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虛擬人是怎么做的(“復活”鄧麗君,如果進入元宇宙,你想虛擬一個什么樣的自己呢?)
你關注過元宇宙嗎?你覺得這和自己有關嗎?
說實話,對于一個從不看任何科幻片,而且被身邊人認為毫無想象力的我來說,從未覺得“元宇宙”和我有關。
直到前幾天我上完李欣頻老師關于元宇宙的課,我才忽然意識到,其實不管我是否感興趣,時代都會往前走的。
AI\VR\虛擬技術\元宇宙……不管你懂不懂,這些詞已經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尤其是我今天早上看完吵得沸沸揚揚的“鄧麗君”演唱會,說實話真的是被觸動了。
而且“鄧麗君”還能和真人互動交流。
當然這也許是我太老土了,早在2021年就有虛擬偶像洛天依,后面陸續有虛擬人物“卡諾橙”、 百度智能云曦靈,而且有個叫做AYAYI的虛擬人還入職了阿里巴巴集團。
2021年的跨年晚會也有虛擬主持人,而且據說很多品牌商都開始打造虛擬品牌代言人。
用秋葉大叔的話來說,虛擬人從元宇宙里跑出來搶工作了。
但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有一個底層邏輯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始終會有創造者和參與者,那么,元宇宙時代,你是愿意做一個創造者還是參與者?這也是欣頻老師在課堂上引領我們思考的。
也就是說,元宇宙時代,一方面我們要思考如何讓這個技術助力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一方面還要思考,你可以有什么樣的創造?
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話題,首先我特別認真的思考了一個問題,如果現在我可以虛擬一個自己,我會虛擬一個什么樣的自己?
我腦袋里第一個跑出來的就是虛擬一個干家務的自己,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而我只需要陪晨晨同學讀書玩游戲,自己創作就好了。
哇,想到這我就超級開心。還特別激動的和晨晨同學王同學分享。
但是激動了一會,我又想了下,如果分身去做這些事情了,那我就體會不到做這些事情的快樂了。而這些又是我持續創作的土壤。
讓又讓我想起最近看的李誕寫的那個工作手冊中提到的,創作和生活就是無法分開,這和我一直踐行的寫作和生活本就是一體如出一轍。
想到這里,我想還是就好好和當下的自己相處吧,這也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其實我對于自己當下很滿意呢。
如果你有機會可以虛擬另外一個自己,你想虛擬一個什么樣的自己呢?
我將這段感悟分享到我們學習群里,有位小伙伴馬上說,她有帶大家做線上冥想,她想或許可以由那個虛擬的自己在元宇宙里,帶著大家一起做冥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可愛卡通形象,如同現場上課一樣的真實氛圍。
這個想一想就覺得特別棒。
然后我也認真思考,如果到了元宇宙時代, 我的創作會發生一些什么改變呢?
或許我可以將自己小說中要寫的人物先虛擬創造出來,讓他們就像小說中一樣生活和工作,我還能參與進去,那么小說創作會不會變得更加有趣呢?
而目前我還有一個使命就是幫助更多人寫出人生第一本書,參與到作者對一本書選題的篩選、大綱的修改以及具體每一節的修改中。
那么未來要交流的時候,我就可以虛擬成另外一個作者本身。
因為修改書稿其實就是自己和另外一個自己的交流討論甚至爭執,現在我們主要通過語音或者文字交流,未來我可以虛擬成作者的樣子,和他面對面交流討論,讓作者真實感受到和另外一個自己的對話,會不會很有趣呢?
我還想到一個應用,就是很多文友在寫作過程中,特別難開啟寫作流,所以我會在直播間陪大家一起進行5分鐘自由書寫,那我也可以像前面那位同學一樣,每次都虛擬出不同的人物,喚醒大家的寫作欲望,輔助打開寫作流。
比如我可以變成10歲在村子里撿蘑菇的小姑娘,我也可以變成那個小時候被父母忽視的小女孩……
這樣一想還蠻有趣的,欣頻老師說,我們做不到也做不出自己想象不到的東西,這個我非常認可。
所以呢,在元宇宙還沒有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之前,閉上眼睛,我們就可以打造屬于自己的元宇宙了。