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起源與發展(200年前的“區塊鏈”,與印第安人的悲歌……)
前面寫了2篇關于美國土地財政的文章:
土地財政的崩潰……
土地財政的盡頭,是土地私有化……
今天,我們來談一個技術性的問題:
在程序上,美國政府是如何將聯邦土地私有化的?
答案是:他們采用了那個時代的“區塊鏈技術”。
當時的“區塊鏈技術”,就是由美國聯邦土地綜合辦公室所開發的PLSS系統。
PLSS的全稱是公共土地勘測系統(The Public Land Survey System),其最初來源于新英格蘭地區的土地測量,后來由美國聯邦土地綜合辦公室予以完善,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土地劃分成為一個個區塊,并將這個區塊的產權,賦予到某個具體的移民身上。
在這里,我用一張圖來說明PLSS的“技術原理”。
右上側的那張圖,代表西進運動中的一塊大領地(也就是未來的州),區域要分成很多格子,這個格子,基本上根據經緯度來劃定,每一個格子被稱為一個Township(這也是為什么美國西部大多數州、縣和鎮的分界線,都是橫平豎直),我們拿出具有代表性的township是T2SR3W,作為下一級劃分的例子。
這個Township,進一步被劃分為6×6 = 36 個區塊,稱為“Section”,每個Section大約1英里寬(經緯度中“1分”),每個分別標號1-36,聯邦政府規定,在每6個Section的出售中,必須要有1個Section的土地收益用于教育,這樣一來,就能保證該鎮的移民子女,未來是文明人(認可財產私有的、有文化的、接受歐洲文明的)——這有點類似于中國西周封建時代的井田制。
注意,1個Section很大,差不多是640英畝,折算成中國的畝,大約是3885畝,這正是聯邦政府一開始規定購買土地單位最小640英畝的原因。不過,后來的土地法令不斷修改,1804年最低面積限額已縮小至160英畝,1832年更是小至40英畝。
我們拿出Section14,作為下一級劃分的例子。
左下角的圖,顯示了Section14被進一步劃分的情況。其中西北、東北以及東南3塊土地可以規則分割成相應的地塊出售,而左下角部分,有小塊土地臨近湖泊不夠完整,OK,這兩部分不用出售了,屬于聯邦政府保留地。
地塊劃分好了,接下來才是如何以合適的價格給賣出去的問題。
“土地財政的盡頭,是私有化”一文中,我曾經提到:
從英國來到美國的清教徒們,大都深受約翰-洛克和威廉-佩蒂的思想影響,他們相信:
“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
……
美國西部領土的面積巨大,但當時移民數量不足,如果把土地無償轉讓給私人,那就會有人囤積土地而不開發,不能形成真正的財富。相反,如果土地能以一個合適的價格賣給私人,人花了錢了,就相當于有了投資在里面,就會認真開發,就能形成真正的財富。
正是在這些思路的影響下,為了將土地賣給盡可能多的愿意開發土地的移民,1862年林肯《宅地法》出臺之前,美國國會先后制訂了10個關于土地私有化的法案。
一位移民,從買下土地那一刻起,聯邦政府的地契就會記錄下來,以后每一次所有權變更,也同樣會在聯邦政府的地契記錄中留下產權記錄——如果你不理解這個,想想在中國,買房賣房在政府所留下的記錄。
參與到西進運動中的白人移民,基本全部都是私有制擁護者,從歐洲帶來一整套土地劃分、測量、登記、歸屬的制度,并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權鏈”。
現在,你去美國中西部地區,很多私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是可以在當地政府那里,查閱到過去超過100多年的交易記錄的……
想想看,現在最新的區塊鏈技術是干什么的?
區塊鏈技術的意義,在于建立了一套基于分布式存儲的互聯網價值確權系統,那些區塊中所記錄的內容,就是互聯網上私有產權的轉移,在某些領域,代替了我們目前所依賴的銀行、信托機構、清算所等信用中介。
PLSS系統,加上聯邦政府的信用中介,就是那個時代的區塊鏈技術。
這么說,很多人可能還是感觸不深,我把當時印第安人與白人移民的思維差別列出來,大家應該就能明白了。
前面的文章中,我沒有提到的是,美國“西進運動”開啟之前,北美大陸的土地,并非真的是“無主”,這是人家印第安人祖祖輩輩游牧的土地。當時的印第安人以游牧為生,逐水草而居,過著財產公有、土地共有的生活。
對于白人殖民者,印第安人一開始并不在意,甚至歡迎他們個別人定居,因為土地是共有的,誰居住都無所謂。
但是,很快地,印第安人就發現不大對勁兒。因為這些白人們一旦占據了某塊土地,他們就不再允許印第安人進入,成為了他們的“私有土地”,而印第安人,反倒變成了“入侵者”。
印第安人不知道的是,在歐亞大陸的文明中,土地私有、財產私有是個基本概念,任何資源,只有私人化,才能找到最有效的利用方式,而依托于“私有化”的思維,加上去中心化的黃金白銀貨幣交換系統,歐亞大陸的文明突飛猛進。
為什么是歐洲人跑去殖民美洲,而不是印第安人跑出去殖民歐洲?這已經說明,至少在那個時代里,歐洲的私有產權制度,比美洲的財產公有、土地共有制度更適應時代。
因為對土地的需要,美國獨立前,東部13個州的印第安人,要么被屠殺,要么已經被趕到了中西部,那個時候,印第安人和他們的土地都被當作外國人看待。但隨著美國領土開始向西部拓展,印第安人與土地的關系再次成為問題。
針對印第安人的問題,美國聯邦政府在“西進運動”的法案中規定,只有聯邦政府才能和印第安人做交易,以免他們被“壞人”欺騙——說白了,其實就是把印第安人排除在土地交易之外。
顯然,印第安人不會認可把他們的土地拿去私有化的政策,也不認為自己是美國聯邦治下的居民,更不會認可聯邦政府由PLSS+地契產權鏈所形成的私有產權體系。實際上,直到2007年,美國的一個印第安人分支——蘇族的拉科塔部落,還要脫離美國而獨立……
印第安人只有部落概念,并無國家認知,對于私有產權的看法也非常模糊。他們無法理解,明明我們祖祖輩輩,都可以在這塊土地上打獵、采集、放牧,但你們一來,畫個圈兒、種點兒東西,就成為你們的土地,不再允許我們使用?簡直是豈有此理!
