2030”戰略下我國社交媒體平臺虛假信息傳播與治理研究 | 蘇婧 | 清華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0 | 模因論視域下紅色文化的互聯網群體傳播研究 | 張亮 | 青島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1 | 二次元文化推動青少年國家認同的耦合機制與實施路徑研究 | 黃俊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2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的數字媒介實踐研究 | 劉琛 | 湖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3 | 智能媒體生態與中國特色的積極老齡化傳播研究 | 周裕瓊 | 深圳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4 | 新時代我國老年人陪伴機器人使用與智慧養老路徑研究 | 申琦 | 南京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5 | 深度老齡化背景下智能媒體的適老化標準研究 | 劉東 | 中國人民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6 | 電視媒體虛擬現實媒介敘事手段建設與創新研究 | 楊狀振 | 河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7 | 20世紀30年代以來紅色電影政治傳播變遷研究 | 沈魯 | 南昌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8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一帶一路”合拍片的跨文化共情傳播研究 | 楊柳 | 北京工商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89 | 文化傳播視域下中國微電影問題及對策研究 | 莊曉東 |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0 | 媒介物質性視域下網絡視頻平臺的影像生產實踐研究 | 王喆 | 浙江傳媒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1 | 基于短視頻跨媒體多模態融合的重大突發事件國際輿論引導機制研究 | 張承德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2 | 網絡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的發展策略與創新路徑研究 | 崔莉 | 中國藝術研究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3 | 短視頻內容生態的人機協同治理模式研究 | 劉銳 | 華中科技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4 | 網絡直播中的越軌行為及倫理引導研究 | 衛欣 | 南京林業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5 | 鄉村振興背景下返鄉青年的數字影像實踐及鄉村生活方式重建研究 | 楊嫚 | 武漢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6 | 文化強國背景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自主品牌的符號價值提升與傳播策略研究 | 張燚 | 西南政法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7 | 智能廣告倫理風險與監管研究 | 蔡立媛 | 江西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8 | 中國現代作家群體的廣告活動研究 | 孫文清 | 浙江農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99 |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考核體系研究 | 方卿 | 武漢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0 | 自媒體廣告亂象的生成邏輯、負面效應與治理機制研究 | 袁建 | 徐州工程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1 | 智媒時代互聯網廣告的平臺壟斷及規制研究 | 劉志杰 | 上海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2 |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短視頻公益廣告價值認同研究 | 姚杰 | 南京財經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3 | 歷代閩本別集的編纂、刊刻與傳播研究 | 金雷磊 | 三明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4 | 出版視域下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傳播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 張藝兵 | 廣西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5 | 多元變革語境下編輯活動的新貌與現代編輯學理論建設研究 | 周國清 | 湖南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6 | 我國主題出版物“走出去”國際影響力的評價、提升路徑與保障機制研究 | 李婷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7 | 閱讀效果視域下國民數字閱讀素養的內涵、評估與提升研究 | 周斌 | 北京印刷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8 |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化學類學術期刊增強出版模式及應用實踐研究 | 董文杰 |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09 | 內蒙古地區黨媒面向蒙古國的傳播策略與機制研究 | 烏日吉木斯 | 內蒙古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0 | 提升西南邊疆農村脫貧經驗對東盟傳播效能研究 | 張明 | 廣西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1 |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新型主流媒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路徑研究 | 楊惠林 | 紅河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2 | 新時代南疆農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媒介實踐與優化路徑研究 | 布瑪麗亞木·買買提 | 新疆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3 | 民國時期漢蒙文化交融下的“蒙漢合璧”報刊整理與研究 | 姜淑萍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4 | 涉藏地區各級黨媒對外傳播策略與機制研究 | 詹恂 | 電子科技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5 | 中國抗戰新聞攝影文獻整理與研究(1931—1945) | 周海娟 | 南京曉莊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6 | 清前期(1616—1644)新聞傳播史研究 | 劉洋 | 遼寧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7 | 鄒韜奮抗日救國言論研究 | 劉寶珍 | 湖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8 | 清代流言史料整理與研究 | 劉斌 | 沈陽體育學院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19 | 晚清官報改革宣傳研究 | 魏海巖 | 河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0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脫貧攻堅的集體記憶建構及精神傳承研究 | 張慶園 | 華南理工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1 | 國際傳播視野下中國文化元典數字記憶建構研究 | 劉晗 | 湖北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2 | 網絡社群共意動員與社會共識培育路徑研究 | 曹洵 | 蘇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3 | 基于行為經濟學的在線群體傳播引導與干預實驗研究 | 曲慧 | 北京師范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4 | 社區新媒介推動城市社區治理的機制與路徑研究 | 于淼 | 青島理工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5 | 數據跨境安全治理中的話語博弈與中國進路研究 | 李彥 | 廣州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6 | 網絡社會殘障群體的社會嵌入研究 | 李東曉 | 浙江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7 | 內蒙古地區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輿論動員機制與路徑研究 | 趙作為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8 | 清代邸報在西藏的傳播與邊疆治理研究 | 袁愛中 | 西藏民族大學 | 一般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29 | 數字時代新聞學交往范式的哲學闡釋研究 | 李泓江 | 中國傳媒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0 | 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工作報刊宣傳史料整理與研究(1921-1949) | 張勇麗 | 南京財經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1 | 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研究(1921-1949) | 郭沖 | 安徽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2 | 社會生活史視野下中共黨報黨刊的群眾生活觀建構研究(1927-1949) | 趙佳鵬 | 河南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3 | 智能新聞在“信息輿論戰”中的應用實踐與效能評估研究 | 梁爽 | 北京郵電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4 | 東南亞中資企業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分眾化表達研究 | 沈圓圓 | 云南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5 | 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多模態對外議程設置效能研究 | 張伊妍 | 中國人民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6 | 百年變局背景下中國對美戰略傳播轉型及路徑創新研究 | 郭毅 | 重慶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7 | 涉華虛假信息治理研究 | 關天如 | 武漢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8 | 移動性視角下視障者的無障礙傳播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 謝卓瀟 | 南京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39 | “信息疫情”下互聯網虛假信息演化機制與治理對策研究 | 蘇巖 | 北京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0 | AI人機互動促進心理健康的傳播效能研究 | 曹博林 | 深圳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1 | 社交機器人對網絡傳播秩序的影響研究 | 趙蓓 | 北京師范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2 | 媒介融合環境下黨媒傳播實踐與社會整合機制研究 | 張思怡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3 | 縣級融媒體中心對基層社區治理智能化的促進路徑研究 | 王芳菲 | 大連理工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4 | 多元社交媒體生態下香港青年國家認同的話語危機與重構路徑研究 | 歐楚月 | 暨南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5 | 大數據背景下公眾隱私風險感知與個人信息治理研究 | 喬睿 | 上海財經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6 | 產業組織理論視域下平臺壟斷危機與治理對策研究 | 張梟 | 中國政法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7 | 健康傳播視域下青年女性“兩癌”防治傳播建模與干預研究 | 肖喜珠 | 青島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8 | 氣候變化議題國際傳播中“反制框架”策略及效果研究 | 潘野蘅 | 蘇州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49 | 社交媒體時代我國環境形象的國際傳播效果評估與提升策略研究 | 張楠 | 廈門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0 | “信息疫情”中的健康傳播信任機制建構與影響研究 | 趙睿 | 中央民族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1 | 二次元媒介場域下我國優秀軍事文化傳播研究 | 鄧禎 | 國防科技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2 |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時空轉化與創新研究 | 沈丹妮 | 浙江理工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3 | 健康中國戰略下老年群體虛假信息擴散的風險評估與算法治理研究 | 李錦輝 | 暨南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4 | 媒介化社會女性生育意愿的阻礙因素及引導機制探究研究 | 李雨蒙 | 江西師范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5 | 短視頻意見領袖在國際傳播中的角色與效能研究 | 王曉培 | 北京交通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6 | 區塊鏈賦能的學術期刊科學數據共享機制研究 | 王鈺 | 四川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7 | 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環境話語的建構與傳播研究 | 趙潔 | 云南師范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8 | 數據驅動短視頻版權生態鏈構建的機理與路徑研究 | 唐伶俐 | 武漢理工大學 | 青年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59 | “雙循環”新格局下中國對外出版體系創新發展研究 | 裴永剛 | 西南政法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0 | 當代俄羅斯的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 翁澤仁 | 貴州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1 | 國際傳播視域下新世紀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構研究 | 王作剩 | 吉首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2 | 冷戰前美國左派刊物的中共認知與新時代黨的國際形象傳播研究 | 程玲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3 | 民國海南報刊搜集整理與研究 | 周仁清 |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4 | 民族地區農村數字青年與鄉土文化在地傳播研究 | 王東林 | 昆明理工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5 | 陜甘寧邊區黨報紅色血脈賡續研究——從《三邊報》到《寧夏日報》 | 馬文鋒 | 寧夏社會科學院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6 | 社會生態系統視角下西部縣級融媒體參與鄉村社會治理的角色定位與路徑創新研究 | 王芳 | 蘭州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7 | 社交媒體時代影響性訴訟審判中的民意吸納機制研究 | 徐蓉蓉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8 | 我國對外出版融入公共外交戰略的路徑選擇與策略創新研究 | 李金正 | 重慶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69 | 西南邊疆瑤族社交媒介使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機理和鑄牢路徑研究 | 徐健 | 南寧師范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70 |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圖書出版史研究 | 方堃 | 新疆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171 | 智能媒體時代大學出版社知識服務供需匹配及其策略創新研究 | 楊霞 | 廣西師范大學 | 西部項目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文字 | 陶喜紅、劉相
編輯 | 劉 爽
審核 | 王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