所以,有相當多的印第安人,拿起武器,攻擊那些占領他們土地的白人移民。
按照歐亞大陸上保護私有產權的制度,聯邦政府在把某塊“無主土地”賦予給某個移民之后,會用國家暴力機器來確認這塊土地的產權已經屬于他。如果,印第安人膽敢再回到這塊土地,那就是非法入侵,會有聯邦的軍隊和警察機構來保護“私有產權”。印第安人拒不退出,那么甚至會遭到射殺和驅趕……
可以想象,那些購買土地的白人移民,肯定會通過聯邦政府對印第安人施壓,把他們趕走,以強占土地,最后只剩下那些沒有人購買的劣質土地,留給印第安人。
所以,美國“土地私有化”的推進,就是屠殺、驅趕印第安人的過程。
拿本文一開始的那個PLSS圖來做個例子。
本來,某印第安人部落的生存空間是整個Town或者比Town還要大的區域,結果,因為PLSS系統的實施和白人移民的購買,該印第安部落,最后被壓縮到Section14最邊上的那兩個政府保留地上——他們的活動空間,從原來的幾萬英畝的土地,被壓縮到了幾百英畝的土地。你想想,印第安人的命運有多悲慘?
隨著印第安人生存空間被逐漸壓縮,印第安人的反抗也日趨激烈。
前面文章中提到的那個1928-1936年擔任美國總統的安德魯-杰克遜,他是獨立戰爭時期的老兵,堅毅勇敢、勤勞節儉、痛恨投機、潔身自好,作風也非常老派,愿意為美國聯邦犧牲和奉獻一切,具有早期白人移民最典型的美德,是美國白人移民的民族英雄,被美國人親切地稱為“老山核桃”;另一方面,他的英雄和榮譽,大部分就是和印第安人作戰而來,為維護美國聯邦的土地制度,他數次與印第安部落開戰,屠殺了大量的印第安人,可以說,是一位雙手沾滿了印第安人鮮血的屠夫。
南北戰爭之后,林肯解放了黑奴——既然黑人都不再是奴隸,那么,很多人認為印第安人也是美國人,美國聯邦政府,這個時候才開始考慮對印第安人實施同化政策。
聯邦政府的具體做法包括:
制度上打破印第安人公有制社會形式,引入土地私有;
生活上強迫印第安人把土地分配給個人,學白人自耕農;
文化上改變印第安人,讓印第安小孩上西式學校,放棄自己的本族語言;
完成西化之后的印第安人,可以視為美國人,獲得選舉權。
然而,同化政策極其失敗。
印第安人世世代代過著游牧生活,從出生開始,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模式,就是財產公有、土地共有,他們的底層思維,根本與“私有制”格格不入,對聯邦政府的同化政策激烈抵觸。
就這樣,隨著美國私有化進程的持續,一代又一代過去,那些在林間草地上策馬奔騰的印第安人,因為“無主土地”越來越少,其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生存自然就越來越艱難。
擁有相對領先的文明觀念,有強大的中央集權,有先進的武器槍支,印第安人的命運,其實早已注定。
在這個白人移民通過私有制替代印第安人的過程中,空洞的道德指責,沒有多少意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大多數印第安人被迫接受聯邦政府的福利,接受白人的飲食習慣,再加上生存壓力問題,現在印第安人成為美國肥胖病、糖尿病等高發人群,美國人整體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情況下,某些印第安人部落,平均壽命甚至不超過50歲。
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高漲,貧困的印第安人也借機開始“占領”運動,搶占那些本來屬于他們的土地,保留地的貧困問題,被社會廣泛關注。
為了照顧印第安人,1988年美國通過了《印第安人博彩法案》(The Indian Gaming Regulatory Act)——允許印第安人在保留地里開設賭場,算是一種經濟補償。
然而,“開賭場”這種,嚴格說算不上什么優惠,無非是讓印第安人在泥沼里越陷越深。今天的印第安人,無論在收入、生活水準、文化程度等方面,都處于美國社會的下層,無法進入美國主流社會……
美國黑人思想家索維爾(《知識分子》一書的作者),針對美國黑人群體為什么整體上比美國白人生存狀態差的說法,套用在印第安人身上,也完全契合:
“如果說美國少數民族的歷史能說明什么的話,那就是自力更生的態度和價值觀在其中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別人的罪過總是讓人類著迷,但它們并不是自我發展或自我進步的最佳途徑。”
今日端午,順